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学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衡量学生音乐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兴学科,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太深,分类过细,人为地割裂了教育完整性。此外,高师的声乐教学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演员的培养混为一谈,把舞台表演人才的培养标准作为衡量以课堂教学为目标的音乐教师的培养标准,这明显与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学科改革相脱节,无法真正满足实际需要。由于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音乐教学绝不仅是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学会单纯的音乐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等。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必须把美的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世界音乐教育盛会将在北京举行,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将在北京与世界对话。作为音乐教育第一线的老同志,亲身经历了我国音乐教育从“双基”时代,到如今的“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时代的历程。本文结合音乐教育现状借鉴国外先进音乐教育思想或模式、方法等,谈谈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的知识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为音乐培养人才,从而使音乐艺术的知识技能得以传递和发展的一种音乐与教育结合的形式。它主要是将音乐艺术作为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是无可非议。近几年来,笔者参加了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发现音乐与教育结合的另一种现象正在蓬勃发展起来,那就是运用音乐艺术于音乐学科以外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这种形式将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而加以运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根据音乐的性质是否与教育内容有关来看,音乐…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当前《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的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自然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关注。审美教育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完善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从“情”和“美”的视角切入,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原则,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  相似文献   

6.
“如何通过音乐教育这个环节,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问题在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确实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过去的音乐教学大纲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现行《音乐课程标准》将“创造性发展价值”列为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之一,并将“创造”作为一个教学领域,纳入内容标准,自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教学操作也是可行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一个高尚的人。”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语道破音乐教育的真谛。小学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其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音乐教育中.简单说.适当地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作为教学多年的音乐教师,笔者将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姝 《吉林教育》2005,(7):50-51
“音乐新课标”的出台,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理念,还是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了很大创新,为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同时也给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增添了困惑:21世纪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高师音乐人才?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人才的培养,无疑是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0.
霍冉 《河北教育》2004,(5):37-38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教学的改革,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对“情感化”和“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构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它是以学生好学为目的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也有“生本”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实质上就来源于“人本化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音乐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改革理念,就是要将我们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从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乐本化”教育思想,转变到促进人发展的“人本化”教育思想上来。要完成这个转变,需要我们真正地理解“人本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并掌握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学科教学方法和策略。“生本音乐课堂”就是“人本化音乐教育”的具体体现。对音乐教师来说,我们不仅需要认识一般意义上的“生本课堂”,更要立足音乐,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去把握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师在新课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和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努力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器乐的教学同唱歌、欣赏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审美的情趣和能力,以此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运用奥尔夫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将奥尔夫“创造性的灵魂、实践性活动、综合性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实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当代中学生特点的更多更好地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及课例,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风以化人”、“寓美于乐”、“寓教于乐”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 ,则既要抓住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特质和音乐教育教学的规律 ,更要结合审美教育的特点 ,把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审美教育自觉地融入音乐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刘安乐 《天津教育》2007,(12):50-50
“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个问题在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是薄弱环节,过去的音乐教学大纲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现行《音乐课程标准》将“创造性发展价值”列为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之一,并将“创造”作为一个教学领域,纳入内容标准,自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教学操作也是可行的。但截至目前为止,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尚缺乏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大规模人群的证实,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显得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7.
“即兴演奏”是一项特殊的音乐技巧,是创造与表演、灵感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即兴创作与表演”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被成功地运用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将“即兴创造”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高师音乐教育应将“即兴创作与表演”纳入其课程体系中,并承担起“即兴创作与表演”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必须有高水准的灵敏的耳朵,才能有效地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因此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歌曲教学中强调音乐的听赏作用,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表现音乐,是音乐教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欣赏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小学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詹姆斯·默塞尔在其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就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理解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学生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年龄考虑,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将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针对如何将音乐游戏巧妙地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这个主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