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做好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必须着重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阐明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把握好共产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类历史进程及规律,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这三方面关系。通过深化理论认知和对历史及现实的反思,增强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
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特点、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把握共产主义信仰的特点是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当代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时,我们要注意情感认同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结合;集体政治信仰与个体人生信仰的相互交融;胸怀大志与脚踏实地的有机统一;宣传教育与环境治理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信仰状况体现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精神支柱、人格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学生信仰现状出发,指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信仰问题,进而说明了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信仰教育措施,以期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信仰教育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在信念体系中具有总体性、支配性、普遍性的地位和作用,统摄着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在正确把握信仰内涵的基础上,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理性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增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才能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信仰教育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在我国对于青年学生的信仰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化解信仰教育的矛盾,需要实现信仰教育本身的科学化,教育者教学研究的规范化和受教育者学习选择的主动化。  相似文献   

7.
雷锋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事迹和精神感召着一代代中国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雷锋火热的共产主义信仰锻造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个火红的年代,表现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行为,表现为对党的领袖毛泽东的崇敬热爱之情,表现为热心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日常活动。在雷锋的一生中,他坚持在本职工作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好事,将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忠于人民相统一,彰显了他真诚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8.
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非常有益。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这一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的延伸,反映出党中央对人的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视和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作风。不过,人们之所以知道什么是耻,什么是荣,是由于信仰使然,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形成稳定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中。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导致共产主义作为信仰的功能大大削弱,由此也使中国德育几乎成为无根的德育。这是德育实效性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加强信仰教育是中国德育的迫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防止信仰、道德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客观需要。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渠道等面临诸多实践层面的困境。结合教学经验,从教育自身规律出发,探索教学方法,拓展教育渠道,创新马克恩主义信仰教育,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大学生信仰养成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根本作为就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信仰主要地和直接地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关。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要求在开展信仰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调控,使之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用。大学生信仰教育既要遵从信仰的性质和特点,又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途径,实现信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信仰心理与信仰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学琴 《教育探索》2005,(1):107-108
要摆脱目前学校信仰教育的困境,了解信仰的心理成分及结构,进行信仰引导是关键。信仰是一种心理活动,包含情感、认知、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成分。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对非实证事物的一种坚信态度和行为趋向,它最初与教育是一体的,但是随着西方哲学对神学和理性的批判,信仰逐渐从教育中失落,人愈加虚无化和工具化,社会愈加世俗化和私欲化。面对我国社会和教育现状,我们旨在从信仰的视角切入,探究信仰对于教育的知识、道德和审美发展的意义,从而为重建信仰教育、重塑人的精神世界提出积极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面对今日教育生活的支离破碎,如何救治?文章从信仰与生活世界关系的分析入手,认为教育信仰的缺损是造成种种教育问题的一个总根源。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对于教育生活而言,教育信仰是一种前提性条件,是一种超越性,凝聚性和教育性的力量。教育信仰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教育信仰的培育和提升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名著、重振  相似文献   

14.
对新时期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面对我国目前信仰状况的严峻形势,作者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为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创造良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我国高职大学生信仰出现了多变性、多元性和务实性等新特点。传统的信仰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和时代的变化,在分析多元文化对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信仰教育是当前我国实现发展的迫切要求,走出当前学校德育实效上实质性低迷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信仰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并行动起来,切实把信仰教育贯彻到学校德育中去,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义信仰。  相似文献   

17.
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高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信仰是个人、民族、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强动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和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在部分学生当中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把信仰教育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或崇敬,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民族犹如行尸走肉。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是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长期地、反复地培养和不断强化。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文章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或崇敬,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民族犹如行尸走肉。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是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长期地、反复地培养和不断强化。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文章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信仰缺失是现今高校德育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西方敌对势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社会部分不良因素的迷惑,大学生精神生活匮乏现象日益严峻。如何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