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学习的理解需要从单一视角走向整体视阈。基于整体视阈将深度学习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现象系统,在整体的发展中呈现深度学习的生命意蕴,并以系统方法揭示和展现深度学习的整体性意涵。深度学习系统在知识、思维、能力、情境四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发展中呈现其意义与价值。在意义构建的整体推动下,四要素不断交互作用并形成深度学习机制。其中,意义的设想、觉醒与建构是深度学习系统的自组织自循环动力;能力的生成、应用与迁移是维续深度学习系统的核心动力:共振情境的有力推进是维续深度学习系统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权力现状透视,对教师课程参与过程中出现的权力缺失、虚无、落空等异化现象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教师与课程应然关系的解析,提出了要实现教师课程权力的根本转型,不仅要求教师在课程理念、课程角色、课程领导力等方面作出艰苦的调整,更需要教育决策部门对现有课程管理体制的自觉调整,以使被剥夺了的教师的课程主体地位和课程领导权力有发挥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传统课程行政体制依然强势地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即权力——控制和工具——理性模式仍是主导和统治范式。导致对于教师面对新课程实际反应的忽视和简单化处理;导致在新课程中实施学校文化重建的阻碍。本文归纳和剖析了教师面对新课程的四种不同类型的反应,指出新课程实施中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三个方面内容,提出新课程实施的五点假设和五条微观管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时期教育对文化选择的立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文化“血缘”相关,以“立人”为共同的旨归。教育的文化选择对其本体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的意义。从推动本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在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上,应在传统与现代、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建立和保持必要的张力,合理的整合是其必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受变革层面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层面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变革层面的因素主要涉及变革的必要性、变革目标的明确性、变革的复杂性;学校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校长的作用、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个人参与程度;社会层面的因素主要为家长的支持与否及课程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对诸因素之系统分析,宜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如部分课题下放、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加强实施策略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6.
反思学习的研究重点在于其概念、类型、模式和实施策略。反思学习实现对反思性学习神秘性的"祛魅",注重经验及其转变的过程性和技术性,趋向社会性和实践性。其集中表现在:反思形式从沉思走向实践反思;从个体反思学习走向社会化反思学习;从过去的"反思性"走向外显的、实证的"反思";从对抗、竞争式批判走向理解、诠释;从以往的经验反思...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诱思探究教育所揭示的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是对传统教学主客体关系的解构和重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和多种媒体的作用和影响下的自主建构。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和促进,这就对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作业负担过重问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瓶颈。有效作业是合法、有度、优质的作业,从教师布置走向社会认可是有效作业形成的科学机制。在有效作业形成中,社会认可是作业合法性获得的途径,代理认可是作业生成机制的枢纽,专业认可是高品质作业诞生的通道。从多样化作业备选方案的提出到专业作业认可代理人制度的引入,再到作业认可工...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初任教师处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完善和创新现有的师徒带教形式,开辟并推进校外指导教师渠道,构建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双导师制,能够为初任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成长支持。双导师制的构建有利于指导教师多元化,能够为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多方帮助;有利于指导时间随机化,能够为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给予及时帮助;有利于指导内容多样化,能够为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予以广泛答疑。双导师制能够通过横向的帮助、支持和纵向的帮助、引领,构建立体的多元的指导帮助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