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团结广大妇女的力量,陕甘宁边区改组妇女代表大会为各界妇女联合会,开展抗战动员工作。边区妇联通过开展纪念大会、发表告妇女同胞书,利用歌谣、墙报、传单和庙会等方式多层次宣传抗日。边区妇联积极扩张组织基础、提高妇女教育水准并着力改善妇女生活。在边区妇联的动员下,边区妇女踊跃加入妇联,积极组织自卫军、劝夫送子入伍、动员离队士兵归队以及慰劳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边区妇联的动员工作为其他地区的妇女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虽然妇女的地位往往与生产方式紧密相联,但就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而言,任何一个时代妇女的地位与角色就是文化建构的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荷马时代对妇女角色地位的文化建构深深地影响了城邦时代有关妇女的观念,只有在深入研究荷马时代持续不断的贬低妇女的那些观念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研究城邦时代有关妇女的悲剧.因而荷马时代的妇女观念,也就有了文化史尤其是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邓颖超同志作为杰出的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在发动、组织妇女方面所作的积极贡献.她认识到要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没有妇女大众的参加是绝对不行的,必须组成抗日的妇女统一战线,要动员全社会的妇女参加到这场运动中来,甚至要搞世界妇女的大联合;要让妇女承担许许多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同时她对妇女问题上所出现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悲歌--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被称为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的开放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妇女群体在这一时代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受压迫阶层,唐代妇女仍然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这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是有所反映的.唐诗中有不少以描写宫女、征人妇、商人妇、农妇、弃妇、歌妓命运为对象的诗篇,充分展示了唐代妇女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5.
论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网络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而西部贫困人口的主体则是妇女.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贫困、最无发展机遇的弱势群体之一,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生存环境日趋恶化,除了与生态环境退化、性别歧视以及贫困妇女整体文化素质低下等因素相关外,还与西部农村贫困妇女自身缺乏必要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资本占有量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妇女在参政议政、男女同工同酬等方面充分享受了宪法赋予的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显优于同时代的日本妇女.在体育生活方面,两国妇女参与体育的比例均不如男子,且日本妇女的体育参与率高于中国.鼓励和支持广大妇女参与体育活动,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子女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中,应重视妇女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北朝妇女婚龄、婚姻理念、价值观念、财礼婚姻等婚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归纳出北朝妇女在婚嫁方面之所以异于其他时代的三个原因:首先,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其次,一定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北朝妇女在婚姻生活中有较大的自一主权;第三,少数民族习俗影响,造成北朝妇女悍妒、两性关系随意以及贞节观念淡薄等。  相似文献   

8.
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教育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教育不仅使女性人口受益,而且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量研究证明,妇女教育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与人口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近30年来,发展中的东亚国家在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低的女童入学率和较大的教育性别差距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决策的依据充分反映了诸方面尖锐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革要求。作为经济增长和总的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因素,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教育应该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竭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华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前,丧偶妇女再嫁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相关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华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中国共产党政权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令、开展舆论宣传、援助丧偶妇女再嫁行为、惩处侵犯丧偶妇女再婚权益者等路径,保障丧偶妇女相关权益,改善丧偶妇女再婚状况。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习惯的影响,丧偶妇女再嫁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保障妇女权益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以及女权主义的主张,综述了美国妇女体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的现状.分析认为,后现代女权主义拓宽了社会对妇女体育的认识,对现存的美国妇女体育实践,以及学校女子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