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岚 《教师博览》2014,(10):27-28
历史已经习惯称呼她为“居里夫人”,而不是她的全名“玛丽·居里”。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偶然。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堂汉语拼音的复习课,在完成既定的复习计划后还有点时间,教师会补充点什么呢?只见她拿起粉笔,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学生都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黑板。  相似文献   

3.
钱宁  姜波 《老年教育》2011,(12):28-29
她勤劳、朴实、善良,与丈夫结婚后,她大度地担起了照顾丈夫前妻父母的责任;在丈夫意外身亡后,她毅然选择留守,继续赡养与她毫无血缘的老人。19年如一日,对老人真心呵护、关怀备至,体现了孝老爱亲的美德。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村民杨德碧。  相似文献   

4.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常去听组里一位老师的课,她是个感性的人,课堂总是充满温情与文采。让我我记忆深刻的是,对每个单元的单元话题她总是稍加阐释——在这位老师看来这也许是无意之举,但对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启迪是不可估量的。从此后的几年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将扩展单元话题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相结合,经过几番摸索我将自己的点滴心得在此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位极具个性的少女——“盼哥儿”。我是在初二上学期认识她的,我的座位正好被安排在她的后面。那时,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衬衣,短短的头发,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25日晴我是听着奶奶的戏声长大的。她可是一个典型的“戏迷”。(开门见山.引出“戏迷”奶奶)奶奶最爱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音响里放起这曲戏的时候,她就变得很兴奋,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眉头舒展开来,鼻子上的皱纹烟消云散,嘴角微微扬起,露出她那快掉完的牙齿,在咿呀咿呀地唱。(通过细节描写,奶奶的戏迷形象很生动)  相似文献   

7.
涓涓 《家长》2013,(10):13-14
下课铃声刚刚响过,教地理的任老师就怒气冲冲地找到我,说我班上的女生燕燕上课时偷着画漫画,被她发现后批评了几句,燕燕非但不知悔改,还扬言要是老师再找茬儿,她就让她妈妈去找校长,让任老师“吃不了兜着走”。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在海南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一位年轻教师所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标准》)的内容标准,以人带事,补充材料,设计问题,组织教学,特别是她那饱满的教学激情感染着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给与会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王庆欣 《小学语文》2010,(12):25-26
一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有位选手上《触摸春天》一课。板书时,将“盲”写成了“肓”。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发现,老师可能也未注意到。那个“肓”字就那么刺眼地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要离开舞台了,此时主持大会的教师上台,她不露声色地说:  相似文献   

10.
朱林庆 《黑河教育》2011,(12):32-32
“如果她只是一个孩子,那就让她活得像个孩子,不要让她聪明得,失去了最初的样子。”作为美术教师,徜徉孩子精神世界的最佳途径,是欣赏趣味十足的儿童画。儿童阃是人类处于幼稚阶段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孩子纯真感情的倾诉。  相似文献   

11.
下课铃响过很久,课室里人都走光了,陆妤才慢慢站起来。她觉得最近班上的气氛很怪诞。只不过是过了一个暑假呀,怎么自己学习第一的地位就不保了呢?是自己学习差了?显然不是,是因为排名在她前面的谢俊和熊杰,都是曾经有名的差生!难道他们的成绩会“高飞”?  相似文献   

12.
我的妈妈两只眼睛大而有神——美中不足的是眼角多了几条鱼尾纹,她的鼻子又高又直,下巴很尖,是一张标标准准的瓜子脸。  相似文献   

13.
晶晶和莹莹初来我们家,是作为奖品被引进的。它们是一对鹦鹉,米黄色的身体,小巧的嘴巴,灵动的跳跃,清脆的叫声,确实惹人怜爱,难怪女儿新宇在花鸟市场一见到这种鸟就驻足不前了。她小心翼翼地问我们:“如果我期中考试进入前三名,可以挑一对鹦鹉作为奖品吗?”  相似文献   

14.
本届的601班是我工作以来担任班主任的第三个班级,在与前任的班主任交接时,她“直奔主题”,长篇赘论地向我介绍了班级里的一个捣蛋鬼——大宝,罗列了他在班里的种种劣迹。听唇的心情真是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想着好差的运气,又一次碰上对手了。心情复杂地来到班级,想第一时间见识一下他的庐山真面目:“那位同学是大宝?”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齐刷刷地把手指指向坐在教室最角落的一个男生。长得不错嘛——浓眉大眼、国字方脸,  相似文献   

15.
加减乘除,算不尽她作出的奉献!诗歌歌赋,颂不完对她的崇敬!她用知识的甘露,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她用心灵的清泉,润育大家情操的美果。她是园丁,为祖国山川增添秀色;她如春雨,润育桃李,使神州大地尽芳菲。希望春天能够永远与她同在!在教育教学中,女教师队伍日益壮大的今天,可以说女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实施;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为了新时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女教师们充分发挥着女性的优势与天赋,伴随着实现"中国梦"的主旋律,唱响了塑造人类灵魂的奉献之歌。  相似文献   

16.
谢细姝 《班主任》2013,(3):33-34
【案例陈述】 学生小灵最近很苦恼。每次当她换了新衣服时(并不一定是新买的,也可能是刚洗干净的),她就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她担心,自己这身打扮会不会引起他人的侧目,同学们会不会觉得自己穿得很奇怪。例如,天气冷时,一名女生将毛衣自然地披在肩上御寒,小灵看见了就会想:“她怎么可以将毛衣披在肩上而不怕别人说呢?要是我的话,可能会一节课坐立不安!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呢?”这种念头时时困扰着她,以至于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7.
洪芬 《家长》2013,(8):43-43
楼下邻居家的孩子来我家玩,还没坐下便盯上了放在茶几上我刚买的几本童话书,看来是喜欢上了。果然,在接下来的时间,她也不拉我女儿玩儿了,就那样窝在我家沙发里看起了书,一副很专注的样子。如此好久,可能是看墙上的时钟已指向午饭时间,她站了起来,却明显有一些依依不舍、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在厨房,本想招呼一声,却看到她正唤过我的女儿,然后两人在客厅里悄言细语地不知道说些什么,再后来,我看到女儿把一本书放在她手里,她躲躲藏藏地拿着,言语慌乱地朝我喊了声“阿姨,我走了。”便噔噔噔地下了楼。  相似文献   

18.
7月17日晴 韩老乃是我班语文老师,是一位二三十多岁的干练的女性。因她在同学们心目中威信较高,我们故尊称其为“韩老”。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上“成为你自己”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召唤,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必然。当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道路上四处求索,历经迷惑与困扰,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只是在寻求真实的自己。  相似文献   

20.
士口:生活中经常会听见有人说“XX有个坏毛病”,“改掉坏毛病”。报纸杂志上“坏毛病”也频频出现,(1)纠正坏毛病,别让骨骼亚健康。(《中国青年报)2011-07—25)(2)孩子“坏毛病”,原来是抽动症。(《华西都市报》2011-06—14)(3)只想饿她两天让她改掉坏毛病。(《深圳特区报》2008—05—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