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晓蕾 《培训与研究》2009,26(9):102-103
后现代主义是兴起于西方的反现代主义思潮;虽然已趋于式微,仍然有很多思路和精神对教育有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从批判性、多元化、创造性、和谐性四个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振宇 《考试周刊》2013,(88):35-36
大卫·雷·格里芬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他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不同于以往的后现代主义学说,它有三个明显特征:强调人的贡献性,提倡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倡导重建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本文主要探究这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兴起于西方的反现代主义思潮;虽然已趋于式微,仍然有很多思路和精神对教育有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从批判性、多元化、创造性、和谐性四个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强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继承,是对结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与总结,即内在关系论与世界和谐教育,多元价值观与人的解放,人的创造性与后现代科学观教育。文章主要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出发,阐明了它对教育的启发。在教育上较多涉及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课程观,也涉及到了教育体制和师生关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米哈伊尔·爱普施坦是俄罗斯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家,他将俄罗斯文化的模仿特质、民族性中的二元性结构以及传统哲学对“万物统一”思想的偏爱,同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拟像”和“悖论”进行通约比照,得出“后现代主义起源于俄罗斯”这一结论。通过分析认为,拼贴式、多源头的俄罗斯民族文化是一个既开放又封闭、既多元又单一、既和谐又混乱的悖论空间,俄罗斯民族精神中早就存在一种后现代主义气质。然而,拥有后现代主义气质并不能充分证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具有苏联以前的历史形态,爱普施坦的“后现代主义俄罗斯起源说”有绝对化和脱离具体历史语境之嫌,但这一论点揭示了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独特的“假晶”景观确与后现代主义存在内在精神逻辑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 ,脱胎于后工业社会 ,逐步成长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触动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 ,它保留了现代社会的积极因子 ,剔除了现代社会的消极成分 ,勾划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 ,充满仁爱的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图式。身居现代社会的同仁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无不倍感强烈 ,笔者也算其中一员。对后现代主义给教育带来的变更 ,以及现代教育对此所作出的回应 ,我想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感受。一、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主张创造性是后现代主义的首要特点。后现代主义把创造性视…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一个概念,是西方后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在上个世纪60-90年代成为西方理论热点之一。否定性是其主要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一些大学校园,尤其在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中传播开来,最终在学术领域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产生一定影响。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对于我们继承传统、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与后现代主义之"巧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即《道德经》作为道家最重要的和最古老的经典,在重视和谐、重视生态、推崇女性等方面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谋而合之美.两者这种"巧合"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彻底的反思精神,也体现了老子特有的时空超越性.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各个领域的批判与解构。去中心化、反人类中心主义、多元化、不确定性、非理性等后现代主义思潮观念对科学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反思与批判精神、非理性因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教学模式多元论等问题的重视,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王庭之  丁小艳 《成人教育》2011,31(12):64-66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管理理念具有人性、去权威性、包容性以及和谐性等特性,它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新理念的形成,呈现出管理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由雷同化模式向特色化模式转变、由控制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由集权模式向分权模式转变以及由学习型组织向创新型组织转变等。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对西方的简单、封闭、僵化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无情的鞭鞑,提出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本文拟探讨后现代主义对课程研究的积极意义,并对之不足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2.
和谐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等单一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通过单一方式对单一因素的考量进行学生的评比和选拔,对于学生和谐发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针对传统教学评价的缺陷,立足于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基础,我们应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客体等方面重新构建学生和谐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两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课程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出现了以车里霍尔姆斯为代表的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和以多尔为代表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两种课程观在哲学思维方式、理论基础、课程研究视角、课程研究过程、课程设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二者之间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共性,如课程思维方式的转换、课程内容的设计及课程实施等,这些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文学语言领域相对集中地出现了大量的变异语言。这些变异语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影响的结果,是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语言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拼贴画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解读拼贴画艺术现象,可以加深对后现代小说内涵的理解及西方后工业社会下人的生存状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颠覆,当今教学研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出教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换、教学研究取向的人文科学化、教学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教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教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复杂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重点评析了后现代主义“法学”对传统法律理论的挑战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并就我们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如何扬弃西方法学理论,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呈现出研究主体的复杂性.因研究者各自的价值归宿、精神取向、思想资源和学术意趣不同,造成了学界研究群体中观点的彼此对立或价值判断的多元并存状态,形成中国当代后学研究的多样化走向.在这种多元化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推进者的声音值得注意,比较有代表性的声音是张扬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强调从中心走向文化边缘,坚持后学理论思想探源性研究,关注形而上学的命运与后现代实在论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哲学的绝对主流,语境化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两者作为当代学术发展的两大巨头在本体论上达成了反形而上学的默契,在认识论上达成了不确定性的共识,在方法论上则形成了解构的同见。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说,在后现代主义这个大家族里,语境化后现代主义以其真理性也谋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