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54年的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因为江湖地位引发争执,双方掌门人相约比武,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这一事件顿时成为全港关注的焦点,各路媒体竞相报道.《新晚报》更足别出心裁,顺势连载麾下两名干将撰写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自此,梁羽生、金庸横空出世,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还珠楼主,其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中“奇幻仙侠派”的高峰。他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还珠楼主独特而系统化的生命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对现实世界、生命形态以及生命发展过程的观照中,都体现着还珠楼主超越性的生命观。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同时又带有现代性,是武侠小说转向现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概述中国武侠小说的流变、旧派武侠小说的特点及新派武侠小说的突破。着重分析奠定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地位的《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兼论“射雕三部曲”、《飞狐外传》和《侠客行》,后两部小说反映出作者对武侠小说写法的多样性进行探索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却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俗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邓琳 《教育学术月刊》2006,(4):72-72,74
最近一段时期,因为金庸的《天龙八部》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对武侠小说“该不该进教材”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  相似文献   

6.
媒体报道:很多高二学生惊喜地发现,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新添了金庸《天龙八部》和王度庐《卧虎藏龙》两篇武侠小说的片断。它们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欲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9.
1954年1月21日,一部名为《龙虎斗京华》的武侠小说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揭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序幕。其作者“梁羽生”也凭此一炮打红,受他影响,港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人各具特色、各成一家。可以这样说,报纸是新派武侠小说诞生的摇篮,而金、梁的武侠小说则促进了报纸的销量,金庸甚至凭借一部《神雕侠侣》为《明报》打开了市场。梁羽生本人则是《大公报》和《新晚报》的一名副刊编辑,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化派学者勒费弗尔认为,影响文学译作的决定性因素是意识形态。在此理论观照下,我们对中国武侠小说代表人物金庸的开山之作《书剑恩仇录》英译本进行个案研究,从中发现,在对待中国文学中的独特文体———武侠小说的翻译中,译者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确实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即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7,(7C):42-42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自幼酷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1955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72年9月《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封笔。20年间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唐洁 《考试周刊》2015,(28):19-20
文章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策略、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等方面阐述译本是否忠实地传达出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进一步探讨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武侠小说的期待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种植永恒     
报载,新学年北京九区县的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入选,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奂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收入,而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则明显淡出。  相似文献   

14.
郑证因作于1941年的武侠小说《鹰爪王》,以宏大篇幅叙述单线故事,以“恩仇结”与“群英会”为纵、横结构线索,将情节叙事和文化叙事交织起来,形成了繁复与简约的良好结合,开拓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境界,对古龙、张艺谋等都有影响。这种风格,与麦尔维尔的《白鲸》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为当下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军  贺建忠 《考试周刊》2014,(87):17-19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连城诀》,写尽了人心险恶,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纵观全书,师父没好人、徒弟没好人、师兄弟没好人、父亲没好人,乃至名门正派没好人。江湖虽极尽然险恶,但正义与善良仍是社会的主旋律,是消灭一切虚伪、恶毒、忘恩负义的利器。  相似文献   

16.
1月李怡出版《七月派作家评传》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怡的学术专著《七月派作家评传》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由重庆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第四辑)中的一种。李怡于1994年5月接受写作任务,到1998年8月完成书稿,历时4年有奇。有研究者著文指出,“《七月派作家评传》书,先将七月派置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中来分析和考察,接着是精心发掘七月派自身内在的总体特征,最后,又将具体的作家作品纳入七月派内部来论述。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又环环相生,七月派作家与作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七月派…  相似文献   

17.
冯凌 《现代语文》2009,(6):68-70
朱贞木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其创作可谓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之大成,为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港台新武侠作家广泛仿效借鉴。《七杀碑》是其代表作。本文试从武侠小说发展历史的角度探讨朱贞木《七杀碑》的成就与不足,从小说的历史背景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爱欲望描写等方面研究其创新之处以及对当代港台新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庸三题     
2013年,改编自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的新版电视剧《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开播,人们已说不清这是第几次翻拍了。而这年,距金庸宣布封笔已有40余载。  相似文献   

19.
金庸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作者虽意欲推陈出新,但都没有突破,没有达到求新求变的目的.武侠小说的好坏,决定于构成小说的综合要素(例如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所含蕴的人生哲理、价值取向、文字的功力、可读性)是否齐备和品位高低.刻意求新,常会损害以上各要素.评论须实事求是,不要把小说家人为地拔高为学者.  相似文献   

20.
1课题研究背景 1.1武侠小说登上大雅之堂 新高中语课本第四册读本(人教版)节选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一小节,这是武侠小说首次登上大雅之堂,但如何处理这篇节选小说就成了高中语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对武侠小说的兴趣很大,但图书室相关资料甚少,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有限,利用网络组织教学就成了必要的也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