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东北八极拳界,保留着一套由李书文前辈亲传的易筋经。这套易筋经,静以练气为主,动与技击相结合,高、中、低三盘结合,柔刚相济,符合八极拳自身特点。其运用吐纳之法,调动自然之气与丹田之气相结合,练气、养气、用气,气力运转周身,练精化气,方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是八极拳习练中的秘中之秘。今笔者打破保守的怪圈,把全部内容公布于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黄剑君 《武当》2012,(10):7
2012"占春杯"首届全国八极武学论坛、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船厂工人俱乐部隆重举行。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卢永文主持大会。此次大会由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主办,河北省秦皇岛市八极拳研究会、河北省廊坊市八极拳研究会承办。大会为期3天,主要包括八极拳武学论坛和技艺交流两大部分,来自香港和国内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武术界,一谈到八极拳的源流,人们都要提到八极拳始祖吴钟。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4,(1):F0002-F0002
八极拳祖师吴钟(锺),字弘声,回族,山东海丰(庆云县)后庄科人,生于清雍正十年二月初三寅时,卒于清道光二年(1732—1822),享年九十岁。  相似文献   

5.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6.
八极跃沧海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八极拳以其刚烈雄健、迅疾多变的独特风格享誉武林,成为绽放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八极拳源远流长。清雍正年间,河北孟村回族人氏吴钟尊天经"阴阳""无形"之理,解道家"易经"之论,采奇撷妙,创成八极拳。兹后,吴钟向其女吴荣、族孙吴钟毓、族曾孙吴溁等传授八极拳术,  相似文献   

7.
陈文祥 《精武》2007,(8):12-13
八极拳创立者吴钟寿至九十余岁,其传人吴藻亦是高寿,本文提到的罗峻山、谭吉堂亦是高寿。为什么习练刚猛暴烈的八极拳可寿至耄耋之年,当您读罢此文之后,恐怕就会找到答案了。  相似文献   

8.
尤勇 《中华武术》2003,(3):12-13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在流传于沧州的五十多个拳种流派中,孟村的八极拳独树一帜,享有盛誉,武谚中有“八极加劈挂,神鬼也害怕”的说法,足见八极拳的赫赫威名。孟村八极拳历代名家辈出,从清代的“神枪吴钟”独闯少林寺,技惊北京城,到近代的“大枪李书文”和霍殿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闻佚事。这些如烟往事,给古老的八极拳留下了神秘的色彩,让人心神向往。昔人已故去,往者不可追。  相似文献   

9.
八极大枪术的来由□文/孔军据传八极拳法由云游侠客“癞”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传授给河北沧县孟村镇人吴钟。故后人尊“癞”为世祖,吴钟的二世。八极拳门由吴钟所创立。《沧县志》载文:“吴钟此方八极门拳术之初祖也,字弘声,孟村镇天方教(回族)人。八岁...  相似文献   

10.
常玉刚  刘杰英 《精武》2009,(12):40-46
八极拳小架由十六组大式组成。吴钟创拳之初,其弟子三人,即:吴荣、吴漾(永)、吴钟毓。荣,钟之女,受性别影响,其套路编排上,与吴渫所练小架略有区别。荣传八极拳小架,受封建礼制影响,起始动作为作揖顶肘。而渫传八极拳小架,其开始动作则奉行了武林界长期流传的抱拳礼,  相似文献   

11.
八极拳史话     
八极拳是清初沧县孟村镇人,吴钟(字弘升,1712-1802年)所传。吴系云游道人癞魁元之徒,于乾隆年间在河北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坊,方使八极拳广为流传,故有“孟村八极”之说。八极拳在河北沧县孟村传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30年代沧县人氏李书文(字同臣,人称神枪李)之徒周馨武、霍展阁及其侄霍庆云等人,将八极拳传到吉林省。八极拳早年间有人称作“巴子拳”、“八极拳”等。近代称“八极拳”者居多,乃取八方极远之意也。八极拳非常注意攻防技术的练习,在习法上讲究,挨、膀、挤、靠,不招不架,见招打招。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多以…  相似文献   

12.
八极拳自初祖吴钟始创以来,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它以其独特的演练风格和击技效果深得习武者的厚爱。为更好地继承这一优秀拳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所学及反复练习之体会,拙拟成文,抛砖引玉,以求得八极拳爱好者及同门弟子共同探究、完善和提高。 一、何为八极拳 据《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载:“吾有八极拳一套。何为八极拳?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太极变化作为八八六十四卦,能先知未来之事;八极分为八八六十四手,有扶弱敌强之能。”文中所言“太极”、“八极”二词,均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13.
八极拳相传为清康熙年间一云游僧人传至沧州吴钟,后世代相传,不断演进,练者颇众。此拳动如崩弓,发似炸雷,定势成桩,有刚硬朴实、威猛稳健、劲整浑厚之特点,经常练习太极拳不仅能收到健身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技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为我国传统拳种之一,传闻中源于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又称“岳山八极”。清朝康熙年间,八极拳始由寺庙散播民间,首先在河北沧县孟村一带传留。“神枪”吴钟精通卓著,将其拳法传于后世,遂广泛流行北方诸省,于今南方也有踪迹。八极拳动作朴实简洁、刚猛暴烈,讲究“崩椷突击、以短制长”诩挤ㄉ弦粤罂?顶、抱、担、提、挎、缠)和八大招为核心,风格独具。技击中要求眼随手转,手脚齐到、上打下封、紧逼硬功、短  相似文献   

15.
“神枪”李书文所谈《八极拳义》,实出自其门开山祖吴钟之拳学正宗,乃正根,同时也是八极拳人渴望见识到的“珍品”。因为此段文字,是自八极拳创立后,可说是首次面世。李志成、朱宝德二位先生不敢怀珍自秘,今整理出来与天下八极拳人共享!有关李书文《八极拳义》,请见本刊2002年第十期。但须郑重声明的是,此文(包括以后陆续发表的李书文拳谱中功法文章)版权所有归《精武》月刊,如发现翻印,必究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八极拳的源流问题和吴氏家族与八极拳的传承问题,我在2001年第六期《武林》杂志《再说孟村吴氏八极拳》一文中已做过较详细的说明,但是目前一些所谓八极拳传人,甚至学者,抓住《八极拳》一书“历史源流”大作文章。对我、对我祖孙三代进行人身诬蔑,一时间令人不得安宁。更甚者要“正本清源”,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借以否定八极拳发源地——孟村。所以对八极拳源流问题,今再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17.
康星 《精武》2009,(10):11-11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最具实战性的代表拳术。在旧中国的第一次国考时练习八极拳的运动员人数占了参加擂台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可见八极弟子的勇猛。八极拳最初是在河北沧州和山东附近小范围流传。而经过国考之后八极拳被当成外家拳典范,被选进了中央国术馆的国术教材,再后来经过李书文闯关东将八极拳传人东北,强瑞清编排年谱,吴会清在天津发扬八极拳等。  相似文献   

18.
释延勇 《精武》2005,(8):20-22
自古以来,少林寺所传功夫极多,有“七十二艺”之说。这些功夫,按性质分,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所谓内功以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整体内壮;所谓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躯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  相似文献   

19.
龚荣弟 《武当》2014,(2):22-24
八极拳属短打拳术,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近身贴身靠打,是发挥超强爆发力打击效果的有效之法。八极拳招式简单,朴实无华,看似简单易学,实则修炼成高层次的武术家又是异常艰难的。大家都知道练八极拳有三劲,即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步法则有闯步、跺碾步、搓踢步和拥搓步等等,这些步法同每一招式的具体发力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陆元盛为女队确立了本次正定封闭训练的指导思想:练脑、练气。练脑就是要在训练中开动脑筋,把技术精练;练气一方面要提高队员的士气,另一方面要增强队员的斗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