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申伟红 《湖南教育》2002,(13):39-39
一、沟通心灵,诱导鼓励。要使教育确有成效,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平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外,我把作文教学作为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在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中,我常把深为中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如“减负”、“韩寒现象”、“邪教组织———法轮功”、“日本右翼分子的抬头”等抛给学生,让大家在文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一些片面的、偏激的言论,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有一学生在肯定韩寒的同时,对他的一些偏激的言论也给予了有力的反驳。我及时肯定和表扬了他不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在关 注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与 学生心灵的沟通、良好品德的培养 和良好性格的塑造,往往会取得出 奇不意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利用 周记与学生笔谈,是开启学生心锁, 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沟通的钥匙。 周记本是学生袒露心境的绿 地,但很多老师仅把它当成学生练 习写作的一种手段。对普遍害怕写 作文的学生来说,强制他们去完成  相似文献   

3.
沟通是一种心灵与心灵对话的艺术,良好的沟通能有效地消除心灵间的"壁垒",架起理解的桥梁。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重视巧妙变换沟通的方式,使学生产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如何使学生能够安心守纪,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的沟通格外重要;沟通是理解的基石,是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前提,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当教师与学生有了心灵的沟通,当学生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爱心时,他就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就会有一种情感满足的体验,就会有一种向上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动力,就可以挖掘出内在潜力,产生出努力向上的自我教育力量。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种生活工具。它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要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把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的场所,使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重要途径。童庆炳先生在《文学概论》中论述了阅读作品的教育作用:“文学作品总是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面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读者总是与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对照、相比较,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因此,中学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将优秀的言语作品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样,才能形成孩子们对世界向往、对人类关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创新要从“心”开始。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培养学生自主学语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语文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心心相印,才能使学生的潜能、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尊重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应用生命去经营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性灵,以大师为范、借经典为媒,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基础,使学生也能享受语文的快乐,获得智慧的硕果。即在关注语文的工具性特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语文的人文解读。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对学生和蔼,让学生觉得老师亲切,这样学生才会去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与学生搞好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可以让你的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乃至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在师生展开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并运用各种教育理念指导工作,而心理咨询实践中的“来访者中心”理论对于师生交流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来访者中心”理论在师生心灵沟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说到作文批改,语文教师往往头痛,花不少精力“精批细改”,效果却不佳。我以为,个中原因之一就是只关注了习作而忽视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批改中倾注爱心,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的桥梁,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那么每次作文学生都期待着教师的鼓励和启示,作文批改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特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生命、心灵,把学习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体验的分享、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盼一种境界。而运用联想的方法来实现这一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文英丽 《广西教育》2008,(14):28-29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  相似文献   

15.
《当代职校生》2006,(11):30-31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成功的沟通。但事实上,学校里不少师生之间的沟通难免有不到位的地方。障碍来自沟通的一方或双方不恰当的心态,而这种不恰当的心态又通过不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从而阻碍和破坏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这里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被老师长期忽视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灵。也许他们调皮捣蛋,但同样有一颗脆弱敏感的心灵,也许他们成绩并不优秀,但同样在默默地努力并渴望得到认同。一个被遗忘的名字下面,还有一颗被遗忘的心灵.也许,一个人的名字被老师轻轻呼唤,会让他们产生如沐春风般的感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班主任追求的目标。要培养朋友式的、亲密的、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外,还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若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了,则表明教师的教育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因此,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便成了教育效果好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预习对于学习而言,是极为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认真的预习。学生只有通过预习充分感知课文,课堂上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更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完成预习任务,并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只有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调动并长时间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解他们的需要和追求,使师生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状态。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各种活动,深入学生的生活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用爱去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灵,是教育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程丹 《铜仁学院学报》2006,8(2):21-22,35
关爱工作是贴近学生,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心,促进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全面正确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关爱工作就要忠诚工作,热爱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惟有如此,才能学好文言文。那如何搭建那心灵之桥呢?笔者认为,每一篇文言课文的教学,都可用“四读法”建构:导读、诵读、研读、赏读。这四读以学生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与文本作者的心灵沟通为旨归,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僵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