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吴洋 《天中学刊》2014,(1):55-57
“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价值理念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的静态和谐以及人与自身、人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和谐。都体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培养“和谐人”是我国走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关于“和”以及“和谐社会”的思想,归纳起来,其内容是人身心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和谐校园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大学和谐校园需要团结一致、加强管理、思想到位,重视大学教育主体“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努力培育高品位、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从而为人才培养塑造优雅的学术宫殿。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自我身心和谐的社会。其前提和基础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就是人与社会的权界建构是否科学、合理。这正是探析“群己权界”的要旨所在。划为“群域”就要做到民主,划为“己域”就要尊重自由,和谐社会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Harmony),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古今中外的哲人,曾留下了探究“和谐”思想的记录。中国古代典籍中,“和”的概念出现很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和”字;在《易经》“兑”卦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领域中去,用以描述这些组织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我们今天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内容与古代和谐社会有所不同。和谐社会的内容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本质是相同的:人们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同…  相似文献   

7.
肖振华 《吉林教育》2005,(11):20-21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切合民心,符合时势,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校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学较,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素质。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不仅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精神准备和精神支撑。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民行动中应该起带头和骨干作用,应该走在前面,也应该作出表率。只有和谐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只有和谐的人.才能去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转型任务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中国社会转型期需要科学而合理的成人教育新理念体系来构成持久的强有力的支撑。这样的理念体系由“‘成人教育’是一种满足成年人多方面需求的教育形态”和“完善的‘成人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两个主要方面所构成。和谐社会的最高表现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人的和谐之和谐,此种和谐之和谐的和谐度越高,则这种和谐社会的和谐度就越高。成人教育在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人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永续不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而“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立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因此,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意义的表述古已有之,《左传》中记载:“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为根本前提,把“五个统筹”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中的责任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其建构过程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巨大的职责和责任。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论述担负职责和责任的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次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和谐社会构建主客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也是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活动在认识的主客体性质方面具有同质性,且都是以人为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而这一使命迫切需要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挖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的精髓,对于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倡导社会公德、整合社会资源,并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思想上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再到新的成熟的辩证发展过程,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是党执政思想日益成熟的新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溯本求源、开拓致思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从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到追求和谐的愿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到和谐世界的吁求,和谐世界思想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最为本质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又在于从普通公民和弱势群体的视角把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关系调控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关系调控,以期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这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郑重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新理念,集中展示了中国的国际新形象,即爱好和平的形象、谋求合作的建设者形象、主持公道正义的形象、开放包容的形象、关爱同情弱者的形象,展示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种新形象必将随着中国对“和谐世界”新理念的践行而得到不断充实和提升,从而有助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得党心、民心。作为新闻工作者,他的职责和使命主要是跟上党中央的步伐搞好新闻宣传工作,为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做好舆论宣传,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要全面报道它的内容和基本特征;要正确报道和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境界,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社会上大量不和谐现象的存在是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前提。中和,亦称中庸、中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蕴涵着非常深刻的辩证思想。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作为传统理念的中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