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设计思路陆汉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中学历史第一册的一章内客。我对这一章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媒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介绍了当时数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和突出成就。时隔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2.
教学思路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具体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一课,课标要求则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3.
(本课按照上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讲授) 师:上一章讲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同学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这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生:不利的影响。师: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大批少数族人迁徒中原,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这又给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交往、融合的史实。(学生小声议论后发言) 生:三国时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和好政策,注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生:三国时孙权派兵进入山区,让少数族山越人出山当兵、屯田。师:北方呢?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设计思路“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四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科书内容分为“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四个子目,基本涉及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各方面成就。从大的时间段来说,这节课主要分成两大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是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5.
【单元导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高考在本单元的命题较为集中,重点突出“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块内容,复习时,要注意结合课本历史地图,了解这一时期政权更替和民族交往的时序和空间关系。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受破坏并迅速恢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6.
●学习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高考在本章的命题较为集中 ,涉及的知识点有 :淝水之战 (出过材料题、选择题 )、士族制度、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南北朝一些朝代的地理位置等。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考虑 ,加之高考提前 ,新出台的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作了大面积的删减 ,四个知识点 ,有两个知识点被首次列为阅读内容 ,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本单元内容复习只需关注 :“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内容即可。●知识图解1 .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7.
(上课) 师:前一段时期,我们讲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请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学生举手) 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师:这段历史时期曾经爆发过多次激烈的战争,大量北方汉族纷纷南迁,对江南经济文化的发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新教材《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终结。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这一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是其主要特征。这种分裂局面如何结束?新的大一统局面又如何开创?北朝的历史进程,正是解决了这个大课题。而民族融合,它既是这段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成为促进统一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因。本节教材叙述了自386年扭拔挂建立北魏,到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历史。教材包含四个内容,其中,孝文…  相似文献   

9.
汉、唐是我国历史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两个高潮时期。介于二者之间的魏晋南北朝,则属于低潮时期。高潮引人注目,低潮则常被忽略。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西域交通大衰……北朝曾将西域交通完全隔断”。这话未免有点言过其实。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和分裂曾给中西交往和贸易以不利影响,这是事实;可是在这几百年中,中西商贾、使节、僧徒的往来,经济文化的交流并未中断,元魏统治时的中原和西域的交往,甚至还称得上是兴旺的。本文现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西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略作考察,切望有人做深一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汉、唐是我国历史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两个高潮时期.介于二者之间的魏晋南北朝,则属于低潮时期.高潮引人注目,低潮则常被忽略.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西域交通大衰……北朝曾将西域交通完全隔断".这话未免有点言过其实.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和分裂曾给中西交往和贸易以不利影响,这是事实;可是在这几百年中,中西商贾、使节、僧徒的往来,经济文化的交流并未中断,元魏统治时的中原和西域的交往,甚至还称得上是兴旺的.本文现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西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略作考察,切望有人做深一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高考在本单元的命题较为集中,重点突出“社会经济”和“化”两大块内容,复习时,要注意结合课本历史地图,了解这一时期政权更替和民族交往的时序和空间关系。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受破坏并迅速恢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初中历史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部分内容。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代,南北朝时期出现局部统一,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北方民族交融,为以后隋唐统一奠定基础。这一历史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业史是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商业研究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被看作是分裂、割据、倒退的“黑暗时期”,商业研究显得尤其薄弱。令人欣慰的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出现了新气象,不少史学工作者把注意力转向了这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史专著先后出版,如韩国磐的《南北朝经济史略》、许辉、蒋届亚的《六朝经济史》、余鹏飞的《三国经济史》、张尚谦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新探》等,都有专章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发展。其次,随着对魏晋南北朝区域经…  相似文献   

14.
<正>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界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间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战争连绵不断,朝代更替频繁,经常处于若干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什么秦、汉的大统一局面走向分裂?为什么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局面又会重新走向隋、唐的大统一?本文试就这一历史进程,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古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汇、传播与辐射之地。凉州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以凉州为中心的五凉政权、五凉文化在这里沉淀。对凉州及“五凉”史料的解读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以乡土史料的可观可感可知可触历史提升其对史料的认知能力,进而达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在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教育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秦汉社会所没有的新内容。并对随后的隋唐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然而,以往学术界往往只重视对汉唐封建盛世教育的研究,而忽略对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教育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7.
本专题有两条学习主线: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围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久必合”与多民族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其间虽然出现过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唐末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但也出现了秦朝、两汉、隋唐、元朝和明清几个大一统时期,尤其是两宋以后,我国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分裂局面。同时,在分裂与统一的斗争中,总是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材里有一部分是叙述历史上的文化现象的。在本学期的最近一个阶段,中国历史课本里将讲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章。现在就请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为例,谈谈关于历史教材文化部分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希望读者指教!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这里分几点来说。第一,历史教材里文化部分的范围是什么?广义的文化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历史教材里所讲的文化,一般是狭义的,只指精神文化而言。物  相似文献   

19.
五胡十六国     
中国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后,开始从统一走向分裂,当中除西晋的短暂统一(280年至316年)外,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近四百年。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才重新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对这段历史尤其是  相似文献   

20.
钱国旗:关于中国历代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我们已经举办过6次研究生课程论坛,这次的主题是“三国文化政策”。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四个世纪的动荡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意识领域虽出现了反儒家名教的自觉趋向,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策运行中,儒家名教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由于国内各民族的大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化政策总体上呈现出开放、融合的倾向性。玄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