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人口新型城镇化、经济新型城镇化、生活新型城镇化、管理新型城镇化、景观新型城镇化等六个方面阐述宿迁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同时基于对大数据的理解,提出大数据促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思维创新,大数据思维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阐释了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上海城镇化的发展现状。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新"特点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要求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年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其他15个城市的各项数据,定量评价了它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情况,结果显示,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位居第一。通过与其他城市的比较,对上海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城镇化特征为切入点,重点探讨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机制,总结新型城镇化对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并结合河南省金融发展实际,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基建城镇化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金融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山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为切合点,结合山南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有资源优势,提出山南市发展新型城镇化以发展小城镇化建设为基础。同时把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分析,使山南市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只实现户口城镇化,更要实现农牧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的城镇化,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以实现人的城镇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发展质量提高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必要性及困境,提出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途径,旨在通过信息化发展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向高效,健康,低碳,节约集约的可持续和谐发展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6.
系统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内涵以及新型城镇化评价方法,针对内蒙古新型城镇化过程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了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推动内蒙古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成 《科技与管理》2014,16(6):18-22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评价江西省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整体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两大子系统内部差异探寻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失调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包头市五区为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熵值法综合测评模型,将包头市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纳入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测评中,通过分析计算出的数据,对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赋予了不同权重,进而测定包头市五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梳理包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难,指出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了甘肃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通过测算1990—2016年甘肃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综合评价甘肃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研究了甘肃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提出甘肃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新型城镇化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长期内甘肃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冲击作用,甘肃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会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长期内甘肃城乡收入差距对其自身的影响程度高于新型城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对其自身影响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根据结论提出了缩小甘肃新型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间的关联性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且近期的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程度为正,较远期的科技创新会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产生反向效果;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远期影响为正,中期影响效应变为负,近期又会由负转正。即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具有时滞性,前期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为负,随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影响由负转正;且新型城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强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两者的互动关系存在较强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对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探讨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六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利用基于Yaahp软件的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12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最终得到了12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排名并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转型的重要使命,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济南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上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然而当前济南市城镇化增速滞缓、集约发展水平低、小城镇建设较弱、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得,通过建设城乡资源统筹利用体系、建立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机制、建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制等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将为有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并最终实现城乡融合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李燕飞 《科技风》2013,(12):240-241
城镇化建设是各地政府工作的战略核心。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结合江西省乐平市的发展现状,阐述建设新型化城镇的重要意义,浅谈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并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迅速发展,"绿色金融"概念的引入也备受关注。所谓的新型的城镇化发展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城镇数目的增多或是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而是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正是协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转折点。传统金融支持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为城镇化的建设筹集资金,而新型城镇化的下的绿色金融则是有选择性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文章旨在研究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对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阐述了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提出了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指标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模型,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稳定,存在较大差异;多数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略高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待提升,离优质协调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从东至西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城乡统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可分为以郑州为首,其他城市群次之的三种类型,并针对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渐进模式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是西藏人民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西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与内地截然不同的特殊自然本底、特殊发展性质、特殊发展阶段、特殊发展动力和特殊发展格局五大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将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确定为:立足国情,紧扣区情,该快则快,需稳则稳,2020年西藏城镇化水平不超过28%,至2030年不超过40%左右;尊重民意,适度聚散,宜聚则聚,需散则散;牧在乡里,住在镇里,就近落户,就地就业;突出特色,彰显民风,弘扬文化,重接地气。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特殊目标是稳妥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并将长期稳定在中期阶段。西藏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模式建议采取就近就地镇民化的渐进城镇化模式,实现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农牧民镇民化,而非市民化;推进以农牧民社区建设为主导的渐进城镇化,以标准化农牧民社区拉动人口集聚;推进渐进城镇化的自主模式,尝试以股份制合作将农牧民变为股民。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空间格局为形成"一群三轴多节点"的倒"T"型据点式空间布局,即突出建设"一群"(西藏—泽当特色城镇群),重点建好"三轴"(东部的尼洋河中下游城镇发展轴、西部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城镇发展轴和北部的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发展轴),牢固培育"多节点"(藏东节点、藏北节点、藏西节点和边境沿线城镇节点)。加快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包括: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地推进西藏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从"科技兴藏"角度开展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启动编制《全国科技援藏实施规划(2015—2020)》;突出发展产城融合的特色优势产业,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打通对内对外的互联互通战略通道,为西藏新型城镇化提供交通支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西藏新型城镇化提供能源支撑;制定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口支援和"点对点"结对制度,从固土守边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继续推动撤县设区和撤地设市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建设和发展我国以人为本、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新型城镇,是党和国家未来几十年的主要经济发展战略。为避免过去在城镇化建设中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应着重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战略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