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存在发展基础薄弱、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够、人才培养结构性过剩、小语种人才短缺、高素质国际化教师团队缺乏等问题。以供给侧改革思路为指导,应重新定位高职院校办学方针、实施高职教育国际化战略;聚焦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高职教育供给水准;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课程建设;多方协同创新、通力保障供给侧改革,为"一带一路"提供高质量的供给。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需进一步延伸。高职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面临院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师""生"两侧的双重性薄弱、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办学模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需改变院校供给侧结构以发展乡村教育,提升"师""生"侧吸引力以储备乡村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教育质量,改革办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带来多重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的自身属性也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中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着耦合关联。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在供给方面存在的理念意识不强,教学资源不足,多元牵涉复杂等问题,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关注供给侧的持续优化调整。供给侧优化包含要素端和生产端两个方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从生产端方面要开放办学理念、建设运行机制、参与职教标准制定,从要素端方面应优化专业布局、共建学习平台、促进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高效、创新性供给。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应发挥骨干示范再引领作用,不断深化侧供给改革,提高教育供给质量,解决技术人才、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建设优质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适龄人口从高峰回落,高校将很快面临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经历过的招生压力,其中高职教育将首当其冲,高职院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教育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文中通过"文化建设"这一切入点,从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强调了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应包括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国际化特质,并进一步指出了高校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健全制度文化建设、提升教师人文教育能力、主动导入区域文化基因等,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对提升高校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优质高校建设应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学校自身持续性发展为目的,落脚点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建设重点是办学理念、高水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的整体提升。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具体思考,提出基于"互联网+"的"一体两翼"优质院校建设发展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对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标准化与柔性化的耦合逻辑关系.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出发,探究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化与柔性化的耦合逻辑关系,以期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8.
"三教"改革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有力措施,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保障.依托"三教"改革三个维度,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中进行探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日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围绕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教师专项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以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江西53所高职院校国际化实践的调查发现,江西部分高职院校已将国际化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理念,建立了专门化的国际化管理组织机构,探索了国际化办学的多元路径,但也存在国际化规模小且受益面有限、国际化仍处于低层次的发展水平、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急待加强等问题。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由"单兵作战"转向"联系行动"来推进江西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职教育深化内涵建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从制度供给、人才供给、要素供给三个维度剖析现阶段高职教育供给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三方面提出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赋予了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使命。高职院校工科教育供给侧面临巨大挑战,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人才标准等亟待改革。基于与本科新工科教育的路径对比,结合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的特色,可以推进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供给侧的如下改革:立足地区产业发展,推进以专业链(群)与新工科产业链精准对接的专业结构改革,以人才链与岗位链精准对接的课程与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以知识链与技术链精准对接的学生专业技能叠加改革,以专业交叉融合为目标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新文科"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职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较弱的问题日趋凸显.在深入分析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政策、学校教育教学自我革新、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积极转变观念,通过供给侧改革、"双创"平台建设、大数据开发等措施,为高职院校的学...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作为经济结构转型所需高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主体,高职教育理应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稳定增长、就业形势逐年向好。但高职院校财政经费投入、专任教师数量等办学硬性条件仍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距。应通过落实政府统筹规划责任、提高高职教育社会吸引力、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完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途径,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供给质量与效率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及内驱力的不断强化,高职院校国际化迈入"引进与输出"并重的新阶段,但仍存在国际化办学机制不健全、办学层次不深、校企合作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对此,文章从优化体制机制、搭建高质量发展平台,强化专业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及以质量评估作为发展保障等措施,以期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质量和服务国家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师资建设国际化水平是直接影响国际化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甘肃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形势,明确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步伐,结合学校办学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加快图书馆的建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为背景,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十二五"时期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指出了苏州高职教育创新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苏州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经过3年实施,已取得预期成效--高职教育"百花绽放"局面基本形成.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任务是:以示范性建设为抓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形成"千花盛开"的蓬勃发展形势."千花盛开"的高职教育发展前景必须从战略层面谋划可持续发展,在策略建设上启动第二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二期重点建设工程,推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通过整合兼并淘汰一批办学效益差的高职院校,整合资源,以改革示范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发展.在技术性层面,更加注重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东西部合作建设.打造千余名优秀院校长和党委书记,提升他们的领导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是基于国际视野条件下,高职院校依据经济全球化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要素来开展职业教育活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必须与产业发展、企业结合,才能真正"走出去"并走得更高更远;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必须托自身办学特色或专业优势,主动服务产业,推进教育国际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实现办学理念国际化、专业课程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学生培养国际化、社会服务国际化、标准体系国际化,提升院校办学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终极目标是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