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秀(生卒年不详)字子期,河南内怀(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人,与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2.
山涛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名士之一,也是蜚声文史的“竹林七贤”中的核心成员。但相对于嵇康、阮籍等名士而言,山涛的地位和重要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拟结合时代背景,从山涛被忽视的原因谈起,分析其性格、为人、处世态度。  相似文献   

3.
<正>尽管名列"竹林七贤",但相对于傲世不羁、旷达肆意、纵酒狂放的其他六贤来说,惟"好读书"的向秀俨然乖宝宝一枚,也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论才华,不如阮籍、嵇康两位带头大哥;论做官,没有山涛、王戎官当得大;论个性,比不上与小猪干杯的阮咸;论喝酒,更是干不过无酒不欢的刘伶。向秀研究《庄子》很有心得,他在乡下讲《庄子》时,山涛偶然间听到了,惊为天人,两人结为忘年交。后来,山涛将向秀介绍给了嵇康与阮籍。在长期的交往中,向秀逐渐被  相似文献   

4.
竹林七贤·山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竹林七贤者,多举阮籍、嵇康为领袖,二人多有著作传世,反映了竹林七贤得以名世的总体思想风貌,这本无可非议。但如果细论之,综观他们各自一生的所作所为,实有多向的发展,山涛代表了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品格的取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考察竹林七贤这个群体的形成,会发现山涛是他们重要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这似乎是值得深究细察的。本文将对竹林七贤活动的时间、地点、形成过程以及他们思想品格的不同取向稍加论考,说明山涛在竹林七贤中重要地位,探究他的思想品格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一、山田在竹林七贤中的地位《世说新语·任诞》第…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作为一本小说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其中,竹林七贤是一个很典型的人物群体,这七个人分别是嵇康、刘伶,阮咸、阮籍、山涛、向秀、王戎。《世说新语》这本书对竹林七贤每个人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也是值得研究的。阮籍放荡不羁但又有情有义,向秀却通达平和深谙道学,阮籍精通音律,刘伶嗜酒如命,山涛清心寡欲,王戎有些吝啬,嵇康才华过人。  相似文献   

6.
竹林七贤是以阮籍、嵇康、山涛为核心的名士群体,而对山涛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在"贬山涛"一类文章中引用较多的证据材料:一是嵇康所作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二是背叛竹林之游,出仕司马氏。文章从挖掘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真实目的即借山涛自明心志、探寻竹林之游的长者地位、分析山涛的政治才能,以还原山涛重情重义的仁者形象。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以来,对竹林七贤的研究空间由文学领域正在向哲学、历史考古等专业发展,具有逐渐扩张的趋势。《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注引的《魏记》内容,承袭了《资治通鉴》卷七十八"魏记"内容。"竹林之游"包括以嵇康、阮籍、山涛为核心的"七贤之游"与以嵇康、向秀、吕安为核心的"嵇康之游"两个阶段。竹林七贤的价值取向有偏重儒家与偏重道家审美两个方面。竹林玄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儒道兼综和重视庄学人生体验两个类别。  相似文献   

8.
<正>在红极一时的偶像天团"竹林七贤"中,嵇康是颜值担当和才艺担当,阮籍则是队长兼门面担当。阮籍比嵇康大了整整12岁,又是门阀世家公子,所以他的人生阅历更为丰富,对于官场潜规则门清,由他来做竹林七贤的老大,既可以保证这个天团不会轻易踩到政治地雷,又可以保障兄弟们有钱喝酒。而且,票选队长的把时候,假设每个人都会投自己一票,那就是七个人每人一票,可是,阮成是会把自己这一票投给叔父阮籍的。他们家占了人口优势。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4,(3):F0002-F0002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成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后世画家顾恺之、陆探微等仰慕他们旷达不羁的风采,作有《竹林七贤》,可惜今已不存。所幸1961年在南京地区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刘传德 《教育导刊》2006,(11):57-57
11.嵇康教子重德著《家诫》嵇康,字叔夜,谯郡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是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玄学家、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幼年丧父,靠母亲和兄长抚养大,自小养成胸襟开阔、性情洒脱的个性和学风。嵇康喜欢读老子、庄子的著作,对玄学颇有研究,且喜欢写文章、弹琴唱歌。他是曹操的曾孙女婿,做过散大夫。后来司马氏政变控制政权,他便隐居不当官以示抗议。他与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六人结成“竹林之游”,议论时政、切磋玄学、抨击名教,这七人号称“竹林七贤”。他藐视权贵,公然与司马昭政权决裂,后来以思想罪为司马昭所害,年仅40…  相似文献   

11.
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年纪最大,官也当得最大。山涛推荐嵇康去当官,嵇康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说山涛让他做官,就是让他拿上屠刀,如果不是和他有深仇大恨,是不会来逼他去做官的。  相似文献   

12.
嵇康与《广陵散》□彭印川嵇康(223—262),“竹林七贤”之一(另六人为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音乐造诣相当高。嵇康善弹琴,时人向秀说他“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思旧赋》,见《晋书·向秀传》),他...  相似文献   

13.
竹林七贤,作为曹魏后期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人称"阮步兵"的阮籍. 焦作造就了阮籍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尉县)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家学渊博,几代人都在朝中为官.他四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学史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开启了文学自觉的大门,文人学士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此时以道家为基础的玄学开始兴起,清谈之风、隐逸之行、追仙服药等山林行为越演越烈。竹林七贤为这一时代最为著名的团体,而其中又以阮籍为代表。宋长白在《柳亭诗话》中说:"建安七子之后,断推阮公第一"。阮籍的诗文中以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主,在这些诗歌中反映了阮籍的个人气质和包围他的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为郑冲劝晋王笺》作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阮籍的全部诗文中,《为郑冲劝晋王笺》是政治意味最浓厚最明朗的一篇,历来认为作于他去世的那一年即景元四年(263).今人为阮集作注,亦无异辞,如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郭光《阮籍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皆然,关于阮籍的年谱、评传之类,亦多持此说.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华妃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其翻白眼的动作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引来不少人模仿.相传,古代有人比华妃更厉害,能做出青白眼,他就是三国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阮籍对厌恶的人,眼睛会向上或向旁边看(就是俗话说的"眼睛一翻"),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他就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  相似文献   

17.
扬雪 《中文自修》2007,(3):9-11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魏晋之交,曹魏篡汉、司马氏篡魏,动荡不安的社会处处弥漫着疯狂的黑暗气息。也正是在此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清俊潇洒的文士:他们崇尚老庄的道家思想,不拘于世俗的礼法规则;唾弃一切虚伪与专制,生活得放任而又旷达……他们就是“竹林七贤”。请记住这些名字: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这是最黑暗的年代,也是最光明的年代。在这七人之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并在文学上取得了较大成就的是阮籍与嵇康;而阮籍更被历代文人推崇为“正始之音”的代表。当嵇康在刑场上以一曲荡气回肠的《广陵散》奏响历史的最强音时,不甘沉沦却又深感无奈的阮籍正徘徊于穷途,失声痛哭……不是每个人都有与时代一刀两断的勇气。长歌当哭,只能在痛定之后。  相似文献   

18.
【小手词典】【璞玉浑金】puyu-hunjin未经雕琢的玉,未经提炼的金。比喻未经修饰的天然的美质(多指人质朴善良的品质)。★“璞”是个重要考查点,不读p^,右下部不是“美”;“浑”意为自然的,不要写作“混”。【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与魏明帝时任大将军的司马懿有亲戚关系,但他并没有依仗这层关系去取得荣华富贵。公元239年明帝死后,曹芳即位,司马懿与曹操的侄孙武卫将军曹爽受遗诏辅政。又过了五年,山涛40岁,才在郡里当小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中古时期的魏晋之际,陈留尉氏,即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尉氏县有一大奇人他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之子、与著名文学家嵇康齐名的“竹林七贤”高士阮籍。阮籍,字嗣宗,生于汉安帝永初六年,卒于魏明帝景元四年,一生经历了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年代和相对隐定的三国鼎立时期的魏文帝、魏明帝朝以及魏晋易代的恐怖黑时期。 恐怖黑暗的危世,造就了一代奇人:奇人在危世中奋力挣扎、周旋。阮籍如同萌芽  相似文献   

20.
故典今读     
“竹林七贤”轶事拾趣《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他们不仅在哲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各个特立独行,“越名教而任自然”,轶事繁多,构成了魏晋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