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是与汤因比《历史研究》齐名的世界史经典著作。《全球通史》中的历史地理叙述和历史地图均贯穿全书,在内容上占有相当分量。书中相关理论的提出亦多将历史地理作为依据之一。这充分反映了历史地理因素在《全球通史》以及该书所表达的“全球史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因为《全球通史》和全球史观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和全球史观的引入对中国史学产生影响,促使了中国世界史学的革命性变革,全球史观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
享誉世界的《全球通史》是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著作,此书奠定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历史学界的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1913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工作由初步恢复进而取得可喜的成果。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普遍恢复了中世纪史的教学和研究。1979年建立了全国性的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现已有会员300多人,曾举行过4次小型专题讨论会,编辑出版以介绍外国学术成果为主的学术通讯和反映会员研究成果的论文集,编写了新的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教学参考书。其中有胡玉堂、王正平编写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朱寰编的《世界中古史》,李纯武、寿纪瑜编的《简明世界通史》,孙秉莹、赵连泰、冯兴盛等编的《世界通史纲要》(古代部分),刘明瀚、海恩忠主编的《世界史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介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的全球史思想和治史实践,即他如何以历史上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为标准来划分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他对1500-1900年间早期近代世界演变的理论构思,以及他怎样把上述理论思考应用到世界通史教材的编写实践中.文章认为,本特利近年来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尤其是他对跨文化交流及其在世界历史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的分析,为在世界史研究和教学领域进一步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史观,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视角,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事世界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同行们都知道.自本世纪40年代周谷城所著《世界通史》和60年代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问世以来,悠悠几十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很好地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纵贯古今、内容全面,长达千万字的多卷本权威性世界通史著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始终象一块石头沉掂掂地压在几代史学工作者的心里.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50年代,安作璋先生即开始从事山东地方史与齐鲁文化研究,先后发表了《山东古代社会初探》、《历史上的山东》与齐鲁文化研究等系列论文、并主编多卷本《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山左名贤遗书》等书。其主要贡献,一是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今各种史籍的编纂体例,创立了编纂地域通史的新体例,为地域史研究开了先河;二是提出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是对保护、整理、研究山东地方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全球一体化对历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全球史观的出现,所谓“全球史观”是本世纪中叶在西方史中形成的一种世界历史观念,代表人物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hlugh)和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ianos),麦克尼尔(Willian H.McNeill)等,斯塔夫里阿诺斯1966-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两卷本)是全球史观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全球史观”冲破了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察历史的。其研究的视野不仅包括欧洲史,而且覆盖了二次大战后崛起的亚非拉的广大地区。正如西方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世界通史》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但近年来大学《世界通史》课程与《中国通史》一样受到极大的冲击,面临着尴尬的生存状况。课时数减少、学生兴趣淡薄,教材单一、内容陈旧等等困扰着大学的《世界通史》课程的教学。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有必要对大学通史课程,尤其是《世界通史》的合法性、课程特性和发展途径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美术史论及美术史教育大都以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的方向,而对同为人类绚烂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其他各国美术却研究甚少,知之甚少,这无疑是一个缺陷,范梦先生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并潜心研究,站在历史的,全球的高度,对东方明及其美术给予了应有的评价,出版《世界美术通史》及《世界美术简史》,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2.
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以研究西班牙历史为起点,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历史,从专门史家变成通史专家。他的大多数著作只用一个词作标题,但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念,体现了全球史和生态-环境史视角。他真正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给予各个文明各个国家几乎同等的关注度;他的历史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而且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他是当代最为多才多艺的历史学家之一:全球乃至宇宙的视角赋予其作品全新的面貌,灵活的文风使其历史著作引人入胜。他也是为数不多的成功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的历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史研究开始步入繁荣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教育通史》是第一个标志性成果,它在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迄至90年代末,《中国教育史研究》(陈学恂总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王承绪、张瑞瑶总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总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材普遍体现了全球史观(岳麓版教材尤其突出),其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课程改革后的高考也自然会体现全球史观。那么训练学生运用全球史观复习课本、做题就成为应考的必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捷 《教育研究》2015,(2):158-159
当前,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领域。由贺国庆教授、朱文富教授等合著的《外国职业教育通史》(以下简称《通史》)于2014年9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通史》分上、下两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较为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外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和一般规律的通史类专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通史》反映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一、《内蒙古通史》的写作 199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曹永年教授组织队伍,筹划撰写《内蒙古通史》。1998年,在时任副校长的陈中永教授的支持下,“内蒙古通史”被确定为“内蒙古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的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7.
史立丽 《历史教学问题》2012,(3):138-140,54
2011年12月,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主编的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历经八年的精心编纂,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作为国内第一部多卷本的西方史学史著作,《通史》的出版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为探讨其学术价值,复旦大学出版社与复旦大学历史系于2012年3月17日举行了《通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8.
一《大学世界史》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非历史专业(含理工科)的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而编著的世界通史教科书。通识教育的理念源于19世纪初,最早在美国的一些大学中以不同形式推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克服当时高等教育中过分  相似文献   

19.
《世界通史教程》(齐涛主编 )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现已在山东全省高校历史专业正式使用 ,作为该省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试点。《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王玮主编 )是该套教材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分卷 ,也是全国同类教材当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一部 ,在指导思想、史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编写体例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受到史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该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以“全球史观”作为全书的指导思想。该书立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视角 ,高屋建瓴地对世界近代史的运动变迁进行整体性研究。该…  相似文献   

20.
过去十年 ,当代中国史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 ,陆续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经济史、政治制度史、文学史及有关社会发展的专史或断代史著作。另外 ,还有不少综合性、纪事性或专题性的多卷本共和国通鉴、史记、实录等出版。但相对来说 ,比较严整意义上的通史类著作却少了一些。近得庞松主编的《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3月出版 ,以下简称《简明国史》) ,可以说是在共和国通史编著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能够反映当前国史研究水平并有相当份量的一部新著。这本书的几位作者 ,积多年相关研究的心得 ,采史家众说的新近成果 ,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