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 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宋代沈括《梦溪笑谈》中在这首诗里所说的“变弓”不是用来射雁的,而是用来拉胡琴的。根据史书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摩擦。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宴荣二山泡》中有:“竹引携琴入,花邀载客过”的诗句,说明唐代已有了弦乐的存在…… 二胡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现力丰富,它是中国乐器中的“王子”。  相似文献   

2.
二胡这件乐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早记载于北宋《乐书》,名为奚琴。千年来,二胡除了经验性的口头理论外,几乎是一张白纸。这件乐器是在20世纪以来的近百余年中,才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而这一历程也是不断创造、不断探索的过程,对民族器乐创作领域的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二胡的重要阶段及重要作品进行分析,为以后二胡艺术的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二胡是弓弦乐器中流行最广又独具特色和民族韵味的拉弦乐器.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旨在寻求民族器乐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直接对话,探寻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分析了弓弦乐器二胡的江南文化内涵,论述了在二胡艺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江南二胡艺术家(包括民间二胡艺术家和职业二胡艺术家)在音乐创作和演奏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4.
昨日琴声     
最初让我对二胡这种民间乐器产生兴趣的,是一个瞎子。好像是一个正午,九岁或者十岁的我正在屋里吃饭,忽听门外响起了一种很好听的声音,我闻声端了饭碗出去看。原来是一个瞎子靠在俺家的门前在拉一种琴,拉出的声音十分好听。我惊奇地看着他手的动作,母亲这时已端了一碗糊汤面出来对瞎子说“大叔,先吃吧。”  相似文献   

5.
二胡,是我喜欢的一种乐器。那琴筒更像魔术筒,^①藏着天,藏着地,藏着无限情思。 听着从琴筒飘出的天籁之音,看着大哥哥大姐姐的深情演出,我好不羡慕!于是,我决定学二胡。刚开始,觉得挺好玩,每天晚上都练。没过多久,邻居找上门了:“你们家怎么天天杀老鼠呀?难听死了!我们大人听了倒也能忍,关键是我家孩子睡不着,一直哭闹。”父母...  相似文献   

6.
巴蜀著名二胡教育家家苟永森,在近半个世纪的二胡艺术生涯中,首创了集二胡教学、表演、创作、理论四位一体的、谨严规范科学的二胡“琴学”体系,体系中的“琴”学技术研究是其核心部分。“琴”学技术成果涵盖二胡技术原理研究、与提琴系的对比研究、与音乐类其它学科的对比研究、二胡美学研究、二胡乐器改革等诸多领域。笔者所论,即是对苟先生的“琴”学技术研究作了必要的归纳概括,同时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探寻。  相似文献   

7.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退休后,想利用儿子的一把吉它到市老年大学器乐班学习,报名时方知,乐器班只教一种乐器—二胡。就这样,我和二胡结了缘。在二胡班,我结识了江文龙老师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好  相似文献   

9.
二胡老师     
二胡老师就像心灵鸡汤,适合同学聚会时娓娓道来.那种感觉,犹如春天原野上开出的一朵小花,清新,喜悦,还有一种希望. 二胡老师并不姓“二”,他姓“胡”,“二胡”是年少轻狂的我们给他起的绰号,不过有时二胡老师的确像二胡,特别深沉,深沉中又不乏活泼. 开学第一课课前,“二胡”默然地出现在教室门口,他像大将军般锐利地扫过40多个学生,一本正经地把一个神秘方盒子轻放讲台,此时铃声响起(以后发现“二胡”走进教室,铃声必会精准奏起).  相似文献   

10.
二胡这件曾经地位不高、让人看不起的乐器,在刘天华先生的引领下,逐渐被人们接受。在许多二胡工作者的努力下,二胡艺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学习二胡艺术。本人通过多年来的调查和了解,发现目前业余二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二胡艺术的健康发展,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套色油印本《南胡曲谱选》,陈振铎先生著,封面署“己丑天中节刘东父”题写,“己丑”即1949年,“天中节”系端午节的别称。《南胡曲谱选》内有《序言》,19的年重五(端午)由上官话写于成都,主要是介绍二胡发展的历史:二胡是人们最熟知的民乐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二胡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唐朝,称之为“胡琴”,发源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又称为“奚琴”。  相似文献   

12.
画画     
每个人的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看书,有的喜欢旅游,还有的喜欢拉二胡……如果你问我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画画。”  相似文献   

13.
铎为周代战时的乐器。如《国语&;#183;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至于其具体的作用,照《周礼&;#183;地官&;#183;鼓人》的说法,乃是:“以金铎通鼓。”据郑玄注得知:“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至于负责振铎的人,按《周礼&;#183;夏官&;#183;大司马》的说法,是“司马振铎”。贾公彦进一步疏解说:“此是金铃金舌,故日金铎。在军所振,对金铃木舌者为木铎,施号令时所振。”  相似文献   

14.
刘天华是我国国乐一代宗师,是集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于一身的优秀民族音乐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从民间推向世界,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学派。他将毕生精力用在了对二胡制作的研究、二胡演奏法的改革和二胡作品的创作上,开辟了二胡艺术的崭新天地,为我们指出了二胡艺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命若弦     
从前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总是会想,拉出这么优美婉转音乐的,将是一把怎样精美的二胡呢?直到看到阿炳留下的那副家当,才知道原来现实跟想象竟然那么大相径庭。阿炳生前用过的那把二胡,琴弦竟然是断了之后接上的,  相似文献   

16.
巴蜀著名二胡教育家家苟永森的二胡“琴学”观,以沉思痴迷的禅色贯穿始终。概而言之,“顿悟”是其学理的根本,“棒喝”乃其学术之正念,渡人自渡唯创作之至理,“悲悯”实是其艺术之真谛。因而其教学、表演、创作、理论四位一体的谨严规范科学的二胡“琴学”体系,在中西贯通、佛道互吮里深深浸润着宗教的出世与艺术之入世人文蕴涵,同仁之盛赞、后学之敬仰、知音之膜拜,盖由此出。  相似文献   

17.
折磨     
梁修齐 《红领巾》2007,(7):46-46
罗啊的妈妈和尼卡的妈妈让她俩一起学二胡。可罗啊和尼卡都没有音乐细胞:“我们不学。”“必须学,学了升学可以加分!”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06,(6)
二胡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只有两根弦,确切地说, 那两根弦就像两根胡子,所以它才叫“二胡”。——徐一可  相似文献   

19.
轻一点 夜深了,孩子们还在摆弄乐器。妈妈对他们说:“孩子们,轻一点,轻一点!邻居都睡觉啦。”女儿眨巴着眼睛,不解地问:“妈妈,还太响吗?咱们演奏的是轻音乐呀。”  相似文献   

20.
人类是一种特殊的植物,能在任何土壤里生长。 --作者摘记 (1999年 12月 19日夜写于埕口 )  夏季的一个傍晚,我正在办公室里赶写一份材料。一位黑瘦的中年汉子敲门进来,他手里拿着一把二胡,一条青布袋子斜背在身后,布袋里装着十多把二胡。他操着南方口音问:“你是校长吗 ?买点二胡吧。”我站起身来,伸手接过他手里拿着的二胡,端详着。这是一根油漆过的木棒插在一个竹筒上做成的二胡,几条马尾丝线组成的弓。我不相信这种简陋至极的东西能演奏出什么好曲子来。说真格的,我非常喜欢二胡,爱听《二泉映月》、《江河水》、《赛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