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邮博览》2011,(11):61-61
1982年,《北京集邮》悄然诞生;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730岁的生日。子日:三十而立。的确,30年的时光,“博览”已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长大成人,从最早的32页的小册子扩充为现在的96页的全彩刊物,一本杂志30年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2.
《集邮博览》2011,(12):42-42
1982年,《北京集邮》悄然诞生;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730岁的生日。子曰:三十而立。的确,30年的时光,“博览”已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长大成人,从最早的32页的小册子扩充为现在的96页的全彩刊物,一本杂志30年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3.
我与《集邮博览》从相识、相知到相处快30年了。 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于1981年10月30日。翌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即《集邮博览》的前身。我是市邮协成立时的第一批会员,有幸在第一时间成为刊物的读者。还记得第一期有32页,设有“集邮百科”、“邮学研究”、“邮票与北京”等栏目,内容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来函照登     
《集邮博览》编辑部: 见《集邮博览》2004年第九期“来函照登”倪利民“莫把《集邮博览》办成《集邮研究》”一文,对此,看法不尽认同。《集邮博览》的“博览”,有“多广”之意,即所刊内容可涉及集邮各个领域,兼普及与提高尽可能适应各层次集邮者的要求。历年来《集邮博览》刊有研究之类文章,对集邮者广开思路,献计献策,分析透视,很有启示。也有别于其他刊物,这也是我长期订阅的一个理由。就以第九期为例,“研究”8页、  相似文献   

5.
李忠 《集邮博览》2012,(7):55-55
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了30岁生日,屈指数来,我与《集邮博览》相识已经有24个年头了。我与《集邮博览》初次邂逅,是在1988年。那年我刚高中毕业,走进了社会。当时我集邮已有10年了,但在集邮的道路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有一天,上中学的妹妹从学校门口的邮亭买了一本1988年第2期《集邮博览》送给我,我一见这份杂志就特别喜欢。读了以后,我便被这本薄薄的、只有32页的小册子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里面的信息真是太丰富了,特别是“封片简戳”版的文章,我反复阅读了多遍,从此开始痴迷于收集《集邮博览》上介绍的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6.
致读者朋友     
当你看到这期《集邮博览》时,我们已经编完今年的杂志,正在组织2004年的稿件了。浏览本期中《集邮博览》的广告,你会发现:明年的《集邮博览》将由今年的64页扩容到96页并加彩色插页。也就是说,明年的一期杂志将相当今年的一本半还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容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集邮动态     
《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集邮博览·税票研究专刊》出版《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集邮博览》增刊2(税票研究专刊)同时出版发行。《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与2002年版相比较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篇幅增加一倍(200页),内容涉及更广泛、活动反映更客观、资料统计更权威。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1):4-4
细微之处见精神双节长假期间,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签名的一枚国庆纪念封,实寄封让人爱不释手。9月中旬,《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了主题为"探邮金秋,邮学京城"的活动,在座谈会上,吕兴华重申了"我们要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集邮博览》杂志2010年加页不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本人从《北京集邮》创刊以来,一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后来改名为《集邮博览》,也从未间断订阅。近年来《集邮博览》大规模扩容,从原来的每期48页扩大到96页,刊费也相应增加。现在的杂志把原来“集邮研究”的内容都加了进去。“研究”、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5,(1):110
内容篇Q:读者张先生问:听说明年《集邮博览》扩版了,内容上有什么变化吗?A:是的,2015年《集邮博览》将从96页扩版至112页,扩版后内容将更加丰富,可读性更强。我们的老读者都知道,《集邮博览》一直以"博"为本,堪称集邮圈的小百科全书。但一直以来,受刊物篇幅的限制,一些内容只能忍痛割爱,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我们的传统栏目专题、人物、研究等,2015年都会有新的面貌,期待您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整理《中国早期集邮组织与会刊》文稿时,查阅《中国集邮史》(上卷)71页和《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本)55页,均记为:“北平邮票交换会”。并记该会1926年3月19日成立,发起人是环球邮票社店主施秉章,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26年9月创刊,出版第二期后停刊。而在《中国集邮百科全书》497页,“施秉章”条目中写道:1926年在其筹组下,成立了北京第一个集邮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出版过两期中英合刊的《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在《集邮博览》1996年第8期29页,刘肇宁  相似文献   

12.
孙帅 《集邮博览》2012,(7):49-49
在我的书橱中,整齐地码放着从1984年至今的所有《集邮博览》,30年了,《集邮博览》陪伴在我身边,给了我精神的愉悦、生活的乐趣和知识的储备。透过书香,我感受到浓浓的情谊,《集邮博览》是我的良友、益友、密友。  相似文献   

13.
常春 《集邮博览》2016,(4):78-82
《集邮博览》(原名《北京集邮》)自1982年创刊至今30多年来,共发行18期增刊。改版之前发行8期,复刊改版之后发行10期,除1992年发行的增刊未编号外,其他17期均占总期号。从内容上来看,包括集邮年刊、邮展活动、学术专题、集邮人物、地方集邮等,极具鲜明的主题和时代特点。一、1992增刊——《集邮纪实文学专辑》发行于1992年6月,没有总期号,黑白96页,规格与正刊相同。由集邮博览杂志社编辑出版,安徽安庆市报刊零售公司国内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总发行。安徽省铜陵新华印刷厂印刷,准  相似文献   

14.
元甲 《集邮博览》2009,(7):64-65
《集邮博览》2008年第5期21页郑启五先生《一拉一推说集邮》一文写得很有趣,读来令人深思。集邮和钓鱼虽说不可同日而语,细细琢磨却有些许相通之处。二者均为文化活动,如果单纯说集邮好或者单纯强  相似文献   

15.
左鹏 《集邮博览》2013,(5):22-23
不久前,我整理杂志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1993年第1期《集邮博览》(题图),看完第34页"读者之声"后,感触颇深,20年前读者的建议居然大多梦想成真,那些读者真不愧为《集邮博览》上的预言家。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一册在手,品味一个"邮"字。《集邮博览》的生命力,也在"集邮"这条线上,就像轮船不能偏离航线一样。《集邮博览》的个性和魅力在于耳目一新的文章奉献给读者。宗旨体现出"博览"二字。集邮爱好者与《集邮博览》连接的桥梁就是信息传递。第10期《奥运邮品永恒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办刊30年中,曾于2006年12月后一度休刊,2007年8月又复刊。当时在集邮界引起了热议和极大关注。这一停一复,让读者由惋惜变成欣喜。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难得而又颇具收藏意义的两本杂志:《集邮博览》总第224期停刊号和《集邮博览》总第225期复刊号。其中《集邮博览》复刊号。作为五年前国内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全彩色印刷的集邮期刊,尤为广大热心读者、特别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所追逐和青睐。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是《集邮博览》而立之年,是中国集邮界的一件大事。杂志社的朋友希望我能为此写点什么。作为与《集邮博览》相伴30年的集邮者,动动笔理所应当。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的集邮活动逐步走上了发展、繁荣的道路。1982年《北京集邮》的诞生及至走过的30年,不仅使其成为中国集邮活动的见证者,也成为集邮活动的推动者、促进者,它作为集邮媒体所做的贡献,应当在集邮史上记上一笔。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创刊于1982年,原名《北京集邮》,当时是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一本会刊。1987年更名为《集邮博览》。不知何故,2006年突然宣布休刊。所幸2007年8月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而复刊,广大读者由忧变喜。这一变化,使《集邮博览》从省级上升为国家级的一本期刊,从此为《集邮博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2):7
预订明年杂志的疑问收到第11期《集邮博览》后,仔细品读,首先被2013年的新邮预订宣传画所吸引,虽然从网上已经知道了宣传画的内容,但是没有想到11月1日出版的杂志也能及时刊登。2013年的《集邮博览》当然还是要订的,当看到第91页的征订广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