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推动力量,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内容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其概念、内涵、外延,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中原与华夏、中原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华夏族与中华民族、传承与创新等问题,都亟待从学理上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2.
半环陇山的戎族青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及毗邻区域,生活着“西戎八部”和其它大大小小的戎族部落,它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即“戎族青铜文化”。该文化归属于“中国北方青铜文化”,但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既受到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传播冲击,又汲取了关中地区秦人及中原地区华夏族的先进文化因素,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3.
古代东北几个少数民族曾先后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接受先进的中原文化影响,逐步完成本民族的社会变革,发展起来,强大起来,从朝贡附属走向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有的甚至入主中原.中原文化影响东北的同时,东北民族文化也影响着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中华文明是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成员共同创造的,有共性也有个性.东北历史上显现的个性,即其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势必在城市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4.
传统道德何以在今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道德活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也活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其葆有生命而存活、发展的根据何在呢?就在民族、中华民族之中。创造并承载文化的主体不仅是阶级,而且还有民族。中华传统道德,是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级所创造和承载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承载的;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特点,有其合理存在的根据。全盘西化论和“彻底革命论”否定中华传统道德,就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根据。  相似文献   

5.
汉字中专为民族称呼造的字,据《说文解字》一书所收,仅有夏、夷、蛮、闽、侥、羌、狄、貉等几个,探讨创造这些民族专用字的语言文字理据及其历史文化蕴涵,不仅有丰富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对待传统文化。本文从文字学、语源学、文化学和民俗学几个方面对这些民族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认为,创造这些民族字乃与先秦时期华夏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观念以及其他民族的古老习俗、文化信仰和生存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而批判了《说文》中的古代错误的民族文化观念,为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联结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特别是在史学研究中——关键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本文以金朝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分析了女真族认同中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研究金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联结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特别是在史学研究中---关键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本文以金朝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分析了女真族认同中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研究金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夷、蛮、戎、狄是中原华夏民族对其他民族的贬称,了解其确切聚居地或聚居方位,将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散文。夷中原华夏民族对中原地区以东及东南各民族的蔑称。《书·禹贡》载:“岛夷皮服。”郑玄注云:“岛夷,东方之民。”《礼·王制》亦称“东方曰夷”。夷,又称东夷、夷方等,大致聚居地在今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区(江、浙、沪、闽)及台湾地区。其民多以捕捞、采集为业,文化相当落后,故被蔑称为“夷”。台湾古称“夷洲”即  相似文献   

9.
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代表,具有时间久远、内容丰富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培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原历史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激励民族创造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宫作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肩负着建设先进职工文化的历史革命,笔者认为建设先进职工文化必须做到“六个坚持”。一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职工文化建设中指导地位。建国50多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全国众多工人文化宫题词,雄辩地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先进文化发展和建设是推动历史前进并引导中华民族走向光明的灯塔,而职工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职工文化的发展,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文化猎奇,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在跨入新时代的今天,…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祖先创造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古诗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它们都是我们现代人要得以珍藏的瑰宝,对于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因为在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无数为人处事的道理,恰恰语文教学又承担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死搬硬套的话,学生并不能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那我们就必须进行创新,江泽民主席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非常重视文化的承传性。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同理,没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也就无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民族文化,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昭示的,首先要得到“真正的认识”。只有真正认识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优点和缺点,我们才能正确地掌握、运用它来创造和发展今天的文化。怎样认识民族文化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提供了范例。马克思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要了解欧洲文化的特点,就得要“回到希腊人那里去”,就要研究“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希腊)神话”这欧洲文化最古老、最有权威性的代表,这也就是要寻找到一把一通百通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改造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必须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下进行.因为,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母体和源泉,而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要义的凝聚,并且是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向导与动力之源.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提供精神资源、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4.
西戎是春秋战国及其以前活动在固原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在六盘山一带和泾源县等地有空同氏戎,泾水以北有乌氏戎,固原以东和东南又有义渠戎等。史书中记载较多的是义渠戎与相邻的秦国的长期战争。一、秦兼并义渠和秦国的统一秦国兴起于陇西,在西周和春秋时代,就被当时人看作戎、狱之国(如晋惠公六年,惠公为秦穆公俘获,其大臣扬言“必报仇,宁事戎、狄”)。现代的研究家,亦有主张秦为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第一册有不少节介绍到匈奴,但对匈奴的兴衰和去向等,不够具体,或没有涉及。对此,本文略作补充,供教学时参考。自远古时候起,匈奴就一直生活在我国北部。根据文献记载,战国以前,这里曾先后出现过被称为“荤粥”(音勋育,与夏为邻)、“鬼方”(与商长期战争)、“玁狁”(音险允,常向周侵扰)和“戎”或“狄”的氏族和部落。这些氏族或部落已经与中原华夏各族有密切的关系。到了战国后期,这些互不通属的氏族、部落逐渐形成了两个族系不同的部落联盟,其中一支称“匈奴”。“匈奴”一语乃是匈奴人对自己的称呼。匈奴和其他民族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公元前三世纪,匈奴已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新时期研究进程中,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羌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内部其他族群的历史文化、厘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资源。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的大量尚待破解和利用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加强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先秦是中国200万年悠久史中最长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明的幼年时期。猿人呈现出由江南向江北发展的趋势,古人、新人则呈现出江北比江南较为进步的发展趋势。新石器时代的"六大文化区"中,黄河中游、下游(广义的中原)的华夏部落联盟地区的文化,呈现出比"四夷"地区先进的景象。夏、商、周王朝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均在中原地区。华夏与四夷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为秦国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汉魏以前的六盘山地区,就自然条件看,气候湿润,草木繁茂,宜于农耕与游牧民族的繁衍生息;从地理环境看,又处在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接交带上。这里民族迁徙频繁,文化特征多融。本文仅依据有关史料,追溯和论述了“戎族”、“鲜卑族”及其类型和支系在六盘山地区的迁徙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杨庆渝 《文教资料》2007,(23):128-129
在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上,古代中国、近代英国、20世纪美国领导过人类先进文化潮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创造先进文化,必须有先进的教育,而且只有在教育中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才能代表民族发展方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教育是关键,而中学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基础。只有在教育中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孕育先进文化,才能引领社会前进,迎来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和中华文明重放异彩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化是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隶属于中原地区的地域文化;华夏文化是指华夏民族在其发展、成长过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中原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性、包容性、正统性等突出特征,而且中原文化是整个华夏文明之根,是传统华夏文化的主体,是现代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