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毛泽东“体育──养生”思想的文化根基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体育──养生”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重要原困之一在于它具有深刻的理性基础。即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和运用了近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而且在严密的理论推导中升华到哲学层次,进而具体地指导了中国体育实践。因此,毛泽东的体育观依然是指导中国体育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养生体育从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至今,经过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派生出许多流派。究其主流,都是以各种身体运动配合呼吸,达到“内外交修”的目的,其基本理论都是传统的中医理论。从文化学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特质是统一的。中国养生体育的这种特质,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所决定的。首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待“自我”的态度是“家族本位、以人伦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家族、社稷为中心,围绕着父母、兄弟等应尽的人伦道德来考虑。因此,不可能出现古希腊那样对抗激烈,甚至有生命危险的竞技体育,只能发展进行个人修身养性的养生体育。另外,老、庄的“无为而治”观,追求无思、无虚、无为,达到个体和大自然混然一体,这种复归自然的思想,对中国养生体育有极大的影响。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修炼过程,都要求“无意识”,从本质上看是“无为而治”观的一种表现,其刻意追求的是老、庄提倡的彻底复归自然。中国传统养生体育,对于未来社会,即使不考虑它防病、治病的实际效益,仅从协调人类文化环境、保持人类精神健康来看,也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体育历史发展证明了没有对体育认识总结的体育基础理论的发展,体育实践要发展是不可能的。中国体育基础理论建设应从“建立理论体系”和“新学科建设”两个方向着手。同时抓好国外体育理论著作的翻译和出版,以及对体育史学的研究。体育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这项具有战略意叉的工作,应在两个方面展开,已帮助体育理论工作者扩充、加固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吸引社会科学工作者关心、参与体育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养生体育是经历数千年的实践检验所形成的,是以保养达到生命更长期限为目的的,是具有独特理论与方法的体育体系。文章通对我国已有的关于传统体育养生的涵义、本质及养生方法三方面的综述,阐述了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在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中提炼和凝聚而成的文化结晶。  相似文献   

5.
河北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底蕴深厚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资源。该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河北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河北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改善心理健康和弘扬传统文化等价值,而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传承出现断层、宣传力度不够和西方文化的侵袭是制约河北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加强理论研究,确证时代价值;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自信;完善传承机制,打造项目品牌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天津理工学院 98自动化、98工业外贸、99自动化、99应用电子 8个班共 2 6 0人 ,其中男生 174人 ,女生 86人 ,年龄在 19~ 2 2岁之间。1 2 研究方法采用教学前后对照法、问卷调查法、统计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先对学生的各项指标和心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掌握原始情况 ,经教学过程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指标、心理调节能力、思想意识水平的提高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教学效果。2 养生体育选用的教材内容2 1 理论部分传统养生体育的产生、发展及其深刻的内涵 ;古代养生之道的观点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中华养生体育》 ;《高校体育理论教材》及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体育处方等。2 2 实践部分站行坐卧养生操 ;热身操 ;立式八段锦 ;健身乐心操 ;手眼同动增视操 ;太极拳 ;太极剑等。2 3 体能练习发展各项身体素质。3 养生体育教学方法3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生体育课必须加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密切联系所学的知识、技能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学习“拍打功”要联系经络走向及有关穴位的知识 ,从而加深对功法的理解和拍打功的力...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养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创新,对传统体育养生有深刻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继承了中国古代道教的养生思想,进而加以修改、创新,从精神性情与物质躯体两方面来构建和谐的人体。文章通过对道教理论及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发展现状的阐述,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道教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修炼形式上和现代处世上对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养生体育是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之一,是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神等学说加以阐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受到启示,进行总结,不断发展。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旨在推动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F0002-F0002
太极拳养生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太极拳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养生的价值取向。陈鑫将意、气、经络等理论融入太极拳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养生理论。在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影响作用下,太极养生思想逐步完善了养生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其他文化的影响颇深,但其本质没有发生丝毫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健身、娱乐、休闲是人们缓解社会压力的积极手段,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使武术的技击性向体育性转化得更加合理,提高人们对武术的参与程度,应成为当前武术研究的重点。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意在抛砖引玉,愿与广大武林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纷繁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为世界人民所仰慕.气功养生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强身健体之瑰宝.当下,健身气功是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从中华民族悠久的五千年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产物,它是气功的一种,是传统气功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项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体育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文章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研究健身气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大学生不注重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意识越来越淡薄。民族传统体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人身、心两个方面,从整体上维护人体健康,其独特的健康思想理念对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身心健康问题有独到而又有效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中医理论作为其基础,理应成为人们修身、养生的第一选择。但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在我国开展的并不尽如人意,针对此现象,对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做全面分析,找出其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使它进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使青年一代更懂得科学的健身,增强体育养生与保健意识,在高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学体系,从而开设养生学课程使之改变学生体质下降趋势,促使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地理背景下萌芽、发展的中国传统体育,是和西方体育体系相对的。中国传统体育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中国传统体育是由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使用的,它存在与民俗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中,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精、气、神"的重要体现。从文化、审美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明晰中国传统体育的组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少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禅、武、医是少林文化精髓,其源发性的理论之基是佛家的"缘起论",以存在论缘起、整体论缘起及境界论缘起为研究支点,阐释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探析其对当代疾病观、生命观、运动观、自然观与养生观的启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林文化品牌的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禅武医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相关传统太极拳与文化学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创新的理念的指导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基础都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飞跃。传统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理论博大精深,主要源于古代哲学思想、传统养生学、中医学等其基础理论。传统太极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定慧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传统太极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淀的反映,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对立统一,形神兼备,修身养性等众多思想也正是中国炎黄子孙所长期追求与寻找的传统文化思想。然而,传统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深受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练习太极拳,它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防身、修身、娱乐为特点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武馆也随之大量出现。文章通过对武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商业武馆的现状和对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文化底蕴也必然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任何一个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倡导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构建了体系完备的养生文化。在现代社会,庄子的养生思想不仅符合现代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而且对现代体育保健事业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阐释这种养生思想的内涵,以总结其对现代保健思想注入的新内涵以及与现代保健活动的密切联系,并得出结论:传统养生学对群众身心健康以及体育学科建设有着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