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的一定阶段,由教师提出或学生质疑生成话题,形成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围绕某一话题,边阅读边讨论,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手法,也是不少阅读教学研究课的重头戏,“课眼”。我们不妨把这种围绕话题安排教学流程的阅读教学方法叫做话题阅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周玉玲 《现代语文》2013,(12):132-133
这个话题是由一次研讨课和一篇论文引出的。不久前听一位教师讲《孔乙己》公开课,课后讨论时,这位教师说:“我从人性的高度来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缺陷……”无独有偶,笔者曾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谈《项链》教学体会的文章,那位教师在文中也说:“我把问题拓展到人性思考的高度,引导学生从人性角度深入地思考,玛蒂尔德身上也存在我们今天应该发扬的美德……”  相似文献   

3.
美国小学的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每天有一个小时让学生进“阅读作业室”进行自主的阅读活动。这一个小时里,教师一般安排10~15分钟进行阅读指导,就称为“小型课”。下面是我们从美国教师凯尔金斯写的《阅读教学的艺术》一书中翻译的低年级和高年级小型课的两个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正逐步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但在实践中,有些课堂教学由于阅读话题设置不当,使阅读活动飘浮游移、肤浅而流于形式,使“对话”变成了“对答”。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以“谈何容易”这个关键的词语构建大的阅读话题,使课堂对话从“形”的对话走向“质”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小学课程表中,似乎找不到像我们中国这样以讲读章为主的阅读(讲读)课。美国小学的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每天有一个小时让学生进“阅读作业室”进行自主的阅读活动。这一个小时里,教师一般安排10—15分钟进行阅读指导,就称为“小型课”。其他时间主要用于学生自主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以及阅读以后学生的交流。美国教师的小型课上些什么内容,这种课又是怎么上的呢?下面是我们从美国教师凯尔金斯(Lucy、Mccormick.C—alkins)写的《阅读教学的艺术》(The Art of Teaching Reading)一书中翻译的低年级和高年级小型课的两个课堂实录,通过这两堂实录一起来感受一下美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小型课的上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于是,对话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正逐渐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显然又暴露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因话题设置不当致使阅读活动飘浮游移、肤浅而流于形式。更为直接地说,学生、文本、教师三者能否进行有效的、深入的阅读对话,主要取决于话题建构得是否科学。因而,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研究阅读话题的科学建构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非常必要。一、阅读话题的建构原则所谓“阅读话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引领学生通过对话解读…  相似文献   

7.
朱瑛 《辽宁教育》2011,(10):28-30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少不了话题,就要在对话之前“构建阅读话题”。而我们看到的现象是:许多阅读话题说白了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教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找。不错,阅读教学离不开提问。因为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单元话题,教师可以根据话题单元中不同课型的教学内容,建构阅读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分为话题感受课、词句训练课、情景会话课、阅读拓展课和阅读分享课等课型,有序地推进单元话题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黄焕娜 《成才之路》2020,(10):51-52
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保障。文章从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重视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重视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三个方面,对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字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说到底,语文就是用文字来表达情感的学科。而我们对文字的体悟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可以说,语文教学需要阅读,更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的教学重点。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这一话题展开,谈谈笔者对阅读教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改为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文章从围绕教材话题组织文本、以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为文本议题组织文本、从教材中分析提炼议题组成文本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文本组织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无疑是具有前瞻性、革命性的。它通常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探究为基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使这一课题改革落到实处,我们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借助文本,拓展空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逐步实施话题模块教学。一、话题模块教学的基本特征所谓“话题”,是指围绕阅读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所谓“话题模块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确定的话题,广泛地搜集信息,形成差异性认识,并在交流讨论中相互提高的过程。话题模块教学有别于传统的目标教学模式。传统的目…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那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呢?延读课将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一“例子”的作用。所谓延读课型,就是在教学中围绕一个教学内容,延伸阅读课内外相关联的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内涵,拓宽学牛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一种课型。延读也可称为“扩读”,是阅读教学最能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读、启、练阅读教学模式”为题的实验方案。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多读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来理解和欣赏课文内容.精读课,由教师引导学生读;启读课,由教师扶助学生读;自读课,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在学生读的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大纲”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这一目的。所以,阅读课文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讲读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自己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后的“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及教师补充设计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回答、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有所获,以此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一…  相似文献   

16.
王慧芳 《考试周刊》2013,(81):39-40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高效提问:摒弃一问一答的满堂问.以“主话题”引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使课堂提问呈现简约美。“主问题”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提问的简约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理解、交流、提升空间。设计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感悟,可以使师生从繁琐的“你答我问”、“一问一答”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围绕《孔乙己》的教学谈谈主问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及阅读教学是关于作者、编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从这可以看出,语文阅读教学中正确选择话题,围绕话题进行教学尤为重要。话题选择的好和设计的好,对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阅读话题"的确立角度从文学鉴赏的视角来看,阅读活动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作者、编者、老师和学生。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包含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师生与编者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陈小燕 《教师》2011,(34):83-8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即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会阅读,爱阅读,并成为终身读者,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精心设计并上好每一堂阅读教学课,是每位教师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9.
邓跃飞 《今日教育》2014,(7):116-117
语文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这一话题都不会陌生。但是,阅读教学中始终存在“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缺乏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等现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于是,对话教学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正逐渐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显然又暴露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因话题设置不当致使阅读活动飘浮游移、肤浅而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