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淑芝 《辽宁高职学报》2005,7(4):144-145,153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要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意识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语文新课改,但是语文教育育人的主旨依然没有改变。语文教育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也要培养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在学习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不高的语文考试成绩,这些学生不能面对父母、老师以及同学。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成绩可能会更不好。语文老师肯定希望自己班上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很好,但班级中一般都会有"后进生"。面对班级中"后进生"存在,语  相似文献   

6.
谈激励理论在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就是动用恰当的手段促使学生变化的过程,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在社会、学校、家庭里会遇到不同的困难,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如能适时加以引导激励,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会使其终生受益。激励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大量有思想、爱幻想、未定型、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的学生。对他们的管理方式,班主任不能搞包揽一切、代办一切,而应按照人的社会化的客观规律,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为了有效地管理好一个班级,教育好每一位同学,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管理才能。学生干部是联系学生和领导、教师的纽带,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他们既没有行政权力,也没有报酬,他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为同学们服务的精神;需要的是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实践证明,班主任可通过培养、树立…  相似文献   

8.
第三篇·引导之下,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班级管理的学问在于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学间的小摩擦,班主任站在一旁引导,让他们自行解决。效果可能比老师做的还好;班级中的“顽石”。多留给他们一些反思自己言行的时间,多给予他们保护自尊心、激发上进心的空间。等待,也是一种教育和管理;班级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去展现,班主任加以指导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有着坚强内心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得身心健康发展。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炼和大的挫折。这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家长、教师、同学等人为因素,先天和后天的智力因素使得少数学生成为了后进生。他们主要表现为:思维发展存在缺陷,即表现为不善于区分教材重点,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低;基本学习技能,如读写计算技能等存在缺陷,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学习态度消极等。由于差生在学习上长期遭受挫折,对自己能力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易和教师、同学发生冲突,实际知识掌握存在漏缺,导致后来学习发生困难。他们的内心十分矛盾,强烈的自尊心得不到尊重,自卑与反抗,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使后进生形成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就要学会用四种眼光看待后进生。  相似文献   

11.
2000年9月我接了初二·三班班主任,这是一个成绩和纪律都很差的班级。接班同时我便开始了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为课题的教育研究工作。要想让这个班级有根本的转变,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优秀的,可以做最好的。平时工作中不用讥讽挖苦的语言批评学生,维护学生自尊心。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要宽容他们,给他们反思错误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感到错了。在同学面前有的只是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喜欢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越来越强,违纪现象越来越少。面对这些成绩较差经常违纪的学生,如果一味批评、…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方法,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学生因为无法面对困境、挫折而自杀,他们中不少还是成绩特别优秀的大、中、小学生甚至还有研究生。这不得不让教育者们深思:为什么我们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些许的挫折面前竟然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呢?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受挫力,才能让他们从容地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依然坚强呢?希望本专题能够给您一些启示,希望通过您,让您的学生坚强起来!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方法,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5.
蒲芙蓉 《四川教育》2010,(12):11-11
在每一个班级里总相对地存在着这么两个群体——后进生和优秀生。前者常常赶不上班级整体学习进度,或者行为习惯不够良好;后者往往成绩优异,特长突出,备受瞩目。由于两者在班级里都具有一定特殊性,他们成为了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两个学生群体:后进生可能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同学而自卑,甚至失去上进的信心,自暴自弃;优秀生可能因为大家的赞誉而沾沾自喜,骄横傲慢,经不起一点挫折。这两种心理状态从长远来看都会导致学生心灵成长的偏差,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发展。教育工作者因而要特别关注这两个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适时做出疏导应对,使学生们从容面对挫折,正确看待成功,乐观开朗地享受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6.
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实现某种目标过程中,因受到阻碍和干扰而导致目标不能实现时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学生离家出走、跳楼、服毒自杀、杀害亲人、抢劫盗窃等经常见诸报端的事件,其中很多都是没有正确对待挫折所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从挫折中站起来,冷静对待,从而战胜困难,积极面对人生,善待生活的一种教育。那么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呢?笔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理念:高一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磨砺,基本适应了高中生活,但也出现了一些现象:部分学生经过努力仍然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渐渐感到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信:有一些同学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紧张焦虑,甚至想要逃避上学……因此,帮助他们挖掘自身优势,树立自信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前进途中的困难和挫折成为必要的一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  相似文献   

18.
吴华国 《大学时代》2006,(11):190-190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某小学一男生因为同学说他的坏话而跨上栏杆想要跳楼,幸好校方及时对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事实上,如今的中小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学习的困难、生活的不顺、同学间的摩擦、不受老师喜欢、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等都是他们的挫折。在这些挫折面前,他们往往表现出心理脆弱、惊慌失措、过分焦虑,甚至产生不理智的对抗行为。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  相似文献   

20.
现在职高生的教育管理越来越难开展,这似乎已成为职业教育者的共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即表现出自我约束力差,放任自流,厌烦学习,不思进取,自我放纵,为所欲为等种种缺点和不足。这些学生入校后就给学校带来不安定因素,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阻力,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这也是职业学校教师通常所说的“问题生”。他们不少都曾经历过不同的挫折或困难,在心理上受到过挫伤或打击,又未能考取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