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转化"师:(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同学们,"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早就听说过,我一直不太明白,曹冲称的是象吗?生:曹冲称的是石头。  相似文献   

2.
《称象》一课(六年制第四册),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曾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1,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肩g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此间一出,学生一下子沉默了陷入紧张的思考,我接着说:…  相似文献   

3.
一、曹冲称象——等量代换【故事】想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无法直接去称它,怎么办呢?聪明的曹冲想出一个办法,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体重.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某些数学问题若直接考虑有困难,可以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例题】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12小时,货车从乙地到甲地要行驶15小时,现在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途中客车因故障停车修理了一段时间,然后继续行驶并最终与货车相遇,但比两车正常行驶相遇时间推迟了2小时.客车因故障停车修理用了多长时间?【指引】乍看题目,同学们确实会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4.
一、曹冲称象——等量代换 [故事]想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无法直接去称它,怎么办呢?聪明的曹冲想出一个办法,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体重,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某些数学问题若直接考虑有困难,可以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你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一千多年前,可没有能称几千斤的秤,要称出大象的重量来,怎么办?曹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用许多石头来代替大象。曹冲先让人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身刻上装载大象后的水位线,再牵走大象,然后就开始装载石头,一直到船身下沉到刚才装载大象时的水位线为止。这样,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等,只要分批称出石头的重量,再把每次称出的重量加起来,就得到大象的重量了。我们把这种方法称做“替代”法。“替代”法操作起来很简单,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其广泛,而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树脂画的发明就是因为运用了“替代”法,从而对漆画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称象》全文共五节。第一节讲看大象,第二节讲议大象,第三节讲要称象,第四节想称象——这是全文的重点,讲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分四步称象:(1)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2)大象上岸,船上装石头;(3)石头装到齐线,称石头;(4)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第五节讲称出了象。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称象》一课 ,讲的是曹冲小时候善于观察 ,遇事爱动脑筋 ,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的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课文第四段重点讲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曹冲小小年纪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 ,这是文章的关键。在教学中 ,我以此为突破口 ,运用迁移规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引导自学 ,抓住重点1 出示目标 :①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曹操的态度怎样?②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曹操的态度怎样?2 学生自学。勾、圈、画、悟。3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相似文献   

8.
孟彬 《陕西教育》2010,(3):56-56
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称,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了船的沉水深浅,用石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秤出了象的体重。  相似文献   

9.
课堂回放镜头一:重温故事,提出问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生:替换。师: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说到替换,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屏幕出现:曹冲称象)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生:先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在船上刻下水位,再用石头替换大象,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以了。师:对!聪明的曹冲就是用等量的石头替换大象,把原本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小语第四册《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曹冲七岁时动脑筋想办法,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这篇课文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第一节交代:人家送给曹操一头象,他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七岁”,说明曹冲年幼,在年幼时就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一同去”,说  相似文献   

11.
张新 《考试周刊》2009,(46):82-83
中国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年仅六岁的曹冲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让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等重,通过一次次称石头的重量.从而解决了困扰当时很多有学问的成年人的难题。他的聪明在于将“大”转化成“小”,将无法称的“夫象”转化成可以称的“石头”。由此可见,转化的思想就蕴藏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在《称象》一课教学中,学生知道了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意会称象的方法。读完课文,我正在思索要不要展开讨论,让学生交流还有没其他称象的方法,忽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不等我点名,“机灵鬼”徐锋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曹冲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用跷跷板来称大象,行吗?叫人造一块很大的跷跷板,足够放得下大象,然后把大象赶到木板上,在另一边放石头,等到两边都平衡了,就把大象赶下来,称出石头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呀,这办法真好!”我脱口赞道,学生也随声附和。正当我们…  相似文献   

13.
曹冲称象的故事中:聪明的曹冲知道大象的体重不能直接去称,把称象转化为称石头的重量,他先把大象赶到船上,根据船吃水的深浅,再往船上装石头,直到石头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最后由石头的重量还原为大象的重量.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课《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官员们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并想出“造大秤”和“宰象”的办法。七岁的曹冲则想出了把象赶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再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至画线处...  相似文献   

15.
一课《称象》是通过曹冲主张利用水的浮力称出大象重量的事,表现曹冲的智慧。课文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曹冲所用的办法是确实可行的,可结合小实验进行教学。1.用自然课实验用的水槽装上水当河,一个午餐肉罐头盒当船,一块较大的石头当象,一些小石  相似文献   

16.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揭题:(出示大象图片),谁能说说这头大象的形状?(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要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称象)2.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问题?(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象?称象结果怎样?)3.学生初读课文,简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4.初知课文内容: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二、紧扣内容明思路1.学生再读课文,分清自然段。  相似文献   

17.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设情境等,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究竟怎样才能落实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呢?作为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拟从几则教学案例的分析中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案例一】人教版第一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法1】师:小朋友,你能用我们刚刚认识的图形拼出你自己喜欢的画吗?(学生开始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图)师:你拼了什么?生:我拼了只小鸟。生:我拼了条鱼。生:我拼了房子。(师表扬)【教法2】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玩个游戏,你们能画一个长方形吗?(生开始操作,上台展示)师:你们觉得是长方形吗?生:…  相似文献   

18.
缘起——【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师出示杂乱放在一起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师:你们能统计一下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生:能!(学生用第一册学的“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交流一下,你  相似文献   

19.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20.
张艳  赵克娇 《云南教育》2001,(22):41-42
犤《称象》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地讲述了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有趣故事,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是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和步骤。张艳老师一开始就抓住该重点段进行教学。犦师:曹冲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呢?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讲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生:(默读后)这段共有五句话。第二、三、四句讲曹冲称象的办法。犤评析:根据课文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