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经典力学法为基础,研究了汽车正面碰撞事故模型,主要分析了一维正面碰撞机理、推算步骤及参数选取。对车与车碰撞前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塑性变形量与有效碰撞速度间的关系,根据国外经验,总结出正面碰撞事故有效碰撞速度计算公式,并整理出一套计算一维正面碰撞瞬时速度的流程图。依照流程图,对汽车正面碰撞事故做了具体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以汽车一维正面碰撞事故模型为基础,应用流程图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求解出事故车碰撞接触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2.
对车辆短距离拐弯碰撞进行智能视觉预判,可有效的减少车辆发生车祸的次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提出基于多刚体三维图像检测的车辆短距离拐弯碰撞预判方法。依据车辆短距离拐弯碰撞的特点,将车辆短距离拐弯碰撞问题,转化成车辆与对面物体是否相交的问题,构建相应的碰撞模型,引入非刚体三维图像检测算法,获取模型最优解,实现车辆短距离拐弯碰撞的预判。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预判算法有效的增强了车辆短距离拐弯碰撞预判的准确率,降低了车辆短距离拐弯发生碰撞的概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车碰撞事故,本文基于现场的车辆停止位置、角度、碰撞后轨迹、车体碰撞位置等现场可勘测信息,对侧面碰撞中一次碰撞的碰撞前速度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应用能量守恒法,结合动量定理,计算机仿真,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侧面碰撞速度计算模型,并引入能量方法的不确定度理论对碰撞车速的最佳取值范围进行求解,根据实际事故测量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算,得到的变形能及车辆碰撞速度在数值上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具有良好的便利性及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将RFID算法进行改善,建立新型RFID射频识别技术模块,提高RFID系统的识别效率,通过识别数据进行系统扫描核实,结合碰撞数据模块进行对应搜索,该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大面积范围内的防碰撞问题,完成在全网络系统建立数据集的核查提取信息的过程。仿真实验表明,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实现了RFID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随着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正日益扩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RFID射频识别系统,优化利用了RFID资源,提高了射频识别技术,为RFID标签防碰撞技术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以某汽车侧碰中的主要承载和吸能部件帽形加强板为例,通过引入成形因素前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成形工艺引起的厚度变化和残余应变对其碰撞性能的影响,并与平均碰撞力的经验公式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汽车结构碰撞仿真中应考虑成形工艺因素引起的影响,厚度不均与塑性硬化均不可忽略,以提高碰撞分析的精度,得到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RFID系统的通信中,标签与阅读器交换数据的时候容易发生碰撞,从而使得标签无法被识别,本文在对二进制算法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在碰撞过程中对指令设定不同的状态来锁定发生碰撞的比特位,并对这些锁定的位置进行样本记录,然后在寻呼过程中对样本集合中剩余的碰撞位按照递减的顺序进行选择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算法在搜索次数,通信量和吞吐量等方面指标分析,相对于传统的二进制碰撞算法有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碰撞干涉产生的条件,分析比较了碰撞干涉检测的常用算法,重点研究了应用于数控加工仿真中的基于包围盒进行碰撞干涉检测的算法。此算法将碰撞干涉检测分为粗检、细检和精检等三个步骤,简化了计算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
车流量的不断增大,城市变得愈加拥挤,需要进行车辆密度估计,进而构建有效的车辆防碰撞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寻址RFID阵元分布的车辆密度参量估计算法,进行ZigBee和参量估计的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设计。首先实现了基于ZigBee的车辆间的通信组网系统模型构建,得到了ZigBee组网与车辆碰撞预警方法,利用随机寻址RFID方法进行ZigBee的车辆间的通信组网系统模型构建,采用贝叶斯近似方法建立均匀矩形阵列,车辆作为阵元分布在均匀矩形网格中,以此描述车流动态变化过程,根据角度变化得到车流的方位和速度信息,实现车辆密度参量估计和防碰撞预警系统设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和系统进行车辆密度参量估计,估计精度较高,信息全面准确。通过准确的车辆密度参量估计,提高了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存在阅读器与多个标签同时通信的碰撞问题,多标签识别的防碰撞算法是解决数据冲突的关键。本文分析了RFID多标签防碰撞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RFID多标签防碰撞效率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车辆与护栏碰撞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受到车型、护栏类型、碰撞速度等因素影响。建立科学的碰撞数学模型是公路护栏设计、安装和改进的重要依据,对提高公路护栏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车辆与护栏之间弹力与形变线性关系、及弹力与时间正弦关系、结合碰撞后车辆的平面运动特性,将车辆与护栏碰撞分为回弹型碰撞和无回弹型两类碰撞,在此基础建立了无回弹型汽车与公路护栏碰撞力的数学模型,用该模型预测汽车碰撞护栏碰撞力的数值,与现有国内外实车碰撞试验值对比,精度可以达到±5%。  相似文献   

11.
在汽车正面碰撞中,前纵梁是主要的吸能部件,对汽车的碰撞性能与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为研究汽车前纵梁的性能,对某车100%正面碰撞中前纵梁的变形吸能进行仿真分析,利用Hyper 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使用LS-DYNA得到计算结果,在Hyper View中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获得了前纵梁的变形情况、前纵梁尾端某一节点X向位移变化曲线,进而分析前纵梁在整车正面碰撞中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6)
本文分析了当前学者研究碰撞风险的主要方向,确定了本项研究的主要意图,计算进近或复飞的碰撞可能性,也就是碰撞风险。本次研究先介绍了与文章相关的前提条件和运行状态,随后介绍了碰撞风险模型的算法,最后用该算法分析了无锡机场雷达运行的进近、复飞阶段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国外的交流也逐渐增加。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本质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无疑会有文化碰撞现象的出现。在我们对文化碰撞予以重视的同时也需要对文化自觉进行强调。并且在各领域都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速度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率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文化碰撞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有效的抵抗文化的侵蚀,保护本国的文化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前排座椅侧面安全气囊对侧面碰撞过程中车内相应乘坐位置的乘员胸部和腹部的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某车型的前车门防撞杆结构、车门内护板扶手造型和安全带动作策略进行了优化,然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在实车上对优化方案进行碰撞验证,有效地解决了该车型侧面碰撞过程中前排假人肋骨受伤的情况,从而全面提升了该车型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能,为后续新车型的设计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动态二迸制防碰撞算法的原理,针对多目标碰撞时碰撞位的连续性及非联系性的特点,以及多标签时标签序列号(ID)相似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利用ID连续性对其进行分组,再对其进行树形查找.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大大减少了读写器的问询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国家间由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语言与表达方式、价值观、道德与法制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各国文化难免会产生碰撞和冲突,这种碰撞和冲突会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本文就不同国家间的各种不同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处理、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的共振特性对安全气囊系统的碰撞标定存在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对某车型的正面碰撞传感器固定支架进行结构优化,应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通过Nastran求解器进行了动刚度分析,最终在实车上通过了测试验证,顺利解决了该车型因正碰传感器安装位置存在共振而导致安全气囊系统无法进行正常标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国家间由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语言与表达方式、价值观、道德与法制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各国文化难免会产生碰撞和冲突,这种碰撞和冲突会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本文就不同国家间的各种不同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处理、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期刊装帧与图书馆工作规范化的碰撞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心敏 《情报杂志》2004,23(4):121-122
期刊的装帧设计的市场观念与图书馆工作规范化在理念上存在着异同,因而在运作上产生了一些碰撞。列举了碰撞的各种状况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应以读者为本,对二者进行合理的整合,共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解决机器人机械臂在狭小空间碰撞问题的过程,非接触过程都是基于视觉传感智能判断,大幅增加了成本,提出一种基于无传感非接触式的机械臂碰撞估测及轨迹控制方法。将正常运行的机械臂发生的碰撞事件看作一种扰动,通过估测的力矩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判断碰撞是否发生,利用PID控制律对机械臂的各个关节进行控制,这样,复杂的空间动力学问题就能够转换为对机械臂关节的二阶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使机械臂躲避碰撞事故。经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在无传感器非接触式机械臂轨迹控制方面的优势,能够使无传感器非接触式机械臂远离碰撞事故,从而保护了机器人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