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及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曾任国家教委中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语文教学谈艺录》《我和语文教学》《学海探珠》《追求综合效应》《教你学作文》《作文教学导论》《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等。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于漪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越是钻研,越是感到其博大精深,越是由衷地叹服.我在<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谱系>一文中说过:"一个语文教师穷其一生的探索实践,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已属不易;而一个语文教师在其语文教学生涯中能形成多种风格,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更属难能可贵.于漪就是当代语文教坛中难得的一位兼具多种风格的语文教师."这些话语反映了我的真实想法.2001年秋正逢于漪老师从教50周年,举行大型活动,会上山东教育出版社赶印出来的<于漪文集>非常及时地送到大会,于漪老师当时送了我一套,使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读到此书的读者之一.于老师在扉页上写着:"红兵同志:这是过去的脚印,充满了幼稚、不足与缺陷.审视,借鉴,跨越过去,创造辉煌."抚摩着精美的书籍,看着这几句话,我读出了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对青年语文教师一代人的殷殷期待,怎不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语言艺术制约着教学效果,是优化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语言"蜜"的作用,就要做语言的有心人,善于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震撼学生心灵,把语文知识及抽象道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地传授给学生,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在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方面,许多语文名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上海的于漪老师语言生动,词采丰富,感染力极强;辽宁的魏书生老师,语言自然流畅,幽默生动,富于哲  相似文献   

4.
语文何为     
本期刊发的于漪、余党绪、张毅、张全民等老师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追问语文教育的本质,引人思索.张全民老师提出"语文何为"的问题,我特别有共鸣,这里记下一些感想,作为呼应.语文何为? 作为语言教学,语文的使命是跟随学生自身不断发展的语文能力,在学生的既有语言能力与无边广阔的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作为文学教学,语文的使命是与学生一起寻找以语言为载体的美,促进学生完成人格的自我解放.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语文教育的目的.在语文教育之外安排任何目标,都是对语文的戕害.  相似文献   

5.
罗勇 《现代语文》2006,(1):95-95
于漪老师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工了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教师不仅要有准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把握好教学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美的教学语言,动听、感人,它是"用生命纺织的、从心底流出来的歌",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这种美的教学语言将语文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我认为,美的语文教学语言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锤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农村中学任教,老师苦于无效、低效的批改作文,而且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也没有兴趣,我便尝试让学生批改,结果被领导痛批:"语文老师不改作文,不就等于农民不种地,工人不上班么?千百年来,学生写老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像是一个犯人,天一下子坍塌了.我向叶老呼救,他安慰我:"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他还指导我:"‘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有叶老的帮助,我不仅"躲过了一劫",而且总结提炼出了"学生初作—同伴互批—小组反批—完善重作"的"四步作文教学法",据此撰写的论文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期刊发表.之后,因发现学生作文或无话可说,或说假话套话,难有写作的成功快感,我阅读了叶老的《作文论》,叶老指导我:"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因此,我致力于"开放型作文教育""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研究;进入信息多媒体时代,我开展"网络作文教学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8.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精髓是“语言思想”的确立与“教学规律”的建构,这也正是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之普适性所在.“语言思想”与“教学规律”又具有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本文既重点分述又综合统之,以揭示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于漪语文教育书简是研究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思想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于漪老师高风亮节品格的突出体现,对当前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语文学习》从今年第九期起,开辟专栏,陆续发表,并向广大语文界同仁广泛征稿,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也是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今教学中"作文难"的问题比较普遍.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的主题,如同婴儿咿呀学语,需要的不是语言"技巧"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我国语文教育家于漪也强调"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有人把小学阶段的写作定位为儿童趣味写作,是很有道理的.小学是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像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样,去唤醒、激励儿童表达欲望,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月标.为达到这一效果,笔者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一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思维的发条,使它旋转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①综观于漪老师执教的许多课例,她既教文又教人,进一步厘清语文教学中的"核"与"壳"的问题,坚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重构文本,突出核心教学价值于老师每教一课,她都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针对《晋祠》这  相似文献   

12.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1959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于漪老师在教了7年中学历史后,被要求改行教语文。从此,整整一甲子,于漪老师始终在坚定地探寻语文教育之道。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80年代提出既"教文"又"育人",90年代初提出培养学生的"现代人素质",90年代中期主张"弘扬人文,改革弊端",21世纪初提出"教育要树魂立根",语文教学要"德智融合"。  相似文献   

14.
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材不属于语文知识体系,它是一篇篇选文.每一篇选文仅是提供学习语言的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学习、理解、运用与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叶圣陶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话都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例子"说,主要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一是就语文教学的内容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的.二是就语文能力的培养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平台,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例子,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平台和例子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实践充分体现了她审美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一点体现在她的语文课堂具有美好和谐的课堂心境、自由融融的师生亲情关系、丰富形象的语文教学手段等方面,充分发掘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本身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字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曹国庆: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于永正老师说过一句很朴实的话:"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与写,离不开的是语言.语文的教与学,自然基于语言的一种存在.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既要从宏观理念上有一个清晰的思考,还应该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寻求有效的途径.今天,我们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谈谈自己如何围绕语言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当前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的主题。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变,因此,"作文教学"可以确定为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在新课标下教学作文,我就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美学和审美教育观念逐渐深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作文教学要改革发展,同样需要遵循美的规律.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模块作文及假话作文等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以至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无力,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对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的锤炼,抒写真景物,真感情,并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支持学生的自主领悟.  相似文献   

20.
曹银霞 《成才之路》2011,(14):36-36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学习语文是为了学会做人和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作文教学观念,重视作文教学 语文老师人人有教案,但教案中备写作文的老师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