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构主义是当代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建构主义代表了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变”。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包括科学知识观、科学学习观和科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观 科学教育观主要包括科学知识观、科学学习观和科学教师观(以及相应的学生观)。建构主义在这些方面与传统的科学教育观都有本质的区别。 (一)建构主义的科学知识观 建构主义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知识来自何处。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论或认知理论。但是建构主义与传统的实证主义认识论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3.
科学观是人们对于科学知识本质、科学发展本质和科学事业本质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对科学知识发展所持有的价值观或信念。建构主义科学观是建构主义对科学本质的审视,是在对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批判和对自身的反思与重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建构主义科学观对当前科学课程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钟玉芝 《科学教育》2008,(5):F0003-F0003,F0004
对科学本质观的认识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知识本质观”到“科学探究本质观”的转变,后者认为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本质的要求。1科学本质观理解科学的本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已成为重要的课程基本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不但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使我们有必要为学生的学习寻找一种高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科”“技”并重,凸显科学原理内容的重要地位。科学原理知识对于中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如何学、如何教”成为当前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具身认知理论为科学原理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文章阐明了科学原理教学的三大观念: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源于经验的学习观,基于实践的教学观。进而从经验、身体、隐喻、实践、环境等关键要素出发,提出六条原理教学策略,对信息科技的科学原理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教学中,搭建“脚手架”的策略研究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过程的一般模式,以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际教学案例为载体,阐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搭建“脚手架”的教学策略[1].  相似文献   

8.
张飞 《物理教师》2007,28(9):10-12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基于新“课标”强调的“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倡导的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信息检索、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9.
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建构主义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文章简介了建构主义的由来与类型,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价值、过程、策略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学模式新探--基于探究的建构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建立基于探究的科学教学建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过程的循环性学习过程。教学模式突出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教学的过程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在运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统一。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义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观,又是一种课程观.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质是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下,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并形成能力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否定接受式学习与讲授式教学.作为一种学习观,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新一轮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是60年代科学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蕴含着值得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借鉴的丰富经验,如科学教育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科学课程改革具有系统性和配套措施;科学教育改革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和科学教育的普及;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有大量的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理论与我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主义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因此它具有普适性.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探讨我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如科学观问题、有效地科学学习的问题、教师与科学课程开发问题、发现式科学教学与建构式科学教学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等,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建构主义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产生了极大冲击,同时也具有很多的启发、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三方面进行的分析,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探究教学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但目前学界缺少对实践者教师认识现状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四节国内高中物理探究课为载体,利用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结合深入的定性分析,研究中美高中物理教师探究教学观的异同,以启示我国物理教师探究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article we assert a potential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 as part of the JRST series on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cognitive and sociocultural constructivism, cultural models of meaning, the dialogic function of language, and transformational models of teacher education, we propose that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in the areas of teachers' belief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inquiry‐based science, as well as, student learning. Because the efficacy of reform efforts rest largely with teachers, their voices ne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quiry‐based curriculum. As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and pose future research questions, we propose that particular attention be paid to research on inquiry in diverse classrooms, and to modes of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that are designed by teachers.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J Res Sci Teach 38: 631–645, 2001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是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实现的教学方式,是由高级需要所驱动的。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习型人假设的内在要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是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尤其强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提供观测实验的证据,并对证据做出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施瓦布首开探究水平研究的先河。随后,美国为适应其以"探究能力"为目标的理科教育改革和应答理科探究教学评估实践的诉求,对探究水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探究水平层级划分应充分考虑细化与实用相结合,确定探究水平的划分标准应做到一元与多元相结合,探究水平的判断应注重学生主体与具体环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蒋会明  袁静  赵倩  钱炜 《科教导刊》2021,(1):165-167
"ERP原理及应用"是上海理工大学机械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作为机械类本科生接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的重要途径,以ERP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核心模块的运行机制为理论基础,在机械学科杰出工程师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课程学习以机械制造技术相关课程为基础,以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为导引,培养机械类本科生对机械制造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本文就我校机械类"ERP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教学改革与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ERP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推广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推动我校工程教育认证相关工作的落实与深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Using the insights of the French sociologist, Pierre Bourdieu,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ole of the science department chair in the reform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Using Bourdieu’s ‘thinking tools’ of ‘field’, ‘habitus’ and ‘capital’, we case study the work of two teachers who both actively pursu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 One teacher, Dan, has been a department chair since 2000, and has actively encouraged his department to embrace science as inquiry. The other teacher, Leslie, worked for one year in Dan’s department before being transferred to another school where science teaching continues to be more traditional. Our work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three crucial considerations for chairs seeking to lead the reform of science teaching within their department. The first of these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reform-minded habitus, as this appears to be foundational to the capital that can be expended in the leadership of reform. The second is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wield power and position in the promotion of reform. The third is the capacity to operate simultaneously and strategically within, and across, two fields; the departmental field and the larger science education field. This involves downplaying administrative logics, and foregrounding more inquiry-focused logics as a vehicle to challenge traditional science-teaching dispositions—the latter being typically dominated by concerns about curriculum ‘cover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