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雅可布森是自哈特曼之后的一位重要的自我心理学家,她对儿童自我和超我的形成及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作出了详细说明,建立了一个整合的自我模式,即整合了古典精神分析的驱力理论、自我心理学理论和某些客体关系理论.她的理论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关系精神分析澄清了单人心理学与双人心理学的概念内涵,指出这对概念表明各种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不同.根据单人心理学、双人心理学的概念,关系精神分析对古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进行了归类,指出古典精神分析是一门典型的单人心理学,而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兼有单人心理学与双人心理学的成分.关系精神分析认为自身是一门较为完善的双人心理学,主张一种整合性理论要兼具单人心理学与双人心理学要素,兼顾关注个体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斯皮茨是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重要发展者.他的理论主要针对生命头两年,尤其是第一年的婴儿,将其间发生的微笑反应、陌生人焦虑和摇头说"不"作为心理发展的三个指征,以此来描述自我与客体关系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婴儿两种心理病理学,并提出依恋性治疗方法.尤为可贵的是,他将精神分析的临床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同时积极采用测验法和电影方法,进一步推动了精神分析向正常心理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坤 《学语文》2014,(1):49-50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从符号学、原型分析、主题学等各个方面对它进行阐释,形成了一门“呼学”。其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深层心理亦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人格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比较重要的分支,根据人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健康的人格需要本我、自我和超我相协调。然而《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却有着放纵的本我、焦虑的自我和矛盾的超我.这体现在她对希斯克厉夫扭曲的爱与挣扎。  相似文献   

5.
田印红 《铜仁学院学报》2007,1(3):65-66,108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其创建的个体心理学把人从古典精神分析的泛性论中解放出来,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提出了创造性自我和生活风格理论等重要的人格发展观点,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吴红慧 《中学教育》2004,(12):14-16
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临近晚年时提出的,这一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这三者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心理。研究这一理论,深入挖掘其教育思想,对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推动教育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基础。“自我”是临床心理学上的一个核心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疗界鼻祖、精神分析论的创始人西格蒙德&;#183;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论认为自我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它们分别反映出人格的三个层面,在人的意识中扮演着三种不同的角色,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充满着矛盾与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若失衡,便可能导致人的心理状态的失衡。  相似文献   

8.
“自我”在心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除传统行为主义外 ,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乃至新的新行为主义无不把自我作为一个重要概念纳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 ,并从自己的学派观点出发来诠释自我。本文主要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做初步的归纳、梳理 ,以期能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茹艺 《海外英语》2012,(19):196-19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普遍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所构成。该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予以新的解读,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保罗的人格特点及发展,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通过对小说《施蒂勒》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分析,展现他所经历的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说明他如何处理超我、自我和本我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中所蕴涵的“自我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心理学的奠基石,而且对西方文学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把精神分析与文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这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笔者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心理角度来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造成人物行为性格的源泉,剖析人物的自我、本我、超我的复杂多变的心理,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及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我是心理治疗和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人格心理学发展至今,自我作为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全人格的核心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在后现代主义语境线,对自我的各种研究取向已倾向于不再如传统心理学那样,把自我看作是一种本质,而更强调自我是一种过程。尤其是叙事心理学试图在理解个体所经历的特殊经验时,把焦点放在意义和解释上。正是这个研究取向为我们开启了了解自我和他人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更多地以“后弗洛伊德派“来称谓艾里克森并认为他的人格心理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但是随着对其理论的逐步认识与分析,却发现他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试图从对构成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自我心理学,心理社会的发展,心理治疗的目的与手段)的阐述与分析来谈谈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并且可构建。在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的第二语言自我,有效战胜第二语言学习初始阶段形成的抑制。事实证明,文化动机的强弱直接关系第二语言自我的发展,因此,有效运用跨文化的方法,如确立跨文化目标、培养跨文化心态,将有助于建构积极的第二语言自我,增强学习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明代传奇《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梦中幽会”与日本平安时代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葵姬》一章中六条妃子“生魂出窍”的原因,探讨两部作品中两位女性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D.H.劳伦斯最后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中女主人公心理刻画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文中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来分析康妮,剖析其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并深入地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电影《黑天鹅》的女主人公进行自我传播分析,从自我价值定位、自我角色冲突、自我人格分裂三个方面分析其主我与客我的失衡、黑天鹅与白天鹅的夹攻、本我与超我的自残,透视其对待人生平衡的支点的心理和行为。本文希望能做到的,不仅仅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还有对寻找生命平衡的支点的执着和勇敢幸福生活下去的决心的追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麦克白》一剧着重采用心理刻画的手法展示了主人公麦克白强烈的思想斗争,直至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本文将结合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手法,即人格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斗争来分析麦克白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译者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同时,心理学研究也正趋于深化。在回顾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同时,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分析手段剖析译者心理。借用弗氏人格心理分析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及超我理论同翻译过程中译者心理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全面深刻地再现译者心理及其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