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入手,在论述了其出现的理论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后,进一步概括了"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兴起,也影响到文学创作。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当代作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雪公主》被视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过分析小说文本,验证并发现文学评论家们提出的有关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戏仿和拼贴是巴塞尔姆在这部小说中使用最显著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赵薇 《林区教学》2008,(7):53-54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经常听说与谈论的话题,它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盛行于80年代后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后现代文学又是什么呢?在中国有没有后现代文学呢?论述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及后现代文学的含义,着重说明了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后现代文学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欣 《英语广场》2020,(11):19-21
《洛丽塔》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经典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在艺术创作形式上具有极大创新,在当时也颇具争议。《洛丽塔》首次出版就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向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学者从每一个角度分析这部作品都会受到不同的启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主观视角来分析《洛丽塔》。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既为中国先锋文学提供了个人化的视界,又促进了文学观念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先锋文学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的语境中产生和推进的。本文探讨了中国先锋文学在接受过程中的影响层面、改造层面,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美学对后现代主义的本土化取舍。  相似文献   

6.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泛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解构了传统文学的价值体系及审美特质,模糊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历史话语和宏伟叙事的否定,使文学正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和理论变革的新挑战。在此背景下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对现当代文学重新进行价值判断及反思,树立稳定、牢固的道德秩序和价值秩序,在动态中研究文学现象及文学作品,贯彻"活动型"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其作品受欧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并与日本内向派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他的文学作品在风格、语言方面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同时思想性很强,社会底蕴也很深厚,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因而不能盲目推崇村上文学。  相似文献   

8.
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写作手法,是后现代主义作家解构传统意义,颠覆传统文学模式的有力武器。在莫里森的《宠儿》中,拼贴手法与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产生了碰撞,并最终获得了一种完美的结合。文章着重从片断的文本体现到这些碎片所体现出的内在联系入手,由表及里地向读者展示拼贴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的审美属性也以不同的方式在考试试卷中出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似乎受到重视并越来越普及。但从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及课改的实践过程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的路程仍是充满坎坷,令人担忧。特别在当下语境下,大量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的渗透,经典的文学作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消解、解构,这又给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文学语言领域相对集中地出现了大量的变异语言。这些变异语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影响的结果,是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语言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对整个文艺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影响可说是泥沙俱下,一方面得益于其怀疑与否定精神的洗礼,文艺界的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对这种精神的运用失范也导致当下文学作品缺失精神背景的恶果,由此使得文学艺术中表现“性”、丑陋事物的泛滥,艺术作品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一些人对文学的前景十分忧虑。本文论述了当下文学中对这种怀疑与否定精神的运用失范,驳斥了艺术消亡论,认为重建精神写作背景是当下文学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杨慧 《考试周刊》2009,(14):37-38
《第二十二条军规》不仅是海勒的代表作,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解读”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内容,意在帮助读者掌握好后现代主义框架下文学作品的品读方式方法,理顺阅读思路,全局把握小说脉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很多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些文学具有后现代主义的因素和某些特征,所以,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本体性。按照后现代主义理论、思维方式和策略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太多的开掘空间和阐释空间,有太多值得重新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全面的反叛。后现代表现为无边界、无等级、反结构、世俗化、纵欲狂欢、身体中心的特征,身体写作是后现代文学的中心内容。中国后现代主义诗论全面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及其他原因,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诗论和现代主义诗论一直互相渗透,纠缠不清,颇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晓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通过王治河等中国学者的介绍以及包括您在内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与中国学术界的交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您在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丛书”中文版作序时,曾经乐观地预料到了这点,能谈谈您对此的感想吗?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14):19-20
互文性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其主要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在一些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时空概念主要靠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电影通过声音和影像展示故事情节,并利用电影拼接技术渲染环境气氛。电影独特的展示方式决定了其故事时空被观众认可的程度。在表述同一个故事情节时,电影故事取材于文学内容,它们在时空变换方面既存在区别又有一定的差异,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形成完整的表述过程。本文分析了国内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表达手法差异,并论述"文本是一种生产力",能够有效提高文学的互文性,最后得出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联系十分紧密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并非空穴来风,在俄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诞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二律背反性和宗教特性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显现,主要承载了对民族历史和个人生活窘境的思索、体悟,对社会底层小任务的同情关怀,对历史、生活方式的质性思索。除了对特定时代下俄罗斯社会现状的揭露和反衬,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精神还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一个国家的社会转型或价值重构难免会受到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但民族精神内核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主导性是无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俗实用的文化思潮,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由于具体的本土文化因素,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了文化的错位性、实用功能性、时尚世俗性和缺乏宗教意识等本土文化特征,决定了当代文学难免堕入话语前卫而缺乏存在之思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说明了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总结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主要作品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由于莫瑞森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兴盛的时期相重合,她的作品显现了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痕迹,她创作的显著风格就在于她独特的黑人叙事语言或音乐般的叙事节奏,以及她在小说中灵活使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形式,对传达作品主题起到了强烈的震撼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的文学主潮-后现代主义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格局,推动了世界文学的繁荣。欧美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流派对我国新文学也有较大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意味着传统美学的终结,意味着美学领域的一场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