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集邮博览》2010,(2):34-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原籍广东中山,1934年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同年从事专职邮票设计工作,是全国美协会员。曾任高级工艺美术师、邮票设计室副主任。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妇联常委。曾获最佳邮票、最佳首日封等多项奖。《中国古代钱币》邮票在美国获奖。《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及小型张获体育邮票最佳设计奖第一名。有51套邮票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邮票卷》。曾获全国及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2.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邮票的,您集邮吗?我是1971年从铁道部调到邮电部邮票设计室以后才接触邮票的,以前多年参与各种形式的美术工作,我不集邮。20世纪80年代,邮票发行局明令从事邮票设计的工作人员不允许集邮。我没有养成集邮的爱好,不过因为工作  相似文献   

3.
姜伟杰作品     
《集邮博览》2009,(9):30-30
姜伟杰1950年生于北京。1971年调入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至今。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  相似文献   

4.
李群作品     
《集邮博览》2009,(9):35-35
李群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获学士学位。1978年进入邮票印制局邮票设计室从事摄影、邮票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庆发作品     
《集邮博览》2009,(9):33-33
李庆发1954年生于北京。1971年调入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至今。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  相似文献   

6.
2022年是壬寅虎年,36年弹指一挥间,我不觉想起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虎生肖邮票(图1,《丙寅年》邮票图稿原稿;图2,《丙寅年》邮票),多年前采访该套邮票设计者张国藩教授的一幕,也浮现在我的脑际……1986年2月9日至1987年1月28日,是中国干支纪年的丙寅年,也是十二生肖中的虎年,中国邮政生肖邮票中第一套虎年邮票——《丙寅年》邮票设计特约中央工艺美院副教授张国藩来担纲。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02,(1):6-6
邮电部设有邮票发行的专门机构,五十年代专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的有六七人,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分工设计纪特邮票,邮政业务上用的普通邮票却几乎都是孙传哲先生一人承担。因为普通邮票一般是两三年要更换一套,有时是更改邮票使用面值,临时要提供邮票图稿。普通邮票使用量大,面积也相对小。  相似文献   

8.
山外 《中国集邮》2001,(2):12-13
1981年发行的《普21》,是建国以后到1981年间,枚数最多、且第一次采用山水风光图案的一套普通邮票。这套邮票,从选题、设计到雕刻、印刷,都是成功的,是非常理想的一套邮票。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09,(9):34-35
郝旭东 1959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年在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从事服装设计工作。1991年赴美国纽约学习服装设计与艺术。1993年在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从事中国服装流行趋势研究。1999年开始设计了《春节》《科技成果》《祖国边陲风光》《防震减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获最佳邮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邮票。2002年担任邮票印制局图稿编辑部艺术总监,2005年担任邮票印制局邮票设计室艺术总监至今。  相似文献   

10.
抓住机遇 拓展思路 对北京奥运邮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正谊 《上海集邮》2004,(10):29-29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邮票的选题、设计、发行已成为海内外集邮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申奥不易,奥运邮票的任务光荣而繁重,为此我建议: 一、尽快建立一个由有关领导、设计、民俗、印刷、体育、集邮等各路专家组成的邮票选材、设计班子,全面研究这一课题。 二、突破表现运动项目的传统模式。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守 《集邮博览》2009,(9):39-40
郝欧1973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5年进入邮票印制局设计室。现为邮票印制局设计室雕刻师,设计师。设计并雕刻《芜湖长江大桥》《青城山》《古代思想家》《东周青铜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邮票,北京印花税票《北京园林》。设计的邮资封片有《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沙坡头自然保护区》《雕塑-麒麟仙女》《江门小鸟天堂》《九鲤湖瀑布》《安平桥》《乐山大佛》《黄龙五彩池》《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等。  相似文献   

12.
《上海集邮》2002,(4):7-7
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列入1962年邮票发行计划选题。邮票设计任务都是前一年分配给每一位设计人员,而这项任务似乎非我莫属,因为我是来自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鲁迅美术学校。我比较喜欢学,考大学时,第一志愿填美术,第二志愿就填学。伟人鲁迅诞辰80周年是大庆。  相似文献   

13.
《上海集邮》2002,(10):8-9
继人民公社邮票之后,我们邮票设计全体同志又一次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套体育邮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纪念邮票。较之首次多人合作完成的《人民公社》邮票,此次邮票枚数达到了16枚之多。  相似文献   

14.
孙建平 《中国集邮》2000,(10):21-22
邮票设计如何定位,直接影响到邮票在集邮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75年。邮票发行局恢复建制,设计室的老人大部分都已回来,邮票设计工作开始步入正轨。设计任务的分配基本延用过去的办法。即:自报公议,领导批准。“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的设计任务就落在了张克让、陈晓聪、杨白子和我四个人身上。那时。提倡深入生活搞创作。由于“四五计划”内容较多。便两人一组分头下去。  相似文献   

16.
旅人 《上海集邮》2002,(1):22-23,43
新年将临,邮友们又对2001年邮票设计评头品足一番,现把我所见所闻所感综合起来,向诸位读者作评奖漫说。 特等奖 空缺 集邮朋友期待今后有谁能上此等级。 一等奖 (以下均按发行先后品评之,排列不分先后)。 《京剧丑角》 京剧是国剧。有关京剧的邮票自1962年发行《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和小型张之后,又发行了《京剧脸谱》、《京剧丑角》。相比之下,“梅  相似文献   

17.
1970年,邮票设计组由3人扩大为8人。为设计题示邮票,任务落到许彦博、张克让身上。邮票厂组织座谈,设计人员多次听取新华社、《人民画报》社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意见,最后决定分两部分:“革命胜地”用现成照片;“奋勇前进”创作难度较大。无论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18日,香港发行《画出童心》儿童 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全张,且为香港第一次发行的自粘邮票,周边压出的齿孔与传统齿孔一模一样,每枚邮票的纵向齿孔中间还设计了椭圆形孔。  相似文献   

19.
潘文立 《中国集邮》2001,(11):19-19
纵观我国邮刊,每期都可读到一些对邮票设计的评论,这些评论主要是针对邮票本身设计得好坏而言的,而对邮票版式设计的优劣却少有评论。  相似文献   

20.
李昕作品     
《集邮博览》2009,(9):36-36
李昕1971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1996年进入邮票印制局设计室工作。1995年油画《社戏》发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