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探索城镇化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性差异,于2019年春季的4月和秋季的9月,对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质进行季节性调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季节溪流的水质特征、底栖动物群落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探索水质与底栖动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水体的总氮含量偏高,春秋季盐度和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春季底栖动物的最优势种为长跗摇蚊(Tanypus sp.),秋季底栖动物的最优势种为纹石蛾(Ceratopsyche sp.);春秋两季的功能摄食类群均以收集者和滤食者为主.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化学需氧量具有强相关性,秋季与总氮关系最密切.春季功能摄食类群与化学需氧量具有强相关性,秋季与pH关系最为密切.研究揭示: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底栖动物的生长与水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对淡水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7年对黄河三角洲内8条河流、3个水库和1个湖泊水质连续5年监测,1996~1997年对淡水底栖动物多样性开展了同步调查.水质评价结果:2条河流严重污染,6条河流重污染,麻大湖严重污染.淡水底栖动物共鉴定出69种,隶属于38科62属.水质污染已导致底栖动物多样性减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1988年5月至1990年10月在韩江下游7个断面的调查研究,该调查计采到底栖动物47种,其中寡毛类动物6种,软体动物23种,水生昆虫15种,其它动物3种。应用Beck、Gleason、Shannon、Simpson等生物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韩江下游除个别断面受污染外,大部分河段尚属清洁水。  相似文献   

4.
于2007和2008年选择广州南沙十九涌海桑、芦苇和海雀椑三种植物生境,对大型底栖动物四个季度定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芦苇区计有大型底栖动物16种,密度2 236 ind.m-2,生物量6.61 g.m-2;海雀椑区计有大型底栖动物22种,密度1 298 ind.m-2,生物量7.71 g.m-2;海桑区计有大型底栖动物11种,密度429 ind.m-2,生物量3.73 g.m-2.结果表明:海雀椑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最高,海桑区最低,与海雀椑区及芦苇区差异较大.海雀椑生境四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优势种较明显不同,冬季为小头虫和沼蚓,春季为中华蜾赢蜚,夏季为莫顿长尾虾,秋季为疣吻沙蚕.三种植物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密度显著差异的原因与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及植物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20年深圳湾的底栖动物数据和文献资料,阐述了深圳湾底栖动物的生态功能、城市建设对深圳湾底栖动物的影响、高有机质含量对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多样性降低导致深圳湾生态系统自净能力降低等,并提出湿地底栖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底栖动物监测和评价现已在江苏省太湖流域中作为区域水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实验室底栖动物标本库对底栖动物的监测和研究不可或缺。从标本获取、制作、标识、管理、控制等多个环节系统地介绍了底栖动物标本库建设需要的各个步骤和质量控制手段,完整覆盖了实验室管理中对人员、器材、物料、环节、方法的规定,为获得真实、详细、准确、易用的底栖动物数据做出探索,相关实验室可直接将本文内容用作底栖动物标本库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参考文件。对底栖动物资源库的丰富和规范进行研究,规定了底栖动物标本保藏和流转的管理制度,使得不同实验室间可以较顺畅地分享底栖动物研究成果,为保护底栖动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东江水库蓄水三年对底栖动物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湖南东江水库蓄水三年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计有27种底栖动物;分析了蓄水后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底栖动物产生的巨大影响;预测了今后库区底栖动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2009--2010年四个季度在汇泉湾潮间带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对不同季节不同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作了分析。经鉴定汇泉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共有92种,包括软体类39种,多毛类29种,甲壳类15种,鱼类4种,棘皮类3种,还有腔肠和纽虫各1种。优势种是短滨螺Littorina (L) brevicula (Philippi)。均匀度跟总个体数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MDS排序结果与群落分布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时常会对居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城市的饮用水若是由江水取得,那么市民的饮水安全必定会受到了极大威胁,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经过讨论,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由水质底栖动物群落看江水的水质变化》的研究课题,展开调查研究。二、摘要:2010年6月和9月,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跟随有关技术人员,对江水的A点、B点、C点三个断面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的调查,通过对底栖动物的分析评价,判断这一  相似文献   

10.
2002年4月在厦门高殿潮间带8个取样站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4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5种,软体动物18种,甲壳动物8种,其它种类3种。除了X6取样站外,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指数、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图均表明厦门高殿潮间带生态质量良好。X6取样站附近堆放垃圾,因而生态质量较差。与深圳湾潮间带、杭州湾潮间带比较,厦门高殿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较高,生态质量较好。这与厦门高殿潮间带地理位置有关,它位于高(崎)集(美)海堤旁,通过海堤涵洞的水交换,使得污染物通过水交换而被稀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安江水域屯溪段水质状况,在夏秋季节,对新安江水域屯溪段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取样,测定水中的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pH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横江桥、新安桥和黄口桥采样点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含量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Ⅱ类标准。率水桥水质在夏季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Ⅰ类标准,而在秋季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Ⅱ类标准。说明新安江水域屯溪段水质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浮游藻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环境污染与藻类的门类、种属、数量、出现频度和平均个体数,均呈负相关性;藻类的特征种和优势种均能反映河段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3.
根据淮河某流域连续三年来的水质监测数据,结合用户兴趣度和MID3算法对ID3决策树算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决策树算法运用于水质评价,建立了淮河某流域水质量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水环境质量的评估和决策支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所建立的决策树精确度高、树型结构简单,生成的规则简便、准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对水环境质量可以作出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展示城市形象、提成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区域。滨水景观带的规划涉及生态保护、水体调蓄、功能策划、交通组织、景观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马尾河是绵竹的母亲河,文章以马尾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大尺度城市滨水景观带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别于2013年3月、7月、10月、12月对伊河龙门段进行4次采样,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伊河龙门段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5种(属).其中,绿藻门为52(属)种,硅藻门有23(属)种,蓝藻门21(属)种,裸藻门4(属)种,甲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各2(属)种.利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指标,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判定伊河龙门段水质处于中营养型,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建立包括河流自然结构、生态系统、社会服务等3个方面12个指标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以梅江河主干流为例,通过应用评价方法和数学模型,对梅江河多个河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梅江河总体健康指数为0.611,处于"基本健康"等级状态,但其社会服务指数较低,为0.521,主要由于河道水质和通航情况不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鸭河口水库水体的营养现状,为南阳市饮用水源的水质管理及供水处理提供理论指导,于2013年11月对鸭河口水库浮游动物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监测.按浮游动物水样采集标准方法采样,采用污水生物系统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源区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浮游动物有27种(隶属19科21属),其中枝角类和轮虫最多,均为9种,桡足类6种,原生动物3种,仅检测到1种β-中污(βm)指示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2324 ind./L;水质理化监测指标中总氮超标,其他符合地表水Ⅰ类标准;库体水质营养状态指数为48.13.结合浮游动物群落与水质指标综合分析,鸭河口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导出了一个联系河段水质与其相邻河段水质之间的表达式,从而方便地把一个偏微分方程离散为一个代数方程。文中模拟了某叉口潮汐河道水质COD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The Huai River Basin is a unique area in P. R. China with the highest densities of population and water projects. It is also subject to the most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We proposed a distributional 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model coupled with a water quality-quantity balance model to evaluate dam impacts on river flow regimes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 River Basin. We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the SWAT model with data from 29 selected cross-sections in four typical years (1971, 1981, 1991 and 1999) and used scenario analysis to compensate for the unavailability of historical data regarding uninterrupted river flows before dam and floodgate construction, a problem of prediction for ungauged basi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m and floodgate operations tended to reduce runoff, decrease peak value and shift peaking time. The contribution of water projects to river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in the concerned river system was between 0 to 40%, while pollutant discharge contributed to 60% to 100% of the water pollution. Pollution control should therefore be the key to the water quality rehabilitation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