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关系到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往企业与员工之间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劳动纠纷,但由于企业在纠纷中是强势的一方,导致员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为避免这现象,相关部门就需要利用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约束企业的侵权行为,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从企业工会职能的角度来看,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可以减少劳动纠纷的产生,使企业与员工处于平衡、对等的关系;增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设计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员工建立维权意识,并提升企业员工的维权能力,使其能够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维权等。为此,文章将从企业工会职能的角度,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探讨,旨在提升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更好地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朱士龙 《职业圈》2013,(30):28-28
近年来.企业员工中亚健康状态比例较高,而亚健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创造的劳动价值减少,这不仅仅是企业的损失,更是社会的损失。因此,员工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的健康体检已作为一项福利惠及每一名员工,这是企业关心员工健康的具体措施,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并形成员工体检报告和健康档案。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旨在规范劳动关系,保护社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随着相关法规政策的逐渐完善,基于《劳动合同法》的规范要求,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能会面临多种劳动用工风险。明确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提高风险识别应对能力,从而有效管控劳动用工风险问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也是提高企业劳动用工效能价值,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发展的重要支持。文章基于《劳动合同法》视角,从员工招聘、员工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三方面对用人企业的劳动用工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鹏 《职业圈》2011,(16):40-40
尊重劳动价值。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因为资本、劳动和管理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个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拥有的仅仅是自己的劳动。因此,必须承认和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建立全方位的激励制度,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回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如工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形式和支付期限不得违反有关规定等。更重要的是要坚决杜绝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尊重劳动价值。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因为资本、劳动和管理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个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拥有的仅仅是自己的劳动。因此,必须承认和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建立全方位的激励制度,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回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如工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形式和支付期限不得违反有关规定等。更重要的是要坚决杜绝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劳务派遣员工的大量使用,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务派遣员工在企业员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做好劳务派遣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快专业施工队伍的建设步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第一,要健全劳动管理机制。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的保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劳动用工协议,确保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要依法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应作为集体合同协商的重要内容。建立劳动合同人员数据库,全面掌握用工情况。  相似文献   

8.
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劳动风险问题,为了有效地降低劳动风险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企业应深入贯彻落实劳动风险防范措施。基于此,作者将围绕企业劳动风险防范这一核心内容,从劳动风险防范概述、企业劳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企业劳动风险分析以及企业劳动风险防范要点及对策等多个角度,对其展开详细的阐述,旨在为企业防范劳动风险时提供价值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瀛春  陈巍 《职业圈》2012,(30):97-98
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方式,有效实现了劳动力雇用和使用的分离,劳务派遣公司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发挥了其管理的专业优势。同时,用人单位“用人不招人”,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劳动争议率,故为众多大型企业所青睐。特别是针对编制十分有限的电力企业而言,劳务派遣用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用工模式,劳务派遣用工在线路巡护、设备检修及司机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其在总员工中的占比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工会组织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协调劳动关系就是着力点之一。工会组织应在创建诚信、平等、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公平与正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多种多样,文章从劳动关系、银企关系、民主管理、学习、文化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形成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公司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劳动争议的多发问题,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现状分析,提出了科学调处劳动争议纠纷的必要性、调处原则以及处理当前劳动争议纠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劳动合同法>所建立的新型劳动关系为实证,分析了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变化,论述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和转型时期的社会职能,并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政府社会职能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时期施工企业员工心理压力源的来源与应对措施.方法:对200名施工企业员工用企业员工压力量表和企业员工应对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时期施工企业员工管理承受多因素压力源所致的压力,宣泄、咨询和引导3种应对方式是常见的心理学方法.结论:采取合理的心理学方法,如心理辅导,能够增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徐荣 《职业圈》2010,(33):92-93
对于大多数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工作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福利及劳动关系等几个模块,这些模块往往只侧重于员工入职和在职环节,而很少关注离职环节。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员工离职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后一环,如果能够给予相应的重视,给企业和员工都能带来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6.
坦然面对《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为研究背景,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的新特点和意义.文章分析了<劳动合同法>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并从员工招聘、录用、考核及激励等角度,提出企业应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来自<劳动合同法>带来的诸多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企业劳动用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法规的日趋完善,对企业劳动用工带来了极大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劳动用工风险问题,无论对社会、企业还是劳动者自身,都将变得日益重要。如果防范风险的意识淡漠,用工风险控制不当,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劳动纠纷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应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来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巨额投入,施工企业的承揽工程墨得到空前骤增。施工企业骨干人员呈现短缺趋势,在此情况下,各施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施工企业更是重视员工管理,越是注重人才培养,尤其加强了新进员工的管理,为吸引人才,实施了许多措施,包括优惠政策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但因行业特性。每年新进员工流失量很大。本文尝试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降低新进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赵盛 《职业圈》2013,(29):115-116
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作修改。并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与过去的《劳动合同法》比较而言。前者从更深的层次上详细具体的规定了企业及其员工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是对后者相关法律的补充与说明。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涉及的几点需要注意的内容.并简单介绍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颁布实施对企业职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期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劳动纠纷,而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劳动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企业工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这些劳动纠纷。本文在论述当前我国企业工会研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未来趋势做出相应的探索分析,旨在妥善处理企业劳动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