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面临较为突出的专业发展困境。贵州省依托2021年起推进实施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积极探索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路径,初步形成可资借鉴的有效经验。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明确目标任务,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研训导”一体化机制,以跨校教师研修团队为载体,以主题式研修训练为重点,以三级专家指导委员会为保障,系统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三是设立民族地区基础学科(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课题,以“小精实新”课题研究为驱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素养,推动乡村教师及学校持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目前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组建乡村教师培训联盟、加强对培训内容的设计、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展自助餐式培训"的培训系统,以帮助乡村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是西南民族文化场域、乡村教师和核心素养等视域融合后产生的重要议题。研究采取推导逻辑和结构关系等基本策略,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借鉴、文本分析和德尔菲法等方法,对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框架进行了构建。研究发现: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由三个维度构成,即个人素养、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具体展现为六个方面的素养,即自我素养、社会素养、认知素养、功能素养、语言素养、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师教育》2020,(2):33-37
了解乡村初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对河北省638名初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河北省乡村初中教师整体专业素养中等偏上且在年龄、教龄、职称和学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乡村初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素养在学历方面差异显著,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素养在教师年龄、教龄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年龄在30岁以下、教龄低于5年以及低职称和无职称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亟需重视。这些结果表明,需要多渠道引导新任年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职后培训应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立足点,注重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是影响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乡村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江西省2217位乡村教师的调查发现,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出身、任教不同课程与年级的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影响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因素主要有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知识储备、教学借鉴、科研表现和教学压力。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应加强教研活动,讲求教研实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益;重视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素养;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的背景下,以种类繁多的教师培训项目为特点的乡村教师培训发展模式开始向建设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转向。"国培计划"推动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强调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通过县域教师培训的系统规划、培训制度建设、本土培训团队培育以及全员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等培训活动的开展,充分聚集县域内外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资源,为乡村中小学教师自主选学提供服务。目前,这一体系的建立还存在政策、思维、人才、技术上的缺憾,借助制度建设、培训研究、培训管理者培训、培训试点和信息技术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困难,为乡村教师自主学习打造健全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8.
由企业公益组织支持的教师培训项目具有不同于传统行政任务式培训的组织结构和关系特点,为研究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的改进提供了新的空间。本文以乡村教师公益培训XY项目为例进行分析,尤其针对来自西藏的乡村教师参与培训的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从实施过程看,项目采取多种行动策略改进培训的设计与实施,促进不同文化群体的对话。虽然这种专注于绩效改善的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培训效果,但无法带来乡村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甚至项目执行过程中为了解决培训中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办法也会成为问题本身,产生新的实践困境。从组织学习理论视域来看,乡村教师公益培训,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公益培训项目在改进过程中难以突破过分简化、乌托邦症候群和行动悖论等困境,必须采取双环学习模式,扭转教师培训中“输入式”的文化价值观,基于民族地区和乡村教师所面对的真实的教育问题设计培训,赋予参训教师培训项目的选择权和管理权。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作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乡村教师培训方面仍存在“城市化”“粗放化”“低效化”的倾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教师参训的热情和培训的质量。有鉴于此,文章结合宁波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做法,基于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特点提出“直线前行式”“弯道超越式”“专家提携跨越式”“授之以渔式”“借力驻点式”等五条培训路径,最终实现对乡村教师“精准培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是专业身份与公共身份的统一体,他们的发展与乡村振兴互构共变,相互建塑与形构。乡村教师的发展需要嵌入乡村振兴进程之中,动员教师个体参与和社会资源参与双重共变,共同行动建构。一方面,乡村教师奉献乡村振兴,从等待"外推式"上级培训向开始"内源式"自我教育转变,提升职业发展力;主动融入乡村社会,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乡村学校需建立乡村教师发展共同愿景;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凝聚乡村教师的群体智慧;进行系统思考,有效治理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一步凸显乡村教师对于中国教育实现"底部攻坚"的重要意义。乡村教师培训作为乡村教育持久发展的动力与重要支撑,截至目前,乡村教师培训的两大主要方式:大规模培训的"国培计划"与教育公益组织举办的小型化培训均存在不可逾越的难题。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与飞速发展为乡村教师培训带来了新机遇。通过解析影响目前乡村教师培训的相关因素,提出乡村教师培训的新路径:通过乡村教师需求分析,构建基于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的学习模式;更新培训内容,制定符合乡村教师的"菜单式"课程;探索适合乡村教师的多样化、特色化的培训模式;搭建互联网评价平台,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建立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打造优质的专业培训团队。  相似文献   

12.
教师培训是个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总体师资水平的有效方式。当前的教师培训应由他主而转向自主学习的价值取向,构建双向培训模式,设置实践导向的培训课程,以达到有效的教师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短板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提高乡村教师培训质量,而如何对众多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进行精准有效的评估则是当务之急。新时代乡村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应以柯氏培训评估模型(Kirkpatrick Model)和CIPP模型为理论基础,融合教师培训质量评估的政策性、人本性、实效性、引领性等理念特点,以乡村教师培训政策和具体培训项目设置为基本依据,探索评估指标构建的内在理路与现实逻辑,并在有限环境下应用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民族乡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是教师活化国家课程的基础,是实现课程的本土化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教师与民族学生双文化人生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肯定民族乡村教师地方性知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理应看到当前民族乡村教师培训中地方性知识的忽视和缺少导致的教师失落和无所适从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体两翼三平台四通道交互融合"模式成为未来民族乡村教师培训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模式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显著的教学效果为当前乡村教师培训工作走出困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种培训模式符合国家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的要求,满足了乡村教师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的诉求,提高了乡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缓解了乡村学校薄弱学科专任教师紧缺的压力。在乡村教师培训工作中采用"双师教学"模式需要经过前期准备、操作实施和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这是一种全面全程陪伴式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型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省2876名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现状调查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在专业理念维度表现良好,在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维度均处于中等偏上。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受教龄、学历、职称和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总体水平不受性别影响,但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素养的对策是: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能力,开展乡村教师分层分类全员培训,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素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科学学院朱桂琴教授2018年获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我国乡村教师工作环境与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号:BHA180139)。课题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乡村教师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环境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影响。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至总体,分析"乡村教师工作环境现状与问题""乡村教师工作环境的内涵与结构",全面把握"工作环境与专业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基于乡村教师工作环境优化的专业发展理路与实践策略体系",以促进教师工作环境的优化和乡村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课题努力实现将居民工作环境研究本土化,将工作环境应用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建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乡村教师的发展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教育法案,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宏观支持,并组织实施了多种项目和计划。州政府根据乡村地区教育实际,采用多样形式推行教师培训计划。高校深度介入乡村教师培训,解决关键问题,促进乡村教师的长远发展。社会组织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了外部支持,减轻了乡村教师的发展压力。美国乡村教师培训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关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培训工作的时代需求。本文应用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调查问卷,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做了明确的调研,根据国家有关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文件和数据,通过对比、推理分析,提出了立足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以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缺乏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乡村教师培训的痛点之一。针对现在教师培训课程研究与实践存在的不足,提出乡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培育教师"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基于教师"核心素养"提炼的"核心主题",从整体布局入手,按照"基础—条件—动力—补充"的课程功能,以课程模块、课程主题、课程专题、课程单元四个部分构建"核心主题"课程的结构系统,以及基于融合培训课程的知识性、体验性、前沿性三层次内容,遵循基本原理、一般程序、关键节点三个逻辑层次构建课程体系建设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