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爸爸身影去了哪儿?——父教缺失后果严重来自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感觉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普遍,其中,24%的人觉得父教缺失非常普遍,而42%的受访者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曾有一份调查显示,有80%的爸爸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很多学校的家长会变成了"妈妈会"。在教育孩子的关键环节上,很多爸爸放弃了主动权,做了"甩手掌柜",将重任推给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父亲是不亲自教育子女的,父教的施行更多的是假母氏或母族之手,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二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母教与父教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母重身教,父重言教,母教偏慈,父教偏严,但无论母教还是父教始终不离义方二字。  相似文献   

3.
成长     
三 年 级 ,对 什 么 都 充 满 幻 想 ,想 将 这 世 界 改 造 得 更 美 好 ; 到初 三 ,开 始 嘲 笑 年 少 时 的 幼 稚 ,不 想 再 去 理 会 这 世 的沧 桑 ; 到高 三 ,又 回 忆 起 了 那 个 朦 胧 的 世 界 ,继 续 怀 念 那 飞 的时 光 。 三年 级 ,对 父 母 充 满 了 依 赖 ,仿 佛 他 们 便 是 这 世 上 唯 的依 靠 ; 到初 三 ,已 厌 倦 了 父 母 的 教 诲 ,总 希 望 父 母 能 放 手 让 己去 闯 ; 到高 三 ,再 回 首 父 母 已 双 鬓 斑 白 ,才 迎 来 儿 女 盈 眶 热 的浅 浅 流淌 。 三 年 级 ,喜 欢 世 界 万 物 ,只 要 一 丝 一 毫 …  相似文献   

4.
正常常在思考:何谓"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承担"教"和"育"的职责?从字面理解:教,即传授知识;育,即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导和训练学生。换言之,教,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育,则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这里,"育"的内容,又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学校的道德教育,被认为是班主任、语文老师或品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的共同滋养,但是现实生活中父性教育的缺失往往导致母性教育独立难支 父性教育有着母性教育不可取代的优势和意义.伴随着父性教育缺失所导致的儿童成长问题日益凸显,当务之急便是改善父性教育缺失的现状,将父性教育当作一项涉及个人、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来对待.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以来,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受到高度重视。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  相似文献   

7.
父教缺失的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父教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父教缺失的因素很多,但父教观念缺失是其根本原因.父教缺失的孩子容易违法犯罪,父教缺失还危害到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等.加强父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更新父教观念,二是提供保障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德育》2015,(4):3+2
成都七中始建于1905年,迄今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坚持"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的办学传统,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追求教育创新,先后形成了"三体"教育思想(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三体"教育追求(主体更加积极,整体更为和谐,个体显现特长),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科技教育的学校特色,以及"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总育人原则和价值取向。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赵校长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说到底就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目标指导下,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根据"时间"、"内容"、"对象"、"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我校,教学与教研都过硬的教师被师生们戏称为"椒盐大虾"."椒盐大虾"们是学校的筋骨,也是师生们的偶像,其分量不言而喻.不过,在过去,学校几乎没有能堪比现在这些"椒盐大虾"的实力派教师,其实,教师队伍中不乏能人,只是绝大多数是"瘸腿将军".有的教师教学上有声有色,在教研方面却跟不上趟.于是,我们学校就对症下药,着手改变能"教"不能"研"、能"研"不能"教"的被动局面,强力推动教师队伍教学与教研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基础教育转型以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都离不开家校合作,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已成为让家长进入学校、了解学校、评价学校、监督学校、参与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若要立足本质,拓展外延,就要认真开展多渠道的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工作,逐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并融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才能真正让孩子们从中获得全方面的成长。不少家长对于自己的事业都能经营得井井有条,但面对教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有150万儿童在家中接受教育家庭学校弥补了学校教育缺失的东西我国教育资源基本被政府垄断中国有“父不教子”“易子而教”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一、确定人选 确定人选,主要是指带教教师人员的确定.学校根据本校的青年教师的情况,在他所教学科的教研组内,遴选出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也就是带教教师,和新来到的青年教师(被带教教师)结成教学对子,建立起"师徒"关系.一般来说,"师徒"之间都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同时,为了便于教研学习,带教教师大多会确定在同一个备课组内.  相似文献   

14.
<正>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在"文润智慧,德泽心灵"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科研兴校,人本兴校,品牌强校"的办学策略,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专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探索研究,依托科研推动学校教育创新,成就教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立足于学校课程规划,明晰课程实施目标,规划课程实施路径,突出课程实施重点,化解课程实施难点,创新课程实施亮点,逐步实现着校长从"行政领导"向"学术领导"、教研组从"学科管理"向"学科建设"、教师从"教学技能"向"课程能力"、学生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转型,有效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使课程成为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学生学习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的"快乐学校"、"蓝天下的学校"似乎没有教什么"有用"的知识. 如果在中国,大概许多家长会反对苏霍姆林斯基,并拒绝将孩子送进这样的学前教育机构的.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建设的"快乐学校"、"蓝天下的学校"不是表面热闹而实际虚空的学校.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最关注的不是让小孩子死记硬背所谓"知识"或者"大道理",他最关注的是小孩子们充实的生活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师德建设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师德建设更是学校端正教风、优化校风的关键。学校立足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高度,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以园区工委、管委会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不但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18.
教而不能研,能研而不能教,这是目前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当然,在教师之中能教能研、能文能武的人也不在少数.上述特例的成因,除了主观因素外,学校管理层面卜的疏导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校只管教不管研,或者有的学校突出了研而忽视了教,逐步丧失了研的落脚点,这样,势必使教与研相脱节,南辕北辙,走不到一起.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践行"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学校使命,建构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管理模式,优化师生成长方式,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中成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成长,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共享成长",铸就学校"成长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0.
"以书为伴,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活动主旋律。读书促人成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师生基本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我们的目标是"教学生六年,要为学生想六十年,要为学生一辈子负责",努力把学校办成书香校园,让书香浸润校园,书香熏染学生,书香引领发展,使书香成为我校特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