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浩 《人民教育》2023,(10):67-69
<正>“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整体育人体系正逐步构建。本文拟以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为例,寻找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进而由点及面,推进“五育融合”的课堂变革行动。一、“五育融合”呼唤学科融合的课堂变革  相似文献   

2.
“五育并举”视域下,班主任要强化班级课程意识,以劳动课程建设为主要切入点,以班级为主要阵地,积极构建班级劳动教育课程,丰富班级劳动教育内容,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在推动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要求切实加快推进劳动教育以及五育融合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劳动教育本体性定位由“独立并列”转向“融通综合”,彰显“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深化。德作为劳动的伦理之维,确证了德育引领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智作为劳动的现实规范,明确了智育夯实劳动教育之智识基准。体作为劳动的具身建构,论证了体育强健劳动教育之主体。美作为劳动的实践向度,明晰了美育协调劳动教育之全局。这种内生性的理论互关模式为明确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两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耦合共振。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即通过融合的形式实现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五育”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育人能力,是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路径,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在“五育”之中,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协调育人价值,是“五育”的主要突破口和“五育”融合教育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是融通五育的粘合剂,劳动教育需与其余四育建立有机链接,形成融合互动,谋求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将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也为现阶段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基于此,本文以“五育”融合为主要背景,从构建“五育”融通的劳动课程、建立统筹兼顾的劳动教育体系、协同多方力量共助幼儿成长三个方面着手研究,旨在实现更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秉承“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通过通识教育、文化宣传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为区域发展服务,构建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朱燕 《上海教育》2023,(18):52-53
<正>我们围绕“一颗种子的力量”项目,结合“学院制”培养模式,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以“尚蔬农耕”为举措,开展劳动教育各类活动,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达美、以劳强体”,最终实现“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结合当下的教育新时代背景,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确立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学校积极加入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实际,打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五彩课程,创造积极的教育生态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实践与探索,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开展“五育”工作意义重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五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当前,可从确定教育目标、营造课程生态、建立融合机制、完善融合评价、提升教师素质、创新学校治理、加强资源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的具身特征,但高职劳动教育仍存在教育理念上重“劳心”轻“劳力”、教育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评价体系上重数据轻感知等离身困境。针对高职劳动教育现存的三重离身,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应从确立以劳育人的教育理念、统筹理实结合的教育内容、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具身转向,进而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智慧校园或智慧课堂构建智慧评价系统是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基于P&P智慧课堂,构建P&P智慧课堂平台评价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五育”评价体系、创新“五育”评价方式、丰富“五育”活动内容,形成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和泛在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实现“五育”并举,协助教师减负提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提出建立“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当前,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格局初步形成,“五育”融合的实践仍需探索。“五育”中的智育重、德育疏、体育弱、美育少、劳动教育缺的短板和弱项依然明显,融合推进实施尚需时日;认识的二元论、知识的箱格化、学科的分离化等问题依然出现在我们的学校和课堂中;“五唯”评价,特别是“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导向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五育并举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一环,涉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等多方面的教育举措。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要求,将五育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的打磨和班级建设管理中,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五育融合”下的班级管理建设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优质班级建设的灵魂,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感受的主要引导路径。在“五育融合”的大环境下,班级文化的建设应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先决条件,遵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相关“五育融合”的重要论述中,主要阐述的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同时也为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创造为价值取向,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为根本要求。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等,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符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符合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诉求,也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诉求。辽宁职业学院重视“五育”课程内容的融合、课程体系的规范与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充实劳动教育内容,构建了劳动教育载体,提升了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的教育体系重视“五育”的相互融通、彼此连接,通过强调劳动教育具备的综合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放在了“五育融合”的关键位置,这是教育实践上的重大变革,也是教育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旨在建构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总体而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空间局促、内容单一、效果不佳等现状是不争的事实。有鉴于此,小学劳动教育应以“五育融合”为指导,丰富劳动教育内涵;以校本资源为依托,构建“三层三维”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实景化”生活场馆为载体,创建立体劳动教育环境;以多元学习为模式,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以多维评价为抓手,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由此体现劳动育人的优势,实现劳动育人的价值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