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空间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前景作了概要论述。主要内容包括:( 1)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间科学的发展情况;(2)2002—2020年日地空间物理探测和研究的 发展趋势和新的创举;(3)月球、行星、彗星和恒星际探测和研究的发展前景;(4)21世 纪前20年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瞻望。  相似文献   

2.
从探测环境第一保护区和第二保护区分别计算了雷达天线抬升前后周边遮挡建筑物的最大限制高度,从而确定雷达抬升高度;从净空环境上分别绘制雷达天线抬升前后的雷达遮蔽角图分析了高大建筑物对雷达的遮挡情况,指出:在雷达塔楼合理承重范围内,尽量抬高天线高度,改善雷达探测环境,并通过一次降水过程,利用通辽雷达实际回波分析了天线抬高后该站的回波连续性状况。  相似文献   

3.
《金秋科苑》2012,(14):7-7
6月14日,黑龙江省人大审议通过《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下称《条例》),规定“从事气候资源探测活动,应当经省气象主管机构批准”、“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对气候资源探测将实行探测许可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但顶板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中顶板离层是导致顶板事故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地质雷达用在矿井顶板离层的探测,建立了物理模型,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在有离层与无离层情况下探地雷达探测图像中表现出的特征及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辨别有无离层的存在;该试验研究为非接触式顶板离层的探测,提供了依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之间侦测与反侦测的斗争十分激烈,斗智斗勇,看谁能斗过谁。但如果我们放眼—下动物界,动物之间侦测与反侦测的较量也是令人惊叹。 欺骗侦测者 雷达技术学习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来探测目标,被用到了战争之中,二战时期,德国战斗机就使用它,发现并歼灭了不少偷袭轰炸机。英国皇家空军吸取教训,在一次夜袭时,先扔出许多金属条,金属条遇到雷达电波后产生了许多回声,德国战机以为敌人来袭,马上朝着产生回声的方向射击,结果枪炮打出去只是击落了许多金属条,而英国轰炸机绕过雷达区,把他们轰炸一番。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04,(16):30-31
美国东部时间8月3日凌晨2时16分(北京时间8月3日下午2时16分),美国“信使”号飞航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启程,前往访问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信使——水里。飞船将在太空遨游7.9亿公里,于2011年3月进入环水星轨道,对水星展开为期至少1年的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7.
周富民  赵阳  李辉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49+48-49,48
本文针对雷达、噪声、红外等探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就如何提高军用直升机隐身能力作了一些思考,旨在跟踪最新探测技术,有的放矢,提高军用直升机战场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8.
"隧(巷)道超前探测"是目前地球物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巷道开拓超前预报问题的引伸。从原理上讲凡是能进行隧道掌子面勘探的所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均能用来进行隧道超前探测。我们对隧道超前探测技术进行了多年项目实践的应用研究与科研试验,提出了超前探测的特殊线框瞬变电磁与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法,并在许多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超前探测的方法与应用情况,介绍了针对该组合方法开展的研究和取得的进展,同时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探测,在岩溶地区的工程勘察和灾害地质调查过程中,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岩溶地区的铁道路基探测中,应用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探测相结合,能提高探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野外施工方法,查明铁道路基及隧道底部的岩溶发育情况,验证出这两种方法在实际探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为铁道的后期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近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研制的米波三坐标雷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军事专家王群教授介绍说":毫无疑问,米波三坐标雷达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隐形战机高质量的定位和追踪。在国际上,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米波雷达研究水平比较高,在探测高速、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圣杯”姊妹月球探测器将于新年前后相继进入绕月球轨道,3月正式开始科学探测任务。“圣杯”A进入轨道的时间预计为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12月31日16时21分(北京时间1月1日5时21分).  相似文献   

12.
对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影响雷达探测高度原因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积累的工作经验,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月球探测的能力,并计划在13年内实现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月球车”将在月球上的某个月海登陆。在2006年10月31日开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中国月球车首次现身。在实验室里,这个重要角色的学名是“月球探测远程控制机器人”。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15-I0016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15日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嫦娥二号卫星目前在距离地球约700万公里处与“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并利用星载监视相机获得该小行星的光学图像。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近距离探测,我国成为继美、欧、日之后第四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组织)。  相似文献   

15.
晴空颠簸对于民航的危害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一柅 《科技风》2013,(16):209-210
晴空颠簸是冬春季高空飞行中常遇到的危险天气现象之一,它的危险性在于事先看不到,难以预知。气象基本业务和气象服务质量的水平,依赖于对大气的探测,而我国气象部门拥有的大气探测工具如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等,以及飞机机载设备和飞行员目视,都无法有效探测和看到晴空颠簸,因而难以提前采取避开和防范措施,很容易造成人员受伤,甚至威胁飞机机体和飞行安全。如果民用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能在航路报告点报告气象信息,能将遇到的颠簸等气象信息通知空中交通管制员,这将为航空气象预报员提供极大的帮助,将提高航线天气预报的质量,更有力地保障飞行的安全和正常。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风廓线雷达概念、种类划分、探测原理与机制,重点阐述了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系统组成及其技术先进性,并归纳总结了该型雷达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月球探测的能力,并计划在13年内实现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月球年”将在月球上的某个月海登陆。在2006年10月31日开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中国月球车首次现身。在实验室里,这个重要角色的学名是“月球探测远程控制机器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央珍 《西藏科技》2011,(12):69-71
本文重点介绍了造成GFE(L)1型高空探测雷达重放球的原因和应对措施。通过笔者多年从事高空探测的经验,进一步分析如何提高探空气球施放高度,为各地进行高空气象综合探测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绕月探测工程稳步推进、歼-10战机公开亮相、秦山二期核电站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船舶工业完工量与利润大幅增长、集成电路核心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捷报频传,国防科技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过去几年间,“胖五”(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昵称)很忙。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了我国行星探测时代;同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迈出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最后一步;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成功送入太空,拉开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的大幕;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同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梦天实验舱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