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文学语言领域相对集中地出现了大量的变异语言。它们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观念,是一种解构时间艺术语言。变异语言通过对语言规则的解构,改变了叙事时间的既定进程,形成了新的时间顺序。它解决了语言线性表述与客观世界复杂多维的矛盾,表明了当代作家越来越强的创造意志和自我意识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总是在求新求异中显示自己的个性品格,变异是研究文学语言的基点。苏童作为当代知名作家,他的语言表达方式独树一帜,通过变异的线性组合增加语言的弹性,拓展了阅读空间,在比喻的使用上,也颠覆了常规用法,此外,标点符号也是苏童表达变异的一种手段,这些语言形式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规范化的全民族共同语,狭义的仅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具有变异性的特点,这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语体以及文字的形体等方面。变异是相对于常规而言的,并不是不合规范。变异性的文学语言是符合交际的合作原则的。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变异和常规是可以转化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李满本文所谓文学语言指的是构成文学作品的语言,所谓科学语言指的是构成科学著作的语言。一、文学语言的内向性与科学语言的外向性就语言的指向而言,科学语言是一种外向性的语言,是一种用以表现客观事物之性质、状态及特征的语言。而文学语...  相似文献   

5.
论《论语》语言的美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文学语言的宝库,它以独特的语言风貌,充分展示出了中国散文语言的文学神韵,有无比巨大的美感效应。体现在文学语言观的美感效应、情境营造的美感效应、形象显现的美感效应、句式设置的美感效应、逻辑思辨的美感效应、生命活力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初的文学批评虽然重视文学语言的研究,但仍拘束于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视域中,将语言形式看作是思想内容的容器和工具。随着西方“语言论转向”的引进,文学批评开始以语言本体论为基础探索文学语言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使文学语言研究从观念到方法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学语言的特点。文学语言“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形态。在文学语言构造的可能世界中,越是模糊朦胧之处越是可以发现美之所在。模糊不等于语言运用中的“含糊”、“混乱”。  相似文献   

8.
由于语言观念的变化,在当代文艺批评和创作中,建立中国哲学、中国语言学和中国文学的互相影响与借鉴的综合研究——"汉语言诗学"研究成了一些学者的关注重点。"语言"已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语言,而是和音乐语言、绘画语言一起参与了艺术生成。  相似文献   

9.
创作的发展必须以语言的进步为前提。新时期以来,受创作的拉动和“语言的自觉”的启迪,新时期作家在语言探索方面倾注了大量收血,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个探索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大力开掘其潜隐表现功能,其二是通过学习、借鉴文言和品语中的有生命的东西,丰富与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力。经过众多作家的努力,在今天文学语言已明显语言拉七了距离,语言的自指功能被凸显出来,也出现了语体和语言风格的多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文学语言上一度出现了大量语法上超常规的语言运用现象。一直以来,人们主要是运用文学语言的“陌生化”理论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在学科研究的专门化开始趋向跨学科化的全球化大趋势下,以及受哲学上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超常组配是文学发话人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追求有效的交际效果而使用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风风雨雨,文学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革"前以政治意识形态为指导思想到20世纪80年代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对从前的政治话语进行了颠覆,致力于追踪现当代文学的"现代化"脚步;90年代对80年代的思潮进行了深刻反思,加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学界对文学史的理解逐渐趋向多元或者说不确定性。本文以赵树理为个案,勾勒了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历程,对各种文学史观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几十年来文学史观念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肯定走向怀疑,每一次的转变与其说是向真理巅峰的逼近,不如说是对文学史领域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实验话剧的创作和演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耳目一新。在语言表现上,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思潮的影响,实验话剧和同时期具有先锋、实验、探索的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一样,适时的调整了语言策略,阻隔、复调、幽默、重复、戏仿、反讽等特点的语言出现在众多的剧本和演出中,体现出强烈的当代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余年来,日本和中国内地研究村上春树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文体学、女权主义、比较文学、精神分析学、接受反应理论、文学文化学以及叙事学等。研究状况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及问题:第一,研究的文本对象基本集中在长篇小说,研究对象有待拓宽;第二,进入新千年后研究成果数量飞速增长,但具有良好体系性的专著仍然较少;第三,研究呈现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趋势,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多样;第四,大多数研究问题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整合;第五,日本和中国内地的研究各有特色,但中国内地的研究总体上尚处起步阶段,亟待发展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一些理论家指出网络文学有着后现代文化的逻辑背景,当下网络文学的姿态正是后现代文化姿态的表现.但网络的后现代姿态不代表网络文学的后现代姿态,二者不应混淆.文章就目前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表面化的后现代精神的泛滥,从网络文学文本自身、网站与写手的推动和文学文化思潮出现的历史语境三方面考查了其不可能性和繁荣的虚假性.网络带给文学的是后现代的光鲜外衣,缺失了精神内核,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性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文艺人类学对文艺人类和人类文艺的总体性讨论中,文艺与意识形态合谋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文艺意义与道德意义的混存性在场,这是道德文艺论产生的事实根据。道德文艺论从古及今有其稳定性的语指和完形化的知识谱系,但是它在命题语指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语误,这同样是导致道德主义文艺学与反道德主义文艺学语用紧张的根源。人类要想在合谋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就必须既确保语指有效性亦规避语误的歧义蔓延。  相似文献   

16.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相似文献   

17.
文本理论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观念,其关注的中心是文学作品本身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和多种释义的可能性。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20世纪初人文科学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有着直接联系。就较浅显层次而言,语言学的兴起导致了研究者对文本语言乃至表达技巧的重视;从较深层次上讲(这也是更为重要、更为内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很有启发,人们可以用语言哲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更进一步讲,语言学转向直接导致了对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全新的文学本质观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主义丰富的思想库里,有着诸多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点。但由于它们散见于各种后现代理论的文献中,且没有一以贯之的体系,因而准确把握较为困难。认真分析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后现代主义和谐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启示,将有益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9.
网络原创学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功能,运用网络语言表现网络生活和情感而创作并首先发表于网络空间的学作品。它产生于后现代主义化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带有宣泄性、随意性、即时交流性和科技化、商品化等当代流行化特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文学教学忽视学生在文学意义构建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读者的主体地位、文学语言的偏离意识为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体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语言的分析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但文体意识的培养在整个文学教学中也只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并非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