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新闻与执政联系起来,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高度考察新闻文化建设,这不仅是一个从政治方面来审视新闻功能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闻以促进国家振兴和长治久安的现实命题。作为党报工作者,对于新闻与执政之间的联系,需要自觉回答、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执政能力与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中国政府建立各级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媒体环境、舆论环境,并提出政策性建议。认为政府调控舆论的权威性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中受到挑战;传统宣传管理方式不完全适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合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纲领。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全球传播形势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执政形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05,(8X):7-9
本文讨论了中国政府建立各级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媒体环境、舆论环境,并提出政策性建议。认为政府调控舆论的权威性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中受到挑战;传统宣传管理方式不完全适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合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纲领。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全球传播形势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执政形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及网络媒介的发展,参与式政治新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新闻的一种新形式、新趋势。本文通过对参与式政治新闻的动因、内涵及影响分析,探讨了参与式政治内容对政府执政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闻执政与舆论引导新闻执政是当代政治传播研究视阈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当前我国加强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简单来讲,新闻执政就是通过新闻媒体来执政,即运用大众媒体新闻传播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信度和执政效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及网络媒介的发展,参与式政治新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新闻的一种新形式、新趋势。本文通过对参与式政治新闻寺争动因、内涵及影响分析,探讨了参与式政治内容对政府执政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也是政府与民众之“喉舌”。媒体行业的运作是对人民知情权和发声权的尊重,亦是对政府执政方针和施政策略的准确传递,新闻媒体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也需要重视新闻媒体从业者的新闻观塑造。为此,探讨舆情事件中,新闻从业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表现,阐述缺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带来的行业危害,并提出加强从业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建议,为新闻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能否正确有效地应对负面新闻信息,成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媒体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对负面新闻信息报道和新闻执政能力的内涵解读入手,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二者的良性互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及网络媒介的发展,参与式政治新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新闻的一种新形式、新趋势。本文通过对参与式政治新闻寺争动因、内涵及影响分析,探讨了参与式政治内容对政府执政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能否正确有效地应对负面新闻信息,成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媒体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对负面新闻信息报道和新闻执政能力的内涵解读入手,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二者的良性互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新闻话语权诌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杨 《东南传播》2010,(9):31-32
本文以国际政治新闻话语权的涵义阐释为切入点,对建构国际政治新闻话语权的基本要素进行简单介绍,并探讨国际政治新闻建构的合理性悖论问题。在实际运作中,政府应遵循实质合理性,即以道德为准绳、以实现全人类利益为最高标准建构国际政治新闻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张军 《今传媒》2010,18(9):146-147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来临,党委和政府的公共形象塑造应当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围绕党政公共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从新时期舆论宣传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入手,提出了"新闻执政能力建设"、"党政机关公共形象塑造"、"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教育"等新观点、新理念,并围绕如何利用突发事件提高新闻执政能力和塑造党政府公共形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一直是国内外媒体的焦点,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场场火爆,不少地方政府负责人也在会议期间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新闻发布活动,引来各路媒体记者的青睐。作为一项惯例和制度建设,政府新闻发布在中国的语境下承载了执政能力、信息公开和政治文明等宏大叙事话语,从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缘起、制度建设的推进以及近些年来的实践进展中,可以看出转型中国新闻发布理念的变迁与政治文明的渗透和共进。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新时期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新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发布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新时期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新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发布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张明  靖鸣 《新闻大学》2006,(1):111-116
本文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案例,分析政府新闻发布在危机公关方面暴露出的某些问题,诸如以类似"善意谎言"、"社会稳定"等借口屏蔽事实真相,既损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也销蚀政府的公信力.文章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政府新闻发布活动及其相关制度,并且从尊重民意、现代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之间的关系与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政府面对的执政环境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新闻素养和应用媒体的能力,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权威,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剑桥 《新闻世界》2012,(5):165-166
网络新闻发言人自2009年出现以来,全国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探索建立这一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是政府顺应时代趋势、提高执政能力的举措,也是加强政府网络舆论部门的有效方法。对于这一制度,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希望能对这一制度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公共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由于基于对突发事件未知性和不确定性的恐惧,社会公众有着获取政府真实信息的迫切需求。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新闻发布,满足公众的心理需求,赢得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是对政府在新形势下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和剖析了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金鹏 《传媒》2002,(6):51-52
时政新闻,即时事政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与时局发展相关的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令、国内领导人参加的各类重大活动、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政治性和新闻性是电视时政新闻的两大特性。 “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性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政治方面的属性。在新的世纪里,“政治”的内涵是什么呢?江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