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国丽 《考试周刊》2013,(44):16-17
《三国演义》中的谋略被描写得出神入化,谋略作为核心要素,在整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强调武将须有谋略,而且着重描写谋臣在整个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罗贯中之所以强调谋略如此重要,一是因为受制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影响,二是想借此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2.
"骂语"在《三国演义》中屡屡出现,它不仅出自反面人物之口,正面人物口中亦有过之而无不及。通过梳理便可发现"骂语"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凡,本文着重从骂中显性格、骂中见谋略、痛斥失信违义者、凸显义的品格等四个方面展开,来领略"骂语"作为小说的语言描写艺术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中有丧葬描写,这不仅反映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更突出了其文学价值.作者在丧葬描写中运用了诸多文学手段,包括客观白描、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还运用细节描写、夸张等手段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效果.丧俗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思想主题等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丧葬的描写。在众多的丧葬描写中,以秦氏之丧、贾敬之丧、贾母之丧尤为重要。这三次丧葬描写不仅成为整部小说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也是作者展示广阔的社会场景、思考人生的独特方式。小说巧妙地以三次丧葬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封建大家族逐步衰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讲述了上海四十年间一个普通女子的生命起伏。小说对穿行其中的各色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服饰描写。通过这些服饰作者不仅向我们描绘出书中人物的生动形象,而且展示了作为中国大都市的上海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体现出的城市精神。本文从小说中的服饰描写入手,试图研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服饰描写所表达的城市风貌和人物内心。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过程中,为了适应中国读者的口味,译者通常按照中国传统小说创作诗学来改造域外小说,例如,改变原文的叙事角度,在翻译域外小说过程中采取中国小说形式,甚至是改变原作内容,例如对于域外小说中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处理。总之,中国传统小说创作诗学对于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分析了小说语言描写的三个方面,认为小说人物语言描写不仅要突出个性特征,而且要从具体性格出发,写出人物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并且要找到个性化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小说中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时代气氛,烘托地方特色,塑造典型环境;可以刻画并凸现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情;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深化作品主题思想等等。成功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增加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可以给读者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生活不过一张嘴.在小说《骆驼祥子》中,有许多关于"吃"的精彩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而且为读者呈现出别具特色的市井风情,让老北京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中期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中,与宗教有关的描写,占了大量篇幅,它不仅有助于展示小说主人公多面性格特征,而且也有利于表现作品部分思想内容.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宗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张惠 《海外英语》2012,(16):246-248
带to不定式广泛出现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它是非限定动词(也称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形式,是英语语法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带to不定式具有若干句法功能和角色,但不同的语法学家对此有不同的分类和描述。该文就现有的关于带to不定式的句法功能分类的资料进行述议,以期对这一语法内容的教与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代表作《丰乳肥臀》中儿童视角的情景描写蕴含了大量的陌生化现象,它使该作品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学性,达到了意外的效果.文章以俄国形式主义即陌生化理论为基础,以中英文版《丰乳肥臀》中的儿童视角情景为例,对比研究著名汉学家兼翻译家葛浩文再现文学陌生化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语言影响不同的化,不同的化背景下产生的思维有其独特性,从而使得以思维中的推理为研究对象的逻辑也要受到语言的影响,汉字的特征造就了汉民族思维样式,形成蚀特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有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点,即注重形象说明,忽视抽象概括,逻辑理论的明晰度不强,以推类为主体,重问题研究,轻形式概括。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大都特点鲜明,或具有突出的象征性,或契合堪舆学原理,或二者兼而有之.小说中此类环境描写有三种功能: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和暗示小说内容.《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人合一原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认同佛教的宗教态度和作品宣扬佛教的创作主旨.同时,小说环境描写的堪舆学色彩,使《西游记》的环境描在空间布局、山水形态和动植物生机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环境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在细致程度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主语成分,无论是否由专名(含限定摹状词)充当,无论是由哪些词、短语充当,无论是否与话题成分重合,都是含有存在预设的。主语成分的存在预设可分为物理世界的存在预设和心理世界的存在预设,物理世界的存在预设,又可分为个体的存在预设和类的存在预设;承认心理世界的存在预设是"主语预设无例外论"的立论关键。所有假说类语句的主语依然含有存在预设。不定指名词项充当主语也必含存在预设。"存在句"中的主语含有心理世界的存在预设。分析汉语主语成分的"存在预设",应注意避免混淆语言表达式的两种不同用法,即:它的提及和它的使用。研究汉语主语成分的预设,有助于深化"预设的否定测试法"的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深化汉语预设触发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是一部儒士小说,但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武侠的群体,由作者对武侠的激赏可见他是有意为之。从作者对武侠的描写透视《儒林外史》群侠的特点及其生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书中武侠描写的文化蕴涵:作者在《儒林外史》中用心雕塑武侠群像,既是集体心理治疗的一种体现,更是重塑士精神、重构士群体的一种尝试。吴敬梓希冀以勇武、正义、慷慨的侠气警醒、救赎儒士阶层,促使其摆脱衰迈之气,奋发有为,从而创造清明安乐的理想社会。武侠群像在小说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有深意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部分留洋人士留下了大量游记、日记、书信等形式的自传,他们尤其留意国人及自身在海外的形象问题。这种描述多带有一种自卑和屈辱感,进而体现为对华人以及自身国民劣根性的反思与批判。邹韬奋记录了这种现象与经历,以促使国人自省;朱自清通过实录自己在欧洲的遭遇,真实再现了民族受屈辱的处境;朱湘则在感受屈辱的同时,表达出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愿望,以此进行坚决的抗争。这些自传反映了有志之士放眼看世界的心态和胸襟,在民族文化和自身的剖析中带有民族自强的愿望,是五四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贵州作家和国正的中短篇小说《鸟斗》系列,是一幅幅鲜活的虫鸟画、风俗画、市井人物画,算得上贵州改革开放初期的“清明上河图”。作者以其近乎白描的手法,平实而又浑厚的文风,展示了一个国泰民安时代的“市井百态”,其表现之老练、成熟和深沉,值得反复玩味。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中后期的长篇小说,采用一种贴近日常生活的写实主义对中国当代社会现实进行细致琐屑的描绘和呈现,在情节模式的建构上放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突出情节、营造戏剧性高潮的方法,而采用一种贴近现实生活日常情态的零散化、无聚焦的自然衍生的水平模式,我称之为自然化生。这种情节模式尽量弱化小说的戏剧性,使小说失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在忠于现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今日中国小说尤其是乡土叙事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中的色彩意象,不是对外在事物的固有色的描绘,而是一种观念色,所以,在中国古典诗中的色彩意象也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观念的一种方式.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古典诗中的色彩意象的发展流变,以探讨出其表达机制的生成和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