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儿",就是应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把握文本语言,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使语文教学具有圆融之美,整体之美。本文从对"语文味儿"的认识开始,进而产生思考,接着总结出四条策略,旨在通过这样的探索,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这一学科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向我们传达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其中的人文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的素养。《阿里山纪行》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值得品鉴,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它的美育功能,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感悟文本的景致之美、情韵之美及音韵之美,这样才能抓住文章的精髓,受到情操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情"味、文本的"文"味、熏陶的"美"味、学习的"趣"味……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活动。因此,在语文课上,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则是派生的任务。语文老师们应该凭借自己一定的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语文S版小语教材,人文性是教材的一个亮点。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紧扣并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以"人文"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习得语言,获得"人文"情感的积淀,从而释放文本的"人文"之美,以及传递"人文"之美呢?一、深挖人文底蕴,陶冶人文之美人文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的一条主线,纵观语文S版课文,既有中国作品,又有外国作品;作品反应的时期既  相似文献   

8.
林振树 《考试周刊》2012,(65):27-28
作者认为语文味包括表达、艺术、沟通、体验、熏陶之五味,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之美、艺术之美,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获得双重建构之美;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世界,体验人类丰富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艺术地表达。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领会课文的自然之美,把握人物的形象之美,感悟文本的语言之美,体会无尽的意境之美,从而增强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文本拟声词的声音之美、叠词的节奏之美和长短句的交叉之美,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周辉 《生活教育》2012,(22):59-61
为改变时下语文阅读课形式单一、“文味”不足的现状,必须使语文阅读课上出一点“语文味”,即让学生在整体思维中体会文章之关,在类比思维中感受语言之美,在直觉思维中体验情感之美,在意理阐发中表现思辨之美。  相似文献   

12.
现行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美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时,教师要走进文本,挖掘美、领悟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想象、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发现文本的语言之美、情境之美、整体之美,使他们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月华 《考试周刊》2009,(41):67-68
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信息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对文本人文之美的赏析,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知识的内化生成。这种教学艺术的运用,就是要在多元化教学思维模式的引领下,让学生能够更为自由、轻松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感知丰富的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要全面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一目标引领下,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戏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感受文本的文字之美,体验表演的情感之美,帮助其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并树立文化传承意识。纵观初中语文戏剧文本教学现状,戏剧文本教学地位不高,知识考查又少之又少,无法发挥戏剧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初中戏剧文本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了戏剧文本教学策略,旨在为促进戏剧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陈小淋 《新教师》2021,(3):72-73
汉语是一种充满审美内涵的语言,汉语之美,亦即语文之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的美丽,力求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一、突现文本的精美,让学生在熏陶中感悟语文的美丽1.品读——享受文本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内核是语言,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做到言文合一,追求"语文味"。教师有效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许多语文课缺少"语文味",原因就在于文本被遮蔽了:或被忽略,或被随意演绎,或被无端推翻,或干脆"销声匿迹".一种文本就是一种文化.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教师没有文本就无以施教,学生离了文本就无从学习.只有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才能让语文的人文之光照亮学生的青春.  相似文献   

18.
汤敏 《考试周刊》2014,(43):56-56
新课改突出加强学生主体的参与性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基础知识的习得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感悟和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在情感的共鸣中品尝语文滋味,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融入自身情感与经历,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领悟文本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诵读,使其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一、注意范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0.
黄素珍 《学苑教育》2019,(13):34-35
科普说明文结构清晰严密、表达多样化、语言准确生动,有着独特的美,蕴藏着言语表达技巧,但一不小心就会被上成科学课。教师应当回归科普说明文本身,依据其文体特点,关注语言表达,从文本结构、文本经典句段入手,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实现得意、得言、得法、得能,令课堂散发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