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琳 《新闻界》2012,(2):38-40
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西南地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掘自身与东盟各国在文化、宗教、市场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凝练文化品牌,引入多元化投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通过储备专门人才,开展务实合作,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达到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区域文化圈的发展既要保持特色,又要坚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发挥区域文化精神的纽带作用,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加强区域文化圈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内容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奠定基础。利用大众传媒传播区域文化品牌形象,提升文化产品的品牌效应,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朱斯芸 《大观周刊》2012,(26):20-21
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壮剧,其中北路壮剧更是这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北路壮剧面临着日渐衰颓的命运。借助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的的契机,笔者试图从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经验中探寻出广西北路壮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即是经济合作的经济带,又应该是中国-东盟文化合作的融合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中,经济发展促进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推动经济的发展水平,以"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分析中国-东盟文化融合在文化实力现实差距、西方文化冲击、文化互动差异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政府、媒体、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美娟 《东南传播》2011,(12):125-127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选,文化产业发展已具备了各方的条件和可能,对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来说,发展文化产业是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以创新性思维为核心动力,协调各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各个区域产业带动与辐射作用,增强区域间合作,促进海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创意产业发展获得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广西的经济文化环境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对西部地方本科财经类院校的广告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思路:借鉴个别高校的"以赛带教"的教学模式;适当延长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增设专业考察课;注重产学研合作教育;注重毕业论文选题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浮现的深层次问题也极大制约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因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本文以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讨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样本考察,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孟航宇 《新闻窗》2008,(6):48-48
2008年7月26日-8月1日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由国家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一次重大外事交流活动。中国与东盟十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济互补,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举办此次活动有利于加强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推动我国与东盟之间的教育合作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睿 《视听》2023,(9):3-5
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2年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的历程中,中国与东盟在电影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东盟国家票房体量不大、平台影响力不足、东盟语翻译人才稀缺等。通过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影视产业基地、积极探索合拍长效机制、搭建中国—东盟影视数据平台等具体措施,可有效推动中国与东盟电影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实现以电影为媒介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对东盟的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广西对东盟的传播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现象,其本质是塑造中国广西在东盟国家受众中的文化认同,进而提升广西在东盟地区的区域影响力,为广西加强与东盟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合作提供持久的动力。本文阐释了文化差异与认同的学理,分析了广西文化特征的解构性、广西与东盟文化差异的表现以及广西对东盟的文化传播现状,从而提出广西对东盟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露  魏庆豪 《青年记者》2017,(8):120-121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不断加深,硕果累累.尤其在文化领域方面,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便利、更广阔的空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保持本国原有文化特色的同时,更深更广地进行双方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民族元素的相互融合与传播占据其中重要的位置.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其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如何利用其地域民族元素做好对外传播,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文化产业总体呈现为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多维度扭曲失衡,主要表现在供给与需求失衡、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失衡、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失衡、文化产业发展与关联产业发展失衡、区域失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新理念带动实践新飞跃、赢得发展新优势,通过释放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产业融合、实施双向开放,实现文化产业供给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加强广西与东盟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层面的合作与交流平台,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体在东盟博览会的报道及推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否将整合各种媒体资源优势,塑造强大的对外传播效果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新的媒介语境构成要素并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传媒语境,分析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媒体报道策略,以期为其报道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长期落户南宁,为广西电视台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内容资源,也提供了一个联合海内外的发展契机。广西电视台抓住中国-东盟合作的契机,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明确了新的发展支点,即把自身发展的焦点锁定在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对文艺工作和文艺作品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号召文艺工作者要生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而且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音乐文化产业,既要走市场经济之路,也要兼顾文化传承的使命.以区域音乐为出发点,以传播学为理论引导,对区域音乐文化产业进行探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由吴霜、马栋梁、杨柳成等三人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传播学视阈下区域音乐文化产业系统研究》一书,作为一部精心集结的学术著作,以传播学理论来观察广西地区和当代音乐文化的产业运作,思考当代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是音乐传播学新学科的进一步展开,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网络传播平台的必要性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10+1"自由贸易区一揽子框架协议,这是我国立足亚洲,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6):F0003-F0003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广泛深入开展,广西将成为中国-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8.
孙芳泽  郭燕 《传媒》2020,(10):73-75
数字技术及以5G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群的出现,给数字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5G时代,数字文化产业应以数字与文化的“跨界联姻”为总体发展思路,以技术驱动为产业依托,以文化创意内容为产业核心,以产业链条实现跨界升级。  相似文献   

19.
郭晨 《新闻爱好者》2012,(16):69-70
在文化产业越来越热的时期,我们更需要以客观、冷静、理性、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富裕程度并不能决定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一些文化资源多的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业绩并不突出,而一些没有多少文化资源的地方却凭借文化创意创造了一流的文化产业实绩。本文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迹复建这一现象入手,对比美国和中国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视角的不同,来揭示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阮小妹 《图书馆界》2006,(2):67-71,6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盟高等教育合作越来越频繁,高校图书馆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注重东盟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这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顺利开展、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