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蓉英  王旭 《情报科学》2019,37(11):3-10
【目的/意义】学术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多维度、多指标融合测评可为学术期 刊影响力评价指标遴选、模型优化提供借鉴,也为改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现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以国际 综合类期刊为例,结合13个传统引文指标并引入15个Altmetrics指标,构建基于传统引文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的 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从3个维度系统进行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标准化处理、相关分析、信度 分析、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分别对该3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结论】得到学术期刊原生影响力二维评价结果和学术 期刊影响力三维评价结果。3个维度下的测评指标间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且3个数据库中各指标在整体上与内部间 都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采用综合计量指标进行期刊评价,避免了传统学术指标评价维度单一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 可以系统测量期刊的综合水平。【方法/过程】以期刊学术评价指标为基础,增加期刊网络社媒指标和引文网络指 标,构建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三个维度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期刊评价指 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结论】通过模型计算,各指标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基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 得到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的计算模型,借助天际线算法的思路,筛选出三家图 书情报领域内的优秀期刊,同时也挖掘出部分具有发展潜能的重要期刊。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科技期刊引文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希望能对科技期刊引文综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用IF、IF5、h指数、SJR、ES和SNIP为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引文评价指标,通过对Wo S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共有的1881种医学类期刊的这六大指标数值的因子分析。【结果】找出对它们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影响因素:公因子F1(平均影响力因子)和F2(整体影响力因子)。在权衡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引文评价指标函数。【结论】通过实例(选取专业期刊和综合期刊为样本)验证该综合指标能较好地消除期刊载文量对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进现有百分位数指标在揭示期刊载文量特征方面的不足,构建基于被引频次与载文量双重分布的期刊评价指标PRC。【方法】 以2016版《期刊引证报告》生物学学科的85种期刊为研究样本,通过二八定律筛选核心论文样本集,利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设计基于文献密度分布的载文量权重,利用百分位数建立基于被引频次分布的引文指标,构建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PRC。比较PRC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验证指标评价效果。【结果】 PRC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影响因子的内在缺陷,也能合理揭示期刊的出版规模效应,很好地均衡了相对值和绝对值两类指标,改进了百分位数指标的评价效果。【结论】 PRC指标兼顾被引频次和载文量双重分布,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期刊影响力,可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挖掘引文数据在期刊评价中的价值,帮助期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识别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个性化影响力提升策略。【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期刊诊断性评价方法,采用引文增强方法增强期刊的发文、施引及被引数据,从学科与研究主题两个方面开展期刊诊断性评价,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利用增强型引文数据可以客观分析期刊对不同学科的影响力大小及稳定程度,并通过探讨期刊的热点追踪能力、主题输出能力、学术引领能力综合评价期刊内容影响力,评估期刊在各学科和研究主题领域中所处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结论】增强型引文数据拥有比传统引文数据更为丰富的语义信息,可以很好地支持细粒度、多维度的期刊影响力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数量最多的6类医学期刊(共152种)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数据来源,将两年基金论文比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分析对象,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该6类期刊的两年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并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基金论文比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也不完全有相关性。【结论】 基金论文比不适合作为国内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办刊人和期刊评价体系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基金论文比。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数量最多的6类医学期刊(共152种)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数据来源,将两年基金论文比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分析对象,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该6类期刊的两年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并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基金论文比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也不完全有相关性。【结论】 基金论文比不适合作为国内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办刊人和期刊评价体系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基金论文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出比较不同语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新指标——高频作者指数,比较中、俄文图书情报学(LIS)领域的期刊学术影响力。【方法】 以中、俄文不同学科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期刊作者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发文情况评价期刊,检验新指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语种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以期刊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为依据,比较中、俄文LIS领域期刊学术影响力。【结果】 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新指标得分比较理想,并且期刊的新指标排名与影响因子排名的相关性较高;中文LIS领域期刊在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方面均好于俄文LIS领域期刊。【结论】 高频作者指数目前更适用于评价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文LIS领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高于俄文LIS领域期刊。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性不足,提出优化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五维路径,以完善期刊评价体系。【方法】 以期刊评价指标的属性特征为切入点,在剖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现有评价指标维度的基础上,指出其在整体性、重要性、完整性、时效性和网络传播力5个维度的不足。【结果】 在分析现有评价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区分不同期刊引文质量差异,深化整体性评价指标;考量重要论文的数量与强度,凸显重要论文影响力;引入反向指标,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补充时效性指标,呈现期刊生命周期;充实网络计量指标,促进引文指标与网络指标的平衡。【结论】 五维路径优化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有助于达到多主体、多维度、科学合理地评价期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政治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发展现状,探究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期刊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23年29个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近15000条推文及其社交媒体指标,结合政治学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指标,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单篇推文社交媒体影响力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呈负相关,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与其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当前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效果有限,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有助于期刊社交媒体账号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考察Altmetrics热点论文相关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方法】通过Altmetric.com网站或Figshare平台获取2015年的Top 100论文的Altmetrics指标,利用MS Excel对论文的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作者群分布及网络传播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不高,在Top 100中仅1种期刊(仅占3.33%)来自于中国;我国期刊网站目前不支持主流社交媒体的全面接入。【结论】高水平期刊论文的高Altmetrics表现,与其高品质的期刊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Altmetrics表征的是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关注度,评价期刊影响力,应将Altmetrics与传统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国内外眼科学、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差异,为期刊编辑今后制定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国内外眼科学、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各10种,收集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以及其他期刊评价指标,比较国内外相同学科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差异;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法,对国内外眼科学、数学、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眼科学和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均短于国外相同学科期刊,我国大多数数学期刊被引半衰期长于国外数学类期刊。我国眼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平均引文数呈正相关;国外3个学科期刊被引半衰期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P均小于0.05)。【结论】 我国眼科学和环境科学期刊编辑今后首要任务是提升期刊国内显示度和持久影响力,数学期刊则需提升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的基本概况及其国际影响力现状,为办好英文刊物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与统计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的数量、种类、基本引证指标、国际影响指标、作者分布情况和载文量等数据资料,分析其国际影响力。【结果】 目前,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共14种,其中有4种被SCIE收录,1种被ESCI收录,它们的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总体偏低、国际影响力指数CI不高、作者分布仍以中国为主、优质稿源不足。【结论】 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化程度、走集群化道路、加强营销、引入多种评价体系等措施对提高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四种网络数据源在期刊影响力评价方面的异同,为期刊综合评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2014年JCR、Pubmed数据库均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开放存取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提取各数据源平台在期刊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中重点考察的代表性数据指标。【结果】 JCR的期刊影响力主要来源于被引频次、可引用项目;Google scholar扩大了期刊信息的传播范围;Altmetrics.com注重网络传播指标、获取指标和利用指标,其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网络传播指标。【结论】 JCR反映的是期刊在学界的影响力;Google scholar前置了期刊评价;应用搜索引擎获取期刊网站的链接数、IP访问量、PV浏览量等描述了期刊传播阶段的影响力。Altmetric.com将期刊评价延伸到传播、获取和利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梳理并分析期刊间知识扩散模式和研究应用,以促进期刊全方位发展,并为期刊定位及规划发展策略制定提供新的角度。【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对国内外期刊间知识扩散相关文献进行提炼总结,系统分析期刊间知识扩散路径模式以及相应的测度指标。【结果】在明确知识扩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扩散路径、测度指标和相关应用等方面对期刊间知识扩散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归纳扩散过程中的内在演化路径及规律。【结论】未来可考虑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借鉴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构建多层网络的融合分析,进一步考虑多维影响机制来优化知识扩散模型,同时关注引文内容对扩散程度的影响,优化改进现有指标以全面衡量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传统期刊评价体系与开放科学环境下期刊出版、学术传播方式不相适应,本研究尝试建立开放科学视角下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思路,以期有效地评价期刊在开放科学环境下的表现。【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式,结合开放科学的内涵,总结期刊在开放科学视角下出版与传播的特点,建立开放科学视角下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思路。从总结的期刊出版与传播特征中提炼相关指标,最终确定以出版的透明开放度、获取的便捷度等为一级指标,包括15个二级指标的期刊评价模型。【结果】将评价结果与影响因子、《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的期刊等级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所设计的开放科学视角下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可以从更丰富的角度表现影响因子等指标不能反映的期刊影响力。【结论】所构建的期刊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新的指标可以对传统的期刊评价体系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5指数评价中国材料类SCI期刊的适用性,从而为我国材料学期刊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更好地提高其国内外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Google Scholar Metrics(GSM)数据库收录的14种中国材料类SCI期刊为样本,对H5指数评价中国材料类SCI期刊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H5指数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能够从期刊的论文数和总被引频次的角度来评价论文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并且兼顾了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H5指数主要是对期刊的持续影响力进行评估,IF是对期刊近两年影响力进行评估。【结论】合理采用H5指数和IF两种评价体系对我国材料类SCI期刊进行综合评估才相对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通过被引次数、被引广度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被引情况、影响面和认可度。【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学科被引次数、被引次数综合值、被引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被引次数同被引广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我国中医药学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被引次数、被引广度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被引情况、影响面和认可度。【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学科被引次数、被引次数综合值、被引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被引次数同被引广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我国中医药学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期刊施引和共被引网络结构演化的视角,探寻研究领域的知识扩散脉络,为基于引文网络的知识扩散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基于期刊双图叠加知识图谱和结构变换模型,以引文分析为例,通过绘制期刊双图叠加图谱,结合期刊引文网络结构变换计量指标,揭示引文分析领域知识扩散的路径,预测未来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结果】 引文分析研究的知识基础不断演化,核心基础研究正在逐渐增加,核心应用研究依然维持在心理学、教育、卫生学三大领域之中。2012年是引文分析研究网络结构变换的关键之年,Research Policy、Organization Studies、Scientometrics、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将成为引发新的结构变革的潜在标志性期刊。【结论】 为预测期刊知识扩散及其影响力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