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的变更;二是从"阅读消费"向"观看消费"的变迁;三是从"个性消费"向"类型消费"的变换;四是从"作品消费"向"符号消费"的变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话语和观念转型,第一次是从家族主义、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观念的转型,以及由“非人的文学”向“人的文学”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第二次是从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向左翼的革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逐渐为集体主体吞噬并走向消亡的过程,也是文学成就逐渐滑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革命推动并实现了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性的转型,从而开辟了中国文学创获现代性的道路.新文学现代性体现在文学观念的现代性、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以及表现技法的现代性等诸方面。“五·四”文学革命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4.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形势下,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不断更新、发展,使文学艺术的变革随之得到巨大的进步.媒介变迁导致文学从“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转型,也导致了审美精神及文学方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背景下北美及澳洲现代教育转型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及澳洲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北美及澳洲的“现代教育”正向“后现代教育”转型。后现代背景下北美及澳洲现代教育的转型过程经历了三次超越,一是从科技取向到追求平等的教育转型;二是从高质量取向到市场化取向的教育转型;三是从学校重建到学习化社会取向的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媒介消费,实际上推动着抗战电视剧的改编实践,新世纪抗战改编剧的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倾向越来越明显。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与追求利润的目的是转型的原因,集中表现在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对感性审美主义的青睐和抗战传奇英雄故事情节设置对偶然性的重视。市场经济与产业化的背景下,抗战传奇英雄叙事正经历第三次转型——消费转型,但是抗战传奇英雄叙事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境下大众传媒极大地影响着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学出现传媒化、商业化、大众化的趋势,通过分析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和当代文学的互动关系,阐明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德育》2012,(9):2-2
湖南师范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蔡骐指出,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模式,继而推动我国传统社会加速向媒介化社会嬗变。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介”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粉丝群体。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大众媒介及其偶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对媒介所传递...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垂青的“文学热点”具有事件淹没作品、新闻性淹没文学性的属性,与市场互动的大众媒体凸显和放大了现实生存中极度扩张的“超文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市场文坛”,遮蔽和忽略了现实生存中相对萎缩的“纯文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体制文坛”。文坛图景在生存现实与“媒介化现实”中经历的双重嬗变,呈现了文学大众化、娱乐化的一面,也昭示了新世纪中国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困惑与枢机。  相似文献   

11.
影视媒介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强烈地挤压着传统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文学受到新媒体的诱发不断更新观念,叙事方式和表现形态受到影视媒介的浸染形成新的生产法则。作为传统纸媒的文学期刊正视新兴媒介给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表达带来的全面影响,走向与新媒介的共生之路。文学期刊与影视媒介的互动一方面给文学提供了全新的生命活力,拓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和传播范围,另一方面也导致文学和文学期刊出现了影视化的“症候”。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中国文坛万象纷呈 :种种的标“新”立“后”,既宣告着向旧世纪的告别 ,又试探着向新世纪的迈进 ;此伏彼起的文坛“热点”,难以慰藉文学的孤寞悲凉与离愁别绪 ;在沉沦与救赎的喧嚣中展开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却仿佛举行着一场文坛的“末日审判”。这是世纪末特定的时间段赋予文学的特殊情态和内质 ,可称之为文学的世纪末情结。从这一角度也可以理解 90年代文坛的种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社会转型、知识分子身份分化等造成文学精神的衰变,进而影响到对现实的介入,精英作家对历史发言的气魄大于对现实发言的勇气。新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对底层文学、都市文学和知识分子题材文学的干预停留在道德、消费、戏谑的价值立场。新世纪底层文学中部分作品带有康德道德哲学意味,爱情题材作品中出现某些回归爱情本体的迹象,带有宗教精神倾向的作品表现出欲望化时代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小说出现了很多骄人的成果,以及代表着未来小说走向性的东西.新世纪的中国小说界,是个多元化了的小说界,新世纪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媒体化、信息化,传统小说向大众化和娱乐化转型.市场化的小说尤其是网络时代的网络小说,以及80后们的畅销小说这些不入主流文坛视野的流行小说,恰恰正在走向小说当初的原点,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其对于小说文体的改写,现在也还只是初露端倪,而主流文坛的小说,则越来越走向经典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消费时代的特征日益折射在文学上。在强大的消费法则的操纵下,当代中国文学呈现出种种新的趋向:文学重心由乡村逐步向城市转移;文学书写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文学价值取向发生新的转变,"欲望化写作"风靡一时;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年轻化,"80后"崭露头角;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成为当代文学新气象。各种趋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消费时代中国文学的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经济的意义上看,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着一些重大的转型。从经济形态上看,这是从物质经济向文化经济的转型;从价值形态上看,这是从功能性价值向意味性价值的转型;从资源形态上看,这是从物质资源向文化资源的转型;从生存形态上看,这是从财富向品味的转型;从管理形态上看,这是从硬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而言之是四重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工业化向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转型;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自觉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循环;三是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四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而言之是四重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工业化向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转型;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自觉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循环;三是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四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全球化、媒介化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造就了一个高度互通互联的全球社会。对于文化传播而言,一方面,地理环境差异使各国文化产生地域性特点,呈现出文化多样性;另一方面,全球化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地域性边界渐趋模糊。与此相适应,体育的存在形态也呈现出全球化、媒介化及体育消费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其实质是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这给中国体育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正确认识这种挑战和机遇,是建构中国体育文化国际认同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知识社会转型的内在动力,具体体现为知识价值推动经济转型、知识权力推动政治转型、知识消费推动化转型。在知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应该成为主导力量,应承担培养和塑造“知识人”、创新和传播知识、培育和整合新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