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汽车工业连续几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整车物流也随着大量汽车产品的外运应运而生,我国汽车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步伐已经迈开.但我国目前的整车物流状况还不近人意,如何改善整车物流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型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伴随车辆驱动控制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外观设计相较于传统汽车有了更多的可塑性,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度过学习借鉴的模仿阶段,逐步开始自主研发,本文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及相关法规与相关司法解释出发,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涉及外观设计专利部分的内容给出确权与布局建议,以期夯实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根基,进而增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整车生产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为支撑,汽车工业必然是脆弱的。目前,世界零部件企业则趋向于集成化、模块化、系统化地与整车厂商进行配套,我国将汽车零部件行业做强、做大,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跟上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节奏,而且关系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向,这一过程中发展模式的选择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也在世界市场上居于重要的地位。汽车零部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整车的质量,零部件的发展决定整车企业的未来。通过研究过程方法,提出其在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中的运用从而有效提高配件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汽车用电器端点电压范围研究的必要性入手,接着阐述了汽车用电器端点电压范围研究分析,最后总结了整车系统对汽车用电器端点电压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任秀奎  孙启俊 《未来与发展》2007,28(11):21-23,20
本文通过分析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归纳总结了汽车生产配套的主要模式,预测了在汽车生产全球化进程下,汽车生产配套模式将向模块化和亚一体化方向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工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国最有增长潜力的产业群。随着中国“整车为王”的时代的渐渐结束,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向整车制造的上下游加速转移,而作为其上游的零部件市场在汽车产业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产业链角度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汽车试验的经验,总结了目前在汽车开发过程中可靠整车性试验的种类及各种可靠性试验的特点,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可靠性试验在整车开发中不同阶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汽车的节能技术涉及到维修保养、低阻轮胎、整车气动减阻、再生制动等节能技术,本文主要对汽车维修环节的节能、整车气动减阻技术和低阻轮胎节能技术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战丽梅 《现代情报》2006,26(6):180-181
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我国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现状入手 ,分析了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对竞争情报的需求,提出了以技术、市场、行业信息为方向,以专利信息研究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汽车零部件研发中的竞争情报进行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并未引入部分外观设计保护制度,但调研结果显示,随着国内设计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国内申请人对部分外观设计的保护已经存在一定需求。是否适时引入部分外观设计保护制度,成为我国外观设计保护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部分外观设计保护的需求、相关法律法规的适应性调整与实务操作三个方面,对我国引入部分外观设计保护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主要国家与本国优先权相关联的外观设计制度入手,提出了我国缺少外观设计本国优先权制度所产生的问题,并从相似外观设计、加入《海牙协定》、与实用新型保护客体交叉等三个方面充分阐释了我国设立外观设计本国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以期为我国优先权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日本的外观设计非专利文献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日本"外观设计公知资料集"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外观设计的发展形势和要求,总结得出目前我国建立外观设计非专利文献数据库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并就如何建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专利法从刚开始立法的时候,把外观设计作为专利权的一种保护对象加以约束。然而,如今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目前面临外观设计水平低下以及滥用外观设计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外观设计概念剖析,对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的必要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相比,我国汽车产业过渡依赖国内市场,因此,产业未来增长点将有赖于出口和海外生产。在中国成为产销第一大国、汽车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国内汽车企业再次将"走出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促进汽车产品出口的重要意义、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包括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现状,之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综合竞争能力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较之以往汽车各方面的性能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功能也越来越多。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也使汽车中的线束不断增多。一旦汽车线束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正常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对线束进行修理。基于此点,针对汽车线束的修理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汽车制造企业工人工效负荷是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员工企业忠诚度的重要指标,为提升汽车制造领域人性化操作水平,本研究以汽车整车厂操作为研究主体,创新开发了一整套汽车整车制造领域人机工程体系。通过建立覆盖新车型研发和量产全生命周期的汽车人机工程流程体系,制定了整车新项目、新工厂和运行原有工厂等多维度的人机工作方法,基于大数据平台搭建了汽车制造的人机工程数据库。通过主动人机工程,完成新汽车项目开发全过程的人机评估和优化改进,实现了所有操作的人性化设计;通过被动人机工程,进一步优化汽车量产后的现场人机状态,提升现场员工的人机安全感和满意度。创新开发的汽车制造领域人机工程体系,在产品设计源头消除了人机问题隐患,最大限度改善了现场员工的人机环境,在汽车制造领域实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理念,为汽车整车开发流程改善提供了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联网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利用高压蓄电池作为动力来源,整车电气系统的改变使得其比传统汽车更加节能高效。智联网汽车的最佳载体是新能源汽车,在其基础上进行整车电气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使智联网汽车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其驾驶安全性也更加提高。本文从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电气系统的主要改变出发,分析了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智联网汽车电气系统的完善以及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当今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发动机是整车的核心部件,而发动机熄火是我们遇到的比较常见的汽车故障,特别是在驾驶员进行起步或者加速等过程中出现熄火的情况非常多。除去人为因素,由于车辆自身故障导致发动机熄火的状况对汽车自身的损害十分巨大,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带了比较大的损失。本文首先对汽车加速熄火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江淮瑞风商务汽车07款故障实例对熄火故障排除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20.
汽车线束作为整车电气与信息系统的输送枢纽,关系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电子电器工作的可靠性,经常由于汽车线束烧蚀问题导致车辆烧车,造成消费者与生产厂家巨大损失。为此,在进行整车线束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汽车线束系统设计及其可靠性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