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国际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化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等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渗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特质及价值取向。基于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相关因素的了解,基于习得者文化偏误的分析,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厘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成语教学中强化文化传播的自觉性;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元素,提升成语教学的文化附加值;注重对文化能力的有意识表达,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构建。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许多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姜丽 《文教资料》2013,(26):20-21
成语是民族语言发展的产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语言词汇的精华.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会在语言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促使成语的形成.本文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三个方面论述日本文化对日语成语的产生、发展及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都拥有丰富的成语。成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文化色彩的英汉成语在翻译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本文旨在讨论英汉成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并就成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它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成语文化以其独具的魅力,成为学校教育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语言学习、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等视角审视,成语都有深厚的内涵价值。学校应聚焦成语文化课程建设,对成语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剖析,探寻成语文化潜在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自觉自信,构筑学生精神成长的支柱,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语言中特有的精华,以其凝练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广为流传。在“汉语热”不断升温的今天,外向型学习词典中成语条目的编纂却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考察了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外向型学习词典中成语条目在收词数、范围、注音、释义、例证及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的异同,以期对外向型学习词典中的成语条目编纂方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成语承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所在.汉英两种语言各为东西方语言,不同的地理、人文风俗和文化渊源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形态.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成语翻译尤为困难,因此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研究,采取恰当的译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主要是:言简意赅、音韵和谐、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各种语言中的成语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成语的互译关键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得体将有益于保证原语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和信息值,有助于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试论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译出其表层语义 ,更重要的是传译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意义。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观照下 ,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适当地进行语义调整 ,将其中的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译达到最大限度。从而把汉语成语译成英语读者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帮助他们消除语言及文化障碍 ,正确理解汉语成语所蕴含的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媚力。从而扩大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影响力 ,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对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就成语的源流、意义演变以及思想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以期能够把握朱熹诗文中成语的语言特色以及其诗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相延习用的词汇精品。因其来源多样,文化色彩丰富,在语言使用实践中容易误用。笔者在词汇教学中总结了诸多成语的误用类型并进行了分析,以期达到规范运用成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彭莉 《考试周刊》2008,(48):37-38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语言文化,是汉语中最精炼的语言。国标本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瑰宝,在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成语,这些成语都以明确统一的主题,深刻丰富的内涵,真切实在的情趣,并配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然而,成语又以其短小精悍中融会深刻的意义而让学生对学习成语望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有一门成语校本课程,成语填空、成语接龙、成语说话、成语写作、成语绘画、成语表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潜力,也显示出意蕴丰富、形式简短、节奏感强的祖国语言文化对孩子们鉴赏、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影响。成语校本课程是一门集字、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汉语言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是语言文化的精华,被视为民族语言的瑰宝,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活化石”。很多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古代语言文化知识。通过成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成语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写作能力,增长知识储备,接受美的熏陶。作为对各科教学有重要影响的高考,历来都把成语作为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又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反映了一时一地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奇闻轶事等。从汉语成语的角度研读古代扬州文化别具一番韵味。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许多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成语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像“牛肉”一类的“高蛋白”,如果高年级学生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而忽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使用,成语教学便失去了积累运用的意义。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成语教学做了一点尝试,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07,(12):94-95
汉语成语是民族语言词汇宝库中的意蕴丰富、最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成员。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古汉语信息,是积淀了民族语言历史的活化石。产生于文献和古代民间口语的成语保存了大量在现代汉语中已消亡的语言因素,所以研究汉语成语的历史遗存,不仅有助于全面研究汉语词汇及其发展历史,而且有利于现代人正确使用成语,充分实现成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熟悉某种语言的习惯用语是掌握这门语言的重要标志。汉英人名成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因此,研究汉英人名成语结构及其来源,不仅能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更能帮助我们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数量庞大,形式完整,内容精练。成语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为我们研究语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语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用语精炼,结构严谨,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学习成语从小学生做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孩子们从小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优美丰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