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是与我国近代化的进程密不可分的。所谓近代化,就是自觉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动态过程,而学习的动机则在于利国兴邦,欲图自强。这与全盘西化主张的那种以西方为本体的机械照搬,对传统文化完全持否定态度有着根本的不同。近代化的涵义中有一种以我为本位而产生的对外来文化、学术等的选择意义,而正是这种选择意义,才使出版事业在近代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概略起来讲,这些不同的特色主要在三个不同的时期中得到体现,即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  相似文献   

2.
王业兴 《历史档案》2001,1(2):108-113,119
中国的近代化是被延误了的近代化,这一观点是90年代初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心历史学教授罗荣渠先生提出的。国内许多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均认为,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了中国近代化的中断,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在国家间的横向比较中,我们发现中国和日本同属后发国家,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起步条件,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伴之而来的西方近代化思潮的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即从物质技术层面的近代化到政治制度层面的近代化和精神层面的近代化的不断递进过程。孙中山所处的历史时代,几乎跨及中国近代化的每一个阶段,但历史赋予孙中山和他同时代人的最主要任务,是依托近代中国经济和物质技术已有的一定程度的近代化基础,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把中国的政治真正推上近代化的轨道。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和理论在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是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最完整、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严复通过翻译、办报、开堂讲学等传播策略,致力于引进、传播西方社会先进科学文化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为中国贫弱之源;疾呼改革,力求改变国人思想;力倡民主思想,推动近代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著作权保护的近代化是在引进、吸收、移植西方及日本近代著作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促成中国著作权保护快速近代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报刊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在中国的兴起,功不可没。文章从期刊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中国著作权保护走入近代化的轨迹,探讨期刊在中国著作权保护制度近代化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共卫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治病到防病,从个人卫生到公共卫生的发展,中外遵从同一规律。我国传统医学包含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科学的公共卫生概念起源并形成于西方,中国近代化史也是中国公共卫生近代化史。抗战时期是中国传统公共卫生观念向现代意义的公共卫生理念转型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抗战时期中国公共卫生已经具备现代公共卫生的基本特征。受制于特定的时空背景,战时性是当时中国"公共卫生"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董浩原  万宇 《新闻窗》2010,(5):61-61
早在唐代,便有确证在中国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但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古代报业却迟迟没能完成近代化,其近代化最终的实现也不是自发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中国古代报纸没能自发实现近代化,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自身没有实现近代化,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中国古代报纸在外国报纸的作用下完成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俊荣 《图书馆》2002,(4):88-91,85
该文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晚清时期介绍和创办新式图书馆活动,参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是抱着强烈的个人动机,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带来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思想和模式,带来了杜威法和新式管理方式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事实上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对于传统与现代转型期间人们所作出努力的忽视和误解,是造成中国法学还在困扰自己走向的根源,当前的中国公法学的基因不全在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不全在于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输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化报刊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而产生的。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来华办报,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  相似文献   

11.
王珣  李翔 《兰台世界》2016,(11):139-142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从"近代化"到"现代化"嬗变,这种嬗变既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晚清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外交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化报刊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而产生的.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来华办报,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引起西方极大的震动。 曾几何时,在人类竞跑的征途上,中国被甩在历史的后头。中国比西方落后了400-500年。然而,大约在16世纪以前,中国的兴旺发达为西方所仰慕。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从遥远的东方输向西方。欧洲的王公贵族穿着丝绸,显示其华贵和艳丽。宫廷陈设中国的瓷器,使其殿堂熠熠生辉。中国的纸张和造纸技术传向欧洲,为其圣经和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当年威武的成吉思汗,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大军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其59年的人生旅途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界对孙中山的思想研究和活动考察,堪称是全方位的.但因为孙中山是革命家的缘故,关于他的金融思想研究探讨不多,本文拟在对民国初年金融业近代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1],就孙中山的金融思想与民国初年金融业近代化取向再做些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晚清的科学技术翻译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他们渴望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间接条件,翻译中引入的西方科技知识也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但在当时,传播西学到底是通过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来进行,还是通过教授中国人学习外语来进行[1]。傅兰雅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6.
孙建中 《兰台世界》2013,(19):102-103
<正>鲁迅先生出生在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就系统接触了诸如十三经等中国封建文化典籍。18岁时,他不顾他人的奚落到南京求学。接触了小仲马、柯南道尔、赫胥黎等西方作家的作品,也通过维新派报刊接触了卢梭和孟德斯鸠等西方思想家,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1902年至1909年,他又远赴日本留学。这段留学经历对其文学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本近代文艺思潮、日本近代文学中对于西方文学的介绍都影响了他的文学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行政法学的形成是在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完成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封建帝制的弊端逐渐显露,中国人民在各种尝试以后,最终选择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在大形势下清政府开始变法改革,引入了西方法律制度和宪政体系,建立新式学堂和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让西方美学接受中国美学需要一定的时间,把中国美学纳入西方体系是否有削足适履之嫌呢?也许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会使中国的美学类推到文化都得到西方的聚焦,到时候应该是西方学者来续写这本《20世纪中西美学原理体系比较研究》吧。  相似文献   

19.
周密 《兰台世界》2013,(10):97-98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家与法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具有西方法学博士学位的法学家.民国初年发生的“姚荣泽案”,是伍廷芳法律生涯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最能够体现其法律思想的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20.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家与法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具有西方法学博士学位的法学家。民国初年发生的"姚荣泽案",是伍廷芳法律生涯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最能够体现其法律思想的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