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现象一:在一节"轴对称图形"课上,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2.
活动内容 :义务教材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活动课。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 ,加强学生对已学各图形的直观认识 ,达到初步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活动准备 :幻灯、正方形白纸、图形卡、数字卡、剪刀。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师 :小朋友们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图形。出示幻灯(1) :幻灯上的图形都编有序号。师 :这道题一共有7个图形 ,请小朋友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别都是哪几号?当老师问你找什么图形 ,你找的是几号 ,就举起几的…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亲切谈话引入1.这节课,我们将用到一种主要的学习工具(三角板),认识吗?2.它的形状是什么图形?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吗?它有几个角呢?(分别请学生指出边和角。)3.这三个角中,哪个是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我们可以用来干什么?4.你们除了认识三角形之外,还知道哪些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片断二:明确探索方向师: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生1:长方形是长的。师:可见长方形的边有长、短之分。生2:长方形有4个直角。(其余学生赞同。)师:谁来说说正方形?生3:正方形是方的。师:这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有没…  相似文献   

4.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可以把事物的规律性揭示得既简单又深刻。特级教师刘德武《画一个正方形》这节课堪称数形结合的典范。一、第一次画正方形——"不见"精彩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呢?请大家看黑板(板书:画一个正方形)。师:刚才老师发给大家每人三张纸,这三张纸上都有一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用两种设计执教了“周长的认识”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在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第一次是这样设计的: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着两个图形提出: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图形的周长,那这两个图形你觉得谁的周长长一些?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非常积极地猜测,有的说长方形比正方形的周长长,有的说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有的说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那谁有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没等老师说完,有学生就举起了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6.
“欣赏与设计”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漂亮的图案来分析基本图形,使学生能用这些基本图形设计出漂亮的图案,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王琍(南昌市育实录一:师(穿着带有图案的衣服走进教室):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生1:老师的衣服上有漂亮的图案。师:这些图案中哪些图形是我们已学过的?生2:图案中的长方形。生3:三角形和长方形。生4: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生5:正方形。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相似文献   

7.
尤良南 《辽宁教育》2003,(10):45-46,52
二、优化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建构【课堂实录片断二】《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师:(出示两个宽相等,长相差0.5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猜一猜,你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学生观察、操作,并讨论得出:可以把它们重叠起来进行比较。而且,当两个长方形纸片的宽相等时,哪张纸片长,它的面积就大)。师:(出示一蓝色正方形纸片和一绿色长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3cm×8cm;正方形纸片5cm×5cm。)这两个图形,你们认为谁的面积大呢?生1:把两个图形叠起来再比较。(老师让学生上前操作。一学生上前把两个图形重叠,发现这两个图形的长和宽都无法重合。又…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大型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现将其中的几个精彩片断与感悟写下来和大家共享。教学片断一:课的起始师:老师带来了许多图形,请大家给这些图形取个名字。教师依次出示下面的图形,让学生一一说出图形的名称,并请8个学生到前面来分别举起已说过的图形。最后两个图形同学们为它们取名为阶梯形、树(冠)形。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图形?生:我最喜欢五角星。我们学习好,就会得到五角星。生:我最喜欢月牙形。生:我最喜欢树形。……同学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结果选择月牙…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面积的意义 1.课件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图.师:这都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在这三个封闭图形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相似文献   

10.
听课笔记上记录了这样两个案例。案例1:面积与面积单位通过课开始部分的教学,学生已经理解什么叫面积,然后教师欲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学生纷纷猜测,意见不一)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几名学生手举得很高,教师请其中一位学生回答)生: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乘宽计算出它的面积,再量出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乘边长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然后一比就行了。师(尴尬地):你真厉害,怎么连这个也知道了呀?生(得意地):我们“…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  相似文献   

12.
最近,学校组织送教下乡活动,两位教师同上了“统计”一课,教学设计大体相同,引导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学会打“√”的统计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学伊始,学生数一数图形管理员——乐乐猴管理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各有多少个。由于课件出示图形的速度较快,图形的种类较多,学生数出的结果各不相同,随之产生正确、快速统计的需求。接下来两位教师都预设一个探索统计策略的环节,但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耐人寻味。案例一(高老师):师:你能想办法数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各有多少个吗?生1:画图形,把三角形和三角形摆在一起,正方形和正方形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一、分析"症状"——深入挖掘数学课堂学生图形学习的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看这个物体,它是什么图形? 生1:这个图形中有正方形,所以它是正方体. 生2:它有6个面,有一些是正方形,有一些是长方形,它应该是长方体. 生3:它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图形. 有些学生拿出学具进行比较,用尺子量;有些学生只是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区分;有些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一起探究;有些学生索性什么都不思考,被动地等待教师灌输知识,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多媒体课件呈现篮球架图   师:在我们熟悉的篮球架上,你能找出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生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引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这当中的一种图形--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教例〕师 :(显示一个正方形 ,一个长方形)这是两个什么图形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生 :几名学生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师 :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生 :是360度 ,因为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师 :(在正方形旁显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猜一猜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 :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 :能想办法证实你的猜想吗?生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 ,沿对角线对折)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相似文献   

16.
<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此言很好地表述了我们在"一图一研"案例研究中的"一图"选取上的态度与倾向.深入研究一个经典图形,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问题学习方法的感悟与数学能力的提升,通过思维拓展,借题发挥,探索图形运动规律,达成"研一图,通一类,会一片"的教学目标.本文从正方形内两垂直线段相等问题入手,探究它的逆命题,进而把正方形变化成矩形、平行四边形,借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深度揭示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原图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多媒体课件呈现篮球架图   师:在我们熟悉的篮球架上,你能找出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生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引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这当中的一种图形--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镜头一:师:(黑板上画好一个长方形)黑板上的图形认识吗?你在哪些物体的面上见到过这种图形?  相似文献   

19.
题目:如图1,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得补画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补画成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对答案式讲评法 师:请某×同学将自己画的轴对称图形画到黑板上. 学生忙着抄,将题目改正. 教学评价:表面上非常符合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会的教师不讲"的课标理念,但实际上学生除了对这位同学的敬佩外一无所获,根本不知为何要这样画,是如何想到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 一沟通联系,认识组合图形 1.复习基本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 2.认识组合图形. 师:(出示长方形卡纸)这张长方形纸就是一个基本图形,对吧?如果剪下一个图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