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歌教学中,我发现诗歌的形象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学生答题时经常要点不齐或答非所问,结合这个实际,我在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时,侧重教学生如何捕捉、把握诗歌形象,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
《第一场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阅读课文。作家竣青抓住景物的特点 ,通过优美、细腻的描写 ,令人赏心悦目。教学时 ,可用抓住特点 ,引导读议的方法 ,组织全文的学习。一、初读感知 找出“特点”在借助工具书 ,扫清词语障碍的基础上 ,初读全文 ,思考 :读了这篇课文 ,你觉得第一场雪给你留下怎样一个印象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然后 ,根据学生的议论情况 ,教师将大家共同的感受归纳成 :“快”、“大”、“美”、“好”。二、细读理解 分析“特点”要求学生圈圈点点 ,把课文中描写“快”、“大”、“美”、“好”的词语找出来。这是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3.
绘形。有些词语所表现的景物,生活中不常见,教师可通过简笔画,勾勒物体形状,让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如教“帐篷”时,我画了一幅示形图,然后指名来解释词语,学生解释得很好。   绘色。用彩色粉笔简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景物,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教“苍”字,我用彩色粉笔画了一棵青松,然后问苍松的“苍”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出“青色”的意思。   绘景。联系上下文意思设计简笔画,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如教《咏柳》一诗,我设计了一幅简笔画…  相似文献   

4.
《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语文学习的经典材料,语言形象、生动、准确,感染力强;景物描写浓墨重彩层次井然;人物塑造细腻传神。教学本文应在充分把握文章特点的基础上,把学习语言、学习景物描写作为课堂教学的总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三点是我着力做到的:首先,让学生充分体味语文的魅力。为此,我特意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找出最精美的语句,并说出理由;对课文精彩语句“脚心跟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等反复品味;课文第12段让学生对典型动词的运用细加比较、揣摩。这些环节不仅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吴长青 《新高考》2010,(9):15-18
从2010年各地高考古诗鉴赏设题的角度来看,有几种答题思路总结如下:一、赏析诗歌的形象这类题目包括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物象特征、景物特征的分析和概括等。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物象和景物的特点。一般的方法是从具体的诗句中找出具体的描写,然后用  相似文献   

6.
在《落花生》一课中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 ,这一自然段我认为是文章的重点段 ,把这一自然段学好 ,下面的内容学生就会迎刃而解 ,文章的中心就豁然开朗了。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 ,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花生特点的重点词语 :“埋在地里、矮矮地、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然后又让学生找出描写三种水果特点的词语 :“挂在枝头、高高地、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找出后 ,学生一看就知道是明显的对比词 ,接着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并体会其中的感情。一些学生很快便悟出如何来读这一自然段 ,他们说 ,读花生的句子时语气加重 ,声调低…  相似文献   

7.
写景的文章,就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告诉读者一个道理。要写好写景的文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景物描写要按方位,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里到外有次序地描写,并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二、要通过观察、认真分析,找出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只有写出景物在  相似文献   

8.
马秀文 《陕西教育》2005,(10):33-33
一、披文诵读,感知美的形象高尔基说:“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型描写的艺术”。捕捉住那些富有色彩、声音、形象的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嗅觉等各种器官的功能,展开想象的羽翼,从无声的文字中跳动出一个色彩斑斓、有声有色的图景,从而使学生领悟出其中的美的形象。且看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这一段“在这幽静的湖面上,唯一活动的东西是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培养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2.指导学生通过想像把景物写具体,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习作指导】一、引导观察,积累素材首先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一处秋天的景物,观察时,要抓住特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印象。二、读写联系,开拓思路,领悟写法教学时,充分发挥已学过的写景文章“范例”作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开拓思路,领悟写法。例如,可让学生照样子填表:三、积累铺垫,分散难点1.下面的词语都是描写秋天景物的,说说这…  相似文献   

10.
解答诗歌鉴赏题要讲思路。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形象的认识规律。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首诗,初步了解诗的基本内容,再逐字逐句推敲,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把握诗的意境。诗歌是借助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要认真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特点,体会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以’99诗歌鉴赏题为例,第8题要赏析杜甫的《漫成一首》,是一首写景诗。近年来诗歌鉴赏都取材于古典诗歌的写景诗,这是共同点。阅读全诗,从“江月去人只数尺”、“欲三更”、“联拳静”这些语句,可以初步把握这首诗是描写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再逐字逐句分析理解。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中,“只数尺”形容了江中月的清晰,  相似文献   

11.
一、记叙文1.通过抓记叙要素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在找人物要素时,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明确谁是主人公;在概括事情经过这一要素时,可以根据“谁”“、干什么?”这一问题来概括。如果文中写了好几件事,就可以根据它记叙的顺序依次归纳出来。这样就能快而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在学习初一上学期《我爱读书》时,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觉得其内容较杂乱,就可引导学生找出表时间的词语,并看看在这些时间里“我”是如何读书的,即找出“我”爱读书的具体表现,然后再概括板书如下:2.通过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来了解文章的中…  相似文献   

12.
从近几年的考试分析来看,古诗词曲的鉴赏在语文考试中往往通过率很低。在诗歌中一般没有无情的景,因此,从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入手,去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应该是鉴赏诗歌的一条路子。对学生而言,弄清楚中国古典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角度,能有助于提高答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一、答问、讨论 ,有所侧重。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 ,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 ,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如《老山界》一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精彩 ,教者可依此来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听方面的能力 :(1)精读课文描写“星光”和“火把”的两段文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三个小问题 :①这两段对星光和火把的描写 ,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②这两段景物描写衬托出了老山界山路、山势的什么特点?③这两段景物描…  相似文献   

14.
【写法指导】游记是记叙文的一种,以写景状物为主,适当穿插一些文化内容,可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记叙各处的风土人情和地方传说。一、抓住景物特点。在游记中,描写景物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并将其逼真地写出来。写作时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自然景物的地理特点;二是要抓住季节的特征和变化,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风景;三是要注意写出时间变化的特点。二、注意描写顺序。把景物写清楚,要注意描写的顺序。确定某一景物,可按方位顺序来写,也可按类别顺序来写,还可以按逻辑顺序来写,或者以观察者的行踪先后顺序来写。三、写景要有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景物描写都有哪些方法,明确景物描写的答题思路。而且,我们要关注高考题目,总结考试类型,以使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题目,不再成为学生做题时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6.
散文被人誉为“美文”,很多人喜欢用散文抒发感情。而描写景物是传达和烘托感情的有力手段,作家在描写人物心情或抒发自己的感情时,总要选取适当的景物来渲染衬托。因此,一篇散文既要有“景”,又要有“情”。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作者描写景物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且景物描写往往要与人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那么怎样在写景中具体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呢?常用的方法是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与借景抒情两者都要力求达到物我相谐,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一方面,“感情是散文内在线索之一,支配着人、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作文训练中,首先要做到内容具体。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并积累了写作素材之后,要善于“描写”。所谓的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和景物的状态具体写出来,让读者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么,如何描写才会形象生动呢?我认为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方法。要提高习作水平,务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而课文又是最好的范例。学生通过一篇篇精美的范文学习,可以不断地从中受到启发,体味人生、生活,积蓄观察方法。例如教《观潮》一课,…  相似文献   

18.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典诗歌中的景语往往浸染了作者的情感。把握好诗歌的景物描写,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有的诗歌景物描写中的感情痕迹非常明显,易于把握。而有些诗歌抒发的情感比较隐晦,这就需要在阅读诗歌时调动多种方法,如关注诗歌意象的类别、抓住与意象相关的关键词、把握细节描写等,由景析情,从而准确深入地把握诗歌情感。  相似文献   

19.
让意境再现     
诗歌与小说、散文不同,小说、散文是通过客观描写来表现主题,而诗歌却把饱满的感情作为自己的生命,并以它来震撼读者的心灵。小学课文选编的古诗,绝大多数是山水诗。山水诗不是山水照相,山水画也不是植物标本和自然地理的图解,它是通过作家的头脑对客观景物作主观的、能动的表现。因此,一首山水诗反映的是作者的意趣、情志,甚至是思想的倾向性,而诗的感情又往往凭借景物抒发出来。所以,教古诗“明中心”的基本任务,就是再现诗的意境。“意境”“,意”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即主观感情(…  相似文献   

20.
诗歌最具有抒情性和形象性。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的。何谓形象呢?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中春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