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农业科普期刊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状况,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办好农业科普期刊,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加速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业科普期刊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科普能力是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是建设高质量科普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在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作用与日俱增.为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良好发展,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0—2019年的科普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分析视角出发,采用变异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科普能力的时间演化、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研...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靖 《新闻世界》2009,(11):187-18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4.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为履行引领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的使命和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破解困扰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普功能建设面临的困境,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从办刊服务定位、科普队伍创建、科普资源转化和科普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科普功能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为综合性科技期刊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道路何在     
我国科普期刊约有300种,是实现“科教兴国”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宣传力量。怎样办好这些科普期刊,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一、科普期刊要办成推动国民提高全面科学素质的一支精锐、强劲的方面军,发挥推动广大读者掌握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认识论的导向作用。提高国民全面科学素质是“科教兴国”国策的根本要求,作为大众传媒的科普期刊在这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科普期刊的生命线在于此。我国国民科学素质亟待提高,自1992年起,我国参照国际通行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方法,从科学术语、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它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工作。为了适应世纪之交的科普需要,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九五”计划纲要提出:“出版一批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高质量的科普读物,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并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书刊精品。”这一指导思想,也为广播开创了科普宣传的新局面。 提高新时期广播科普节目质量的关键是创作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使广播科普节目再上新台阶,首先必然树立精品意识,以质取胜。强化精品意识是提高科普节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全民崇尚科技、学习科技,各行各业大力发挥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的情况下,作为重要传媒的电视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千方百计搞好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然而,科普宣传尤其是针对广大农民的农业电视科普宣传又有它独自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掌握它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是我们电视人尤其是创作农业节目的电视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海宁 《编辑之友》2010,(10):24-25
我国现阶段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如何,对作者而言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对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而言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离不开科普图书的出版.综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普图书的出版,不管是欧美还是日本都是如此,其科普图书的出版十分发达.那么,我用(仅指内地)的科普出版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相似文献   

9.
科普资源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工具,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2006-2010- 2020)》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科普资源共享是一项跨系统、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科 普资源共享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社会各界对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及其平台建设的理论和认识仍比较混乱,因此,积极 开展有关科普资源共享调查问题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价值。面向公众用户需求的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相当重要, 为进 一步加快科普产业的发展与扩大科普资源的共享范围,对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研究,并提  相似文献   

10.
科普图书是提高读者综合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知识普及性读物。为提高科普图书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目前在维吾尔文科普图书编辑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处理好编辑与作者的关系编辑审稿作为创造性劳动,应贯穿于科普图书编辑  相似文献   

11.
实现小康社会,需要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目前中国农民的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学习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远程教育应利用优势,采取各种举措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刘蒙之 《出版广角》2012,(10):48-50
正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低迷状态受制于原创优质内容的极度缺乏,原创优质内容的极度缺乏根源在于作者素质的局限,而作者素质局限的重要原因是科学家共同体的集体"缺位"。科普图书出版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门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我国公民的科学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普图书出版的本质是以图书为载体进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大众传播行为。科普图书是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精神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科普图书出版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中科院李衍达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今社会,对于我国来说,科普工作对于我国的科学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国家建设以及民族兴旺有着很大的影响。国家对于科普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视,为了加强科普观念的发展,必须要更新科普观念,确立新型的传播理念,使科学传播可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从而来加强科普观念的发展。1大众媒体在科学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科学传播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而大众媒体则是传播科学的主要媒介,将科普观念传播给大众,从而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普期刊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有效载体,是农民了解农业动态、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农业科技的窗口。办好农业科普期刊并加大其在农村的发行量,对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纸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科普专业报必须担负起光荣而繁重的任务。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共同财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先导和支柱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由“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确立进一步得以强化。作为科技战线的舆论工具科普类专业报,理应在科普宣传中发挥舆论引导的“龙头”作用,以切实有效的科普宣传引导和帮助群众摆…  相似文献   

16.
闵锋 《大观周刊》2011,(20):41-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其自身素质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改变农民素质的状况,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成功地处理好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才能达到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称《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称《纲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有力实施,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建议推广双语挂图,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可考虑设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双语科普挂图的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普期刊的基本功能是积累、传播和交流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中介。农业科普期刊面向农村,以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为己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风光无限,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份的期发行量让各种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期刊羡慕不已。然而时过境迁,农业科普期刊市场的生态环境已发生颠覆性的转变,全国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发行量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期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前提,只有找准发行量下降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扭转颓势。为此,笔者浅析了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农业节目如何服务"三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节目的传播对于满足农民所需、沟通城乡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农业节目的传播还不能满足农民需求。从全国来看,目前有5个专门的农业电视频道,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少儿·军事·农业频道,省级电视台中的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山东电视台农村科普频道、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市级电视台中的山东临沂电视台农村科普频道。增强农业节目竞争力,对于有效传播农业信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三农"发展有着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主要背景,结合各类科普场馆所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特点分析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使命。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科学文化建设对科普场馆的要求,从实现科学文化价值引领的角度对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出了提升战略意识、加强学术研究、打破专业壁垒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