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略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的变迁吴传清所谓农民的社会心理或社会心态,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时期农民普遍的日常意识与行为模式,包括农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情感和宗教意识等等。农民的社会心理是一定时期农民对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2.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农民存在着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心理障碍,而计生干部也存在有同情、庇护、应付等不正常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的正常开展,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做好宣传工作,改变农民传统的生育观念;二是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四是调动农村老人的积极性;五是增强社区政府的社会控制力等  相似文献   

3.
鉴于中国目前仍然存在严重的超生现象,文章从土地、资源、历史等多个方面同世界各国进行了对比,说明神州大地再也承载不起超生带来的沉重人口负担,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才能使中华民族迅速复兴,使现在活着的人生活得更幸福,使子孙后代生活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4.
潮汕地区人口超生问题严重,人们普遍具有追求“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渴望,以至于形成了难以克服的痼疾。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的综合作用,共同酿就了潮汕地区的超生现象。政府解决人口超生问题的策略应是:思想观念上重视落实计划生育国策的意义,行政干预不可放松;行政执行上必须依法行政,对超生行为实行法律约束;制度安排上提倡创新思路,完善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老有所养的保障机制;文化建设上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实现人口生育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超生寄养儿童是指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曾经被安置在祖辈、亲戚等家里抚养的儿童。寄养儿童的特殊性在于寄养儿童有父母,但得不到父母的亲身照顾。早期的亲子分离使他们与父母之间没有形成正常的亲子依恋关系,非正常的依恋对寄养儿童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早期的亲子分离也给超生寄养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超生寄养儿童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咖喱猪排 《初中生》2007,(12):40-41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为前面有两个姐姐,按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来讲,我是属于超生的。  相似文献   

7.
生育文化是乡土小说常常表现的母题,在当代小说中又呈现出新的特点--超生.从传统生育文化心理和乡村生活的实际考虑,超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超生又是顽固、愚陋的病象反映.在不懈的生命意识追索(超生)中,他们走向了社会文明进程的对立面,把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的生命乌托邦梦想演变为对女婴与妇女的摧残和戕害.  相似文献   

8.
超生寄养儿童是指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被安置在祖辈、亲戚、邻居等家里抚养的儿童,包括正在被寄养的和有寄养经历的儿童。早期的亲子分离给超生寄养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就超生寄养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作简单的剖析,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超生寄养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的生活保障功能日益弱化。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对农村老人的社会关怀。加快户籍制度变迁,加大农业税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创新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化,是构建我刚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咖啡猪排 《初中生》2007,(34):40-41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为前面有两个姐姐,按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来讲,我是属于超生的. 有人说,超生的家庭分两种,要么特穷,要么特富.  相似文献   

11.
1.湖南某地:“超生就扎!”2.云南某农村:“一人超生,全村结扎!”3.山东的国道上:“一人结扎,全家光荣。”4.四川某乡村路边的农舍上:“该扎不扎,见了就抓。”5.某地:“女扎要得病,男扎还能行!”6.江西一小村庄:“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7.江西某地:“见证怀孕,持证生育!”8.安徽某地:“坚决打击流产女婴!”好一条中国特色的标语。9.贵州倒是婉转温柔:“朋友,你计划生育了吗?”10.北京某远郊区:“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11.山西版本:“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12.东三省版本:“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  相似文献   

12.
田中木的小说创作,真实而全面地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对古老封闭的中国农村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中,田中禾紧紧抓住了家庭这个农村的基本细胞和变革到来后农民的复杂心理,来深刻地剖析变革时代的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由乡村社会向城镇化社会的转化,农民心理嬗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民心理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受到制度、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城乡壁垒、农村教育的落后和乡村文化的断裂无疑阻滞了农民心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大农村存在着种种和现代化社会不相适应的现象:现代化的土地管理方式和耕作方式难以推广;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虐待老人,重男轻女;农民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生活贫乏,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干扰着社会的治安。种种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和农村文盲率较高,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适应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新一代农民的工作,应及早在农村教育中花大气力开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农民的超生行为,国内研究者把“男性偏好”的影响作为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但这只是在预设了没有男孩的生育困境下得出的结论。通过对G县k村一胎男孩超生户的超生行为分析发现,对于农民的超生行为,“儿女双全”似乎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了解农民的作家。他们都深切地懂得旧中国农民的痛苦不仅仅在于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且在于精神上受奴役。因此,他们在观察和表现农村社会时就有了大致相同的角度,即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出身经历、思想修养、学识及所处时代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农村题材小说在表现农村社会,尤其是在农民形象的塑造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调查》是关于中国农民生存现实和农村综合改革现状的长篇报告文学,它直面农民的生存困境,反映了当前农民的生存状况,揭示了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展现出农村税费改革的曲折历程。作者陈桂棣、春桃以深刻的观察和特殊的敏感再现了中国农村触目惊心的现实,显示了其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和惊人的勇气,张扬了关注底层社会的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8.
农村超生寄养儿童是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光明正大地生活,而是东躲西藏。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爱抚,严重的亲情饥渴使他们性格冷漠、孤僻、内向,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少超生的孩子还长期受到社会歧视,这些不良因素给他们的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其人格形成、个性培养尤其不利。因此对这类儿童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实施计划生育“三结合”形成了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政府牵头,部分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搞好载体建设等五大特点,实施计划生育“三结合”在转变农民群众生育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妇女地位,改善党群及干群关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