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差异与商务英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根培 《教师》2008,(14):118-119
翻译作为语体交际,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植过程。翻译质量在相当程度上与译者对主客体文化的了解有关,掌握主客体文化差异、了解源语文本的背景是保证翻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奈达的动态等效理论,探讨广告翻译的等效性,指出由于文化差异,文化形象的转换是成功广告翻译的关键;修辞手段的应用能大大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成功的广告翻译对中国名牌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前,影视剧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对我国文化走向世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字幕翻译则是文化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作为英汉翻译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有效避免我国影视作品在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时"水土不服"。本文所选电影《老炮儿》是一部极具北京特色的影片,在国内外皆得到好评,国外观众的认可离不开字幕翻译的成功,尤其是其中北京方言的翻译对我国本土文化向外传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从范畴转换的四个分支分析电影《老炮儿》中的方言翻译,从而进一步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字幕中方言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期推动相关翻译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比喻形象的保留与转换,是成功翻译一部文学作品的关键.基于此,以翻译的“目的论”为基础,以在英语译文中保留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为翻译目的,以《三国演义》的英译为例,分别采用了直译、隐喻/明喻加喻义、意译保留形象和舍弃形象的方法,详尽讨论了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比喻形象如何穿过文化差异,得以保留和转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在文化流日趋频繁的潮流下,翻译文学作品时,应多以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为目的,尽量保留比喻形象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文化的转换过程,所以语言和文化是影响翻译成功的两大因素。本文主要从具体表达中比喻、习语、谚语、典故等的翻译,以及语句结构和文化观念差异方面谈谈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影视作品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传播媒介,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因此字幕翻译也成了保障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以卡氏翻译转换理论中的范畴转换为依据,从结构、类别、单位和内部体系四个方面分析电影《长津湖》字幕翻译中的难题,探索卡氏翻译转换理论在字幕翻译领域中的指导作用,以期为未来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成为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谚语英汉互译的文化策略,应以异化为主,走异化的道路,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模式的转换,还是文化交流及文化模式的转换。因此,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认识争处理至关重要。译者既要使译作流畅易懂、忠于原作,又要保持原作中的异域文化特质。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译者应相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成功实现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转移。  相似文献   

10.
习语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转换与交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中“归化”与“异化”两者间“度”的把握。译者们在翻译带有文化特色的习语时势必探悉负载其中的文化信息、考究其语源及英汉习语的对应语义关系。比较分析《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翻译,从而例证归化过度抑或异化过度都会影响本土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