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文知识》1995年第11期发表的山西长治建设西路学校王效中老师的《拼凑词语二例》一文(以下简称《拼》文)认为“惊怖”和“一往直前”均为“临时拼  相似文献   

2.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11期在“教研动态”栏目内刊载了人教社在实行新工时制后,对“《全日制小语教学大纲》的调整意见?(笔者简称为老大纲,下同)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见”(笔者简称为新大纲,下同)。这两个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和第8期上,人们围绕“语文意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同时,在《中学语文》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母语教育病沉重处方投药须辨清》(以下简称《辨清》)一文,该文针对语文教育“言语形式说”再一次进行了反驳,并以给语  相似文献   

5.
读了《语文月刊》1993年第8期上傅勉之先生《柔石的“迂”是贬词还是褒词——与张文斌先生商榷鲁迅对“迂”的态度》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很高兴。高兴的是它激起了我旧话重提的兴趣。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十二年前,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1—12期)上发表了拙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其中有一节谈到柔石的“迂”。结论是:“鲁迅先生赞美柔石的‘迂’”。论据是:①鲁迅先生用“(柔石的)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暗示:“台州式的硬气、方孝孺的骨气”就是柔石的“迂”的第一个含义。②柔石在“碰  相似文献   

6.
王继同先生的《〈老残游记〉里的‘连跑是跑’》(载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指出,《老残游记》的“‘连跑是跑’一句颇遭非议,被很多校注家看作不合语法的病句。”其实,“连跑是跑”“在镇江、扬州一带方言中是一句很通行的习惯说法,”“它表示尽主观能力往前跑,动作比较迅速而且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有反复性。”邵霭吉先生的《释“不作兴”和“连跑是跑”》(载中国语文,1989年第5期,以下简称“邵文”)一文不同意王文的解释,认为王文的“‘尽主观努力(按:王文本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知识》1992年第3期里,王先生的《释“以当南日”的“以”》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认为:一些参考书把“以当南日”的“以”解释为“用”,不妥当。并说这里的“以”应取“因为”义,“以当南日”应为“因为它(指  相似文献   

8.
读了由闫学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以及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晏子使楚》引发的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与语文知识问题的“旧话重提”(2006年第10期《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小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想谈谈个人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状一:“万金油”式的语文职能,让语文步履蹒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界定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9.
郭玉甫老师的《“老舍”读音质疑》(《语文知识》1990年第3期)和李瑞琴老师的《<“老舍”读音质疑>补》(《语文知识》1997年第10期)两文都认为老舍的“舍”不该读成she,而应读成she。老舍的“舍”到底应该读什么音,还是  相似文献   

10.
王尚文先生在明确提出“语文意识”(见《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简称《阶梯》)之前,很早就提出了语文课程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导论》),在《语感论》(修正稿)中详加发挥。“语文意识”的提出,可谓水到渠成。近年来,他和弟子们在文章和讲话中反复阐释这个主张,而且认为是“语文”离开“悬崖”以防“自我消亡”的“缰绳”,影响颇大,有“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李维鼎 《湖南教育》2005,(10):26-27
陈璐的《生命关怀意识的缺失》(《湖南教育》2004年第22期,以下简称《缺失》)指出语文教学中不可让“生命关怀意识的缺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只是一个例子,可能是篇幅有限,没有较为充分地展开。但我们不能低估其对语文教学“立言“”立人”功能发挥的现实意义。本想就着说几句,凑个热闹(编者在“编后”中也“欢迎发表看法”),后又听说不准备讨论,便放下了。近看杨莹在《湖南教育》2005年第5期上的文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历史的产物》简称《历史的产物》),以“历史的产物”为“理由”反驳陈璐的观点,便觉得还是说几句吧。…  相似文献   

12.
语文部分1.2005年第7-8期第29页,那秋生撰文《“三位一体”绘人生图景》大量引述“三”字成语(词语)中的人生哲理,贴合湖北高考作文题:“含‘三’词语看人生”。(60分) 2.2006年第4期第12页,施小民撰文《2006年高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第2期《语文知识》王毅的文章《昔日“北海”今何指》(以下简称王文)认为中师教材《苏武》“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一句中的“北海”注释为“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当时为  相似文献   

14.
一撇开具体问题的分歧不说,张寿康同志的《说“结构”》(《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和李人鉴同志的《对〈说‘结构’〉一文的看法》(《中国语文》1979年第3期,以下简称《看法》)在结构类型的研究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说“结构”》比较重视结构的个性,强调结构的“丰富多采”,认为“可能还有一些结构,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对结构的特点和功能也摸得不透。”《看法》则注重共性,强调“归并”,认为除虚词结构外,完全可以归并到“主谓结构”、“联合结构”、“偏正结构”、“正补结构”这四种结构之中,作者用相当大的篇幅对《说“结构”》所列举的一些结构进行了“归并”。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目前,用“可以归并”的办法,能否解决现代汉语“结构”  相似文献   

15.
<正> 最近,先后看到了潘凤湘同志写的《改革语文教学初探》(甲)(南昌市教育局《教学动态》1979年第2期)、《语文教读法初探》(乙)(《江西教育》1980年第1期)和胡经修、余应源同志写的《教会学生读书——南昌二中潘凤湘老师教学经验介绍》丙(江西师院《语文教学》1980年第3期)(以下引文按甲乙丙序号标明),使我们知道潘凤湘同志近三十年来“热心于语文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丙)取得了丰硕成果。潘凤湘同志那种“始终立足于改革,从实际出发,大胆创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2月第二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试验修订版 ) (以下简称“新纲”) ,与过去大纲 (1990年 6月第2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修订本 )》 ,以下简称“修订本”)相比 ,令人耳目一新。它的“前言”部分 ,其时代感和科学性突出地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学科性质的深刻性关于语文的性质。新纲在第一自然段表述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工具” ,这是人们早就认识到的 ,但过去只是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修订本 ) ,这个认识就很肤浅 ,现在…  相似文献   

17.
萧红耘同志在《“频繁”不可以写作“频烦”》(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下文中的“频烦”一词用错了:  相似文献   

18.
老九同志在《〈语文知识〉语病拾零》(见《语文知识》1993年第12期)一文中,认为“坦露”一词使用不当,应为“袒露”。(第40页)笔者以为“坦露”不误。首先,《汉语大词典》既收了“袒露”,也收了“坦露”。“袒露”有三个义项:①脱下上衣,露出身体。②暴露,  相似文献   

19.
王培明在《是姓成名名,还是以成为名?》(以下简称王文,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促织》一文的主要人物“成名”不是“姓成名名”,应是“以成为名”的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王文所列三条理由谈些看法。王文的第一条理由是,《促织》全文写到“成名”二字的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20.
综观近两年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仍然是探宏与析微并进的状况。从宏观上解读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的特点、创新之处、意义、联系、存在问题等,比如潘涌的《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第7期)、张国生的《〈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2期)、李秀菊的《浅谈布卢姆的教学论对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影响》(《现代语文》2004年第2期)、陈黎明的《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检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史绍典的《高中语文新课标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语文教学通讯·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